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
“......”
此时此刻。
看着正在整理文稿的大于,徐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儿。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
大于从被自己点明关键思路到计算出具体的氢弹构型,似乎只过去了.....
三个多小时?
这其中还有大半是大于用来解释概念的耗时,他实际上计算的时间估摸着也就两个小时出头吧。
两个小时,在后世你甚至看不完一部制作比较精良的电影,有些网络写手甚至只能码出1500个字。
可就在这么点儿的时间里,大于居然搞定了氢弹最复杂的构型......
嗯,俺和大于真强,嘎嘎乱杀——徐云负责嘎嘎,大于负责乱杀。
当然了。
某个叫做迪奥的男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
所以哪怕是强如大于,在有些事情的判断上也会出错。
比如说.....
隔壁的三哥。
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
90年代的时候党鸿辛院士曾经写了一篇论文,想在科院的杂志上进行发表。
当时大于看了以后认为这篇文章会给阿三提供思路,并且判断阿三在七年内就会研发出氢弹,于是便制止了这篇文章面世。
结果如今三十年转眼即逝。
党鸿辛院士和大于都已经先后故去,阿三还是没搞出氢弹,那篇文章估摸着是没多少问世的机会了.....
这也是大于一生中很有名的一次翻车经历,事实证明三哥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
每次你以为它要拉跨的时候就会雄起一次,而每次你以为他要持续坚挺的时候他又萎了......
当然了。
这个念头在徐云心中只是一闪而过,很快他便将心绪重新拉回了现实,开始考虑起了更重要的事情。
一个小时后。
总厂厂办。
“小徐,你说什么?”
被徐云匆匆喊来的陆光达听到徐云的描述,整个人极其诧异的看向了一旁憨憨的大于:
“于敏同志已经把氢弹构型设计出来了?”
徐云闻言点了点头,指着桌上的算纸说道:
“嗯,虽然有一些参数还需要计算,但整体思路和最关键的数据大于已经推导完毕了。”
“具体的推导过程都在桌上,陆主任您自己看就好。”
陆光达快步走到了桌前,正准备拿起算纸呢,忽然注意到了一旁趴在桌上的李觉:
“咦,厂长这是......?”
徐云身边的老郭扫了眼李觉,嘴角微微一抽:
“呵呵....某个技术型领导不知死活的想看推导过程指导大于几句,然后没几秒钟就烧断线了。”
陆光达:
“......”
随后他便没去管一脸的李觉,拿起算纸看了起来。
“amp;%#¥#¥......”
在嘴里念了一堆徐云听不懂的404内容后,陆光达忽然猛然一拍手:
“妙啊,大于同志,你是怎么想到从哔哔哔哔入手的?”
大于谦虚的指了指徐云:
“韩立同志在解答次级问题的时候提到了量子隧穿,然后我才有的灵感,于是我哔哔哔哔哔哔哔.......”
陆光达越听目光越亮,最后更是忍不住上手计算了起来。
当然了。
陆光达的专精领域在理论物理,数算水平相对大于要差一些,因此他只是选择性的对一些环节进行了验算。
徐云几人也没催他,而是就这样等了起来。
半个小时后。
吧嗒——
陆光达轻轻放下笔,点了点头:
“验算了五个节点,思路和理论数据都没有问题,大于同志,你真是了不起啊。”
大于却再次摆了摆手,圆脸上尽是谦逊:
“陆主任,您说笑了,我这人其实很笨的,而且方向也不是轻核物理。”
“只是国家需要我出这份力,那我就只能全力以赴了——爱国主义精神高于个人兴趣嘛。”
徐云扫了眼大于,没有发表意见。
大于所说的这番内容在后世的采访中也曾经亲口说过,bV号是bV1AG4y1x7bw,不过那时候的大于已经是从憨厚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很可爱的小老头儿了。
当时很多人笑谈,大于如果都是笨蛋,那他们都只能是低能儿了.....
实话实说。
大于所谓自己很笨的说法估摸着他自己也知道做不得真,毕竟大学期间的考试成绩足以说明一切——但那句,则显然是他的肺腑之言。
大于的这番话在陆光达听来非常对味,不过此时他的关注点还是更加偏向氢弹的构型上:
“大于同志,你这真是给了咱们一个意外之喜哟。”
“如今氢弹的构型顺利解决,我们项目组在完成理论后又刚好可以腾置出一批理论专家,如果全力公关的话.....”
“也许要不了几个月,氢弹的理论推导也能全部解决?”
“倘若真的能这么顺利,那么氢弹岂不是就能和原子弹一样,开始进入应用研发阶段了?”
说道最后,陆光达甚至有些激动的挥起了手!
老郭也同样摸了摸下巴,分析道:
“嗯....氢弹最重要的就是构型阶段,如果构型没有错误,那么很多项目确实可以预先上马了。”
说着老郭忽然想到了什么,对陆光达道:
“对了,光达,我记得过两天基地会开一场‘交接棒’的组会?”
陆光达点了点头:
“没错。”
字如其意,老郭所谓的交接棒组会,便是两个课题组彼此交接项目的会议。
两天后召开的是....也就是原子弹项目的交接会议,交接的双方则是理论组和实验组。
也就是理论组方面将设计图以及相关数据提交到实验组手里,实验组以此制定对应的生产计划与任务。
这场会议结束之后,的理论组便会进入半隐退阶段:
大概有30%的专家会留在实验组提供理论指导,剩下70%的专家则作为全新的有生力量,分散到上清和太清两个项目组承担全新的课题。
只要生产过程中不发现理论存在颠覆性的严重错误——比如说504厂发现气体交换膜被动过手脚的那种情况,理论组基本上就不会再重组了。
陆光达和老郭相识已久,知道自己这位好友不会莫名其妙的扯到某个话题,便问道:
“怎么,老郭,你有想法?”
老郭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嗯,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做个安排——咱们在两天的时间里先详细、彻底的验证构....唔,就叫它于敏构型吧,先验证这个构型的准确性。”
“如果构型没有问题,咱们就把氢弹项目一起放到会议上进行任务分配。”
“也就是氢弹的剩余理论研究和工艺生产同步开展,伱意下如何?”
陆光达闻言,眼中顿时闪过了一丝精光。
不得不说。
老郭的这个想法是真挺大胆的,算是为了效率牺牲了部分稳定性。
如果在几个月前,陆光达肯定二话不说,立马行个法式军礼表示坚决反对。
但眼下却不太一样了。
一来是大于构型确实在推导中站得住脚,二来是在和毛熊合作后基地...或者说国家的资源也多了不少,可以负担的起双通...咳咳,双开。
三来则是......ωωw..net
他和老郭都已经知道了徐云的来历。
按照徐云和首长交流的某些信息来看,大于似乎就是那个关键点.....
既然徐云没有明确表示反对,那么老郭的提议倒也不是不能考虑一下......
说实话。
倘若徐云拥有读心术,那么他此时的表情应该会有些微妙。
没错,他确实肯定大于推导出来的内容一定是准确的。
但他的判定逻辑并不是因为自己知道相关概念,也不是因为原本历史中大于就是于敏构型的提出者——大于将来能提出于敏构型,不代表他现在想到的就是相同的方案。
徐云之所以能够如此笃定,其实是因为......
如果大于提出的内容是错误的,那么光环不可能又打马赛克又消音还飘404字眼儿.....
光环既然搞出了这些限制,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大于这次搞出的构型就是正版的于敏构型。
这是徐云在和那位作家聊天后开的新窍门,其实光环也是可以用来薅羊毛的嘛.....
不过不管是徐云自己了解还是光环侧面验证,总之最终的既定事实是不会变的。
因此很快。
陆光达的眼中便也闪过了一丝决断:
“行,友来,我赞同你的想法。”
“这样,我现在就回去组织人手,对大于的构型进行推导。”
“大于的这个构型虽然比较复杂,但三十来号人鼓捣两天那肯定是绰绰有余——验算个四五遍都行。”
“如果构型确定没有问题,那咱们就把氢弹也拿到交接棒组会上去讨论,反正氢弹也好原子弹也罢,应用方面都是那几个分厂负责的。”
老郭和徐云自无意见。
其实徐云这次让李觉找来陆光达,目的也正是如此——在大于构型已经搞出来的情况下,不把氢弹列入应用序列实在是太浪费了。
随后陆光达又和大于聊了一些内容,便将大于的手稿收到了自己的文件包,将大于连人带本子一同卷出了李觉的办公室。
虽然徐云很想将构型核验的过程再写一章...错了,是再旁观一次,奈何自己的小命要紧,于是他最终还是很识趣的没有掺和到这个话题中去。
一天半后。
理论组方面传来回复:
经过理论组骨干的详细推导,大于设计出来的构型没有错漏!
大于构型在紧急被列入国家最高机密的同时,氢弹应用相关的环节也被正式加入了交接棒组会的分配清单。
半天之后。
十月十七号下午三点。
组会正式召开。
不过这次组会的召开地点并不是在理论组的计算室,而是在徐云没怎么来过的一分厂。
早先提及过。
221基地有18个分厂,其中涉及到应用生产的主要是1246厂:
一厂区建有九个工号,主要承担核装置系统的研制和试验,核弹头等工作。
二厂区建有九个工号,主要承担高能炸药研制、生产试验和总体装配工作。
四厂区建有十个工号,主要承担环境条件试验研究。
六厂区是爆轰试验厂,主要承担爆轰试验、测量、安全、环境影响等实验。
中间的三厂区为炸药仓库,五分厂则是废品处理厂,算是衍生体系的一环,但和具体的生产没太大关系。
另外二分厂由于负责总体装配,所以路径上与外界是直接相连的,因此很多时候也会承担迎来送往的任务。
在过去这段时间。
徐云主要的工作地点在于理论部的各个项目组,顶多就是偶尔去六分厂...也就是爆轰试验场看看研究进度,所以一二四分厂确实没怎么来过。
基地的一分厂是一片占地面积很广的工业园区,其中可以看到不少大型的冶炼设备,有些建筑甚至有四五层高——徐云此前在基地见过最高的建筑也不过三层而言。
它对外的身份是,也是整个221基地生产环节的心脏。
交接棒组会召开的地点位于一分厂左侧的一栋小楼三层,由于高度问题徐云上楼的时候还体验了一次人力吊篮:
他躺在一个巨大的簸箕里,三楼窗户边一群大汉喊着号子将他从地面提到了三楼,看起来跟螺旋升天似的.....
开会的这间屋子面积大概有上百平米,此时内部坐了大概有三四十号人,徐云约莫认识其中一半。
比如说原实验组的主任、化名王京的王淦昌。
又比如现任玉清...也就是原子弹项目组实验部主任、两道一星的功勋朱光亚院士。
另外便是一分厂的质量检查工程师王有庚、调度处处长王鹏等等。
徐云甚至还见到了不久前被调到基地的传奇女院士王承书,在之前串列式静电加速器的时候徐云曾与她有过一些交集。
不过剩下的一半徐云就不太认识了,毕竟如今基地的部门繁多,徐云不可能人人都喊得出名字。
但从这些人可以出现在这间屋子里就不难看出,他们一定是可以信赖的同志。
十分钟后。
眼见人都到的差不多了。
原子弹项目组实验部主任朱光亚便迅速站起身,环视了周围一圈,开口道:
“好了,各位同志,请安静一下。“
唰——
现场顿时落针可闻。
朱光亚则轻轻朝众人点头致意,说道:
“各位同志,今天请大家到场的目的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没错,在理论部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原子弹的设计图纸已经正式出炉了!”
话音刚落。
啪啪啪啪——
台下顿时响起了一阵自发的掌声。
虽然现场众人基本上都已经事先听说了这个消息,但在从朱光亚嘴里说出后,每个人的内心依旧不可遏制的爆发出了一股狂喜。
小半分钟后。
待掌声稍歇,朱光亚便又继续开口了:
“而今天咱们召开这场组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具体落实零部件的生产任务。”
“当然了,在分配任务之前,我还有一个好消息想要告诉大家,那就是......”
朱光亚忽然顿了顿,目光转移到了自己左手边的几张面孔上:
“在很多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下,毛熊那边给咱们挖的坑....也就是气体交换膜的生产工艺,已经在五天前得到了修正!”
“换而言之......”
“如今咱们已经掌握了气体交换膜的正确生产技术,而且全程靠的是....国产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