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美慈善观比较(1)

郎咸平 王牧笛 王今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我们的诚信与危机(财经郎眼06)最新章节!

    由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联合发起的“捐赠承诺”行动,2010年9月来到中国。这一行动自2010年6月发起,至今已有40位亿万富翁承诺把自己的过半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其中盖茨夫妇承诺把大多数财富用于夫妇俩创办的慈善基金会,而巴菲特打算只留自己财富的1%。这一“捐赠承诺”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一种道德约束,富豪们可以用任意方式进行捐赠。根据发起人盖茨和巴菲特的估计,该行动将有可能筹到6000亿美元善款。目前已经响应的40位亿万富豪中,仅一位华裔,不知巴菲特的中国之行是否能得到更多回应?

    让中国富豪裸捐,不如让他们私奔?

    巴菲特这次来中国可能是找错人了。要让中国的企业家把99%的财产捐出去,那是不可能的,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中国没有这个传统。

    (嘉宾介绍:李银,资深媒体人)

    王牧笛:咱们有日子没聊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了,咱们不聊他们,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要,也不意味着他们没新闻。最近,这两位仁兄在美国联合了40个亿万富翁,搞了一个叫“捐献承诺”的大行动,而且,2010年9月份要来中国。中美在很多领域都有过对话,那在慈善领域的对话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

    咱们先来看一个短片:由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联合发起的“捐赠承诺”行动,2010年9月来到中国。这一行动自2010年6月发起,至今已有40位亿万富翁承诺把自己的过半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其中盖茨夫妇承诺把大多数财富用于夫妇俩创办的慈善基金会,而巴菲特打算只留自己财富的1%。这一“捐赠承诺”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一种道德约束,富豪们可以用任意方式进行捐赠。根据发起人盖茨和巴菲特的估计,该行动将有可能筹到6000亿美元善款。目前已经响应的40位亿万富豪中,仅一位华裔,不知巴菲特的中国之行是否能得到更多回应?王牧笛:有网友说,巴菲特这次来中国可能是找错人了。我看也是,他最多能找到什么人呢?比如说,他喜欢的王传福,或者跟他吃过饭的段永平和赵丹阳,可能这几个人会回应一下。

    郎咸平:他们不会捐99%的。

    李银:我觉得有一部分香港企业家可能会回应,比如说李嘉诚。

    王牧笛:对,李嘉诚现在是要把基金会当做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来培养。

    郎咸平:但他捐的这个规模远远不能跟这些人比,这些人捐的都是他们财产的99%。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

    李银:你要让中国的企业家把99%的财产捐出去,那是不可能的,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王牧笛:而且,他们来了能不能找到这些中国的富豪都是个问题,因为很多都是隐身的。

    郎咸平:这个时候搞不好他就不来了,对不对?

    李银:我这儿倒有一个办法,让胡润出马,他的富豪榜一出来,按公布的富豪榜挨个找就可以了。我在2004年的时候,就根据那年公布的榜单去采访,真找到不少人,还是挺有用的。

    郎咸平:不过也不要批评富人。叫我们捐99%,我们也不会捐的。我们中国没有这个传统。

    王牧笛:所以,你看网友开玩笑说,你要让中国的富人去裸捐,还不如直接让他私奔算了。

    李银:情况不一样,中国的富人为什么不能裸捐?因为他要生活,他要给他还有家人足够的保障,比如说医疗啊,还有子女在成长中的费用,包括教育这些,都是需要钱的,你让他怎么裸捐?

    王牧笛:最近,美国的媒体把比尔·盖茨称作比尔·盖茨2.0。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退休之后的比尔·盖茨华丽转身,开始做慈善了,是一个升级版的比尔·盖茨。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美国做慈善好像不光是企业家行为,有点像全民行动。这个要请教教授,美国人怎么那么热衷做慈善呢?

    郎咸平:美国企业家也好,政治家也好,譬如说我们谈过的戈尔,他卸任之后也搞了一个基金会,是搞环保的,还拍了个环保的纪录片。但是,我们是把这个所谓的慈善简单地解释成救难救灾了,比如说汶川大地震。

    王牧笛:有点项目制的感觉。

    郎咸平:我们搞的是项目融资这个概念,可美国不是的。我念个数据给你听,2008年美国慈善捐款额高达3076.5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且,其中75%来自个人的捐款。中国呢?慈善捐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还不到万分之五。所以你可以看出来这个差别非常大,美国是全民慈善,我们只是少数。而且,我觉得我们对整个慈善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我举个例子,我们看看《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慈善的定义: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我不敢相信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

    李银:这是什么时候的版本?听起来就像是佛家劝人捐香火钱的。

    郎咸平:但是,如果用英文翻译的话,你看原文怎么讲的?慈善的意思是对人类的热爱;为增加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通过救济、援助或者捐赠等等这些手段来达到对人类的热爱或增加人类的福利。而我们《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这个解释是把别人的手段当成目的了,慈善的目的是对人类的热爱,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我们连这个都没有搞清楚。

    王牧笛:从英语的词源或者从定义上看,慈善和捐善是有区别的,是两个不同的英文词,而且这两个的区别有点像中国那个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西方,可能大家认为,给人一条鱼让他过日子,还不如教会他一种捕鱼的技术。所以它有了基金会,有了一种源源不断生钱的方式。

    郎咸平:对,不过我想透过这个机会和各位朋友谈一个新概念,就是说美国为什么全民慈善,而且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我们看来,这是个非常奇怪的事情。普通老百姓慈善捐款、做义工比例非常高。75%的美国老百姓都捐款,30%是直接从工资里面扣掉的。而且,美国的义工数量达到总人口的57%,你总不能说这57%都是有钱人吧,而且平均每周工作4个小时,折算下来,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和每年的慈善捐款一样多,这太可怕了。他们的动力哪里来的呢?据我们判断,是基督教精神。当然,我们谈基督教,只是就事论事,我只是非常中立地、实事求是地谈谈。我们认为这是美国宗教所推动的一种力量。我举个例子,美国90%的人自称相信上帝,美国国歌里有“上帝保佑美国”之类的词,对不对?总统就职的时候,要按着《圣经》发誓。甚至大家到法院去做证人的时候,也要先向《圣经》发誓。所有总统的演说的结尾都是“God Bless America”,就是“上帝保佑美国”的意思,而美元上面也印着“in God we trust”,就是“我们信任上帝”。国会两个院——众议院、参议院的会议都是以牧师的祈祷开始的。哈佛、耶鲁这些名校也都是由教会创办的。所以,我们发现美国基督教是无所不在的。可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什么呢?我们实事求是谈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常常说的,中国企业家有原罪。

    王牧笛:所谓的第一桶金。

    郎咸平:可是美国的富人也有天生的罪恶,也有原罪的问题,但是这个原罪,是基督教给他定义的原罪。整个基督教文化对财主是仇视的,因此,慢慢演变出一种什么样的思维呢?我们也查了资料,就是钢铁大王卡耐基1889年在一个叫做《财富的福音》的书里面说的,他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但是,我们想的和他完全不一样。还有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说“唯有奉献社会才能去除心中的自私,使得人类灵魂的伟大之处得到解放”。你要晓得,这些其实都是《圣经》里面一些话的翻版,你可以想象到《圣经》对他们影响有多大。

    李银:归根结底,《圣经》里有一句话叫“施比受有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说,施舍给别人才能带给自己福气。但换句话来说,中国有佛教,也有很多信教的人,他们说“好善乐施”,也在做善事,可他们的模式是什么呢?是捐香火钱给寺庙、塑金身,还有捐香火、放生。

    王牧笛:对,所以在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寺庙都是富可敌国。而且这些捐给寺庙的钱是可以免税的,这就是在不同的宗教传统的影响下,不同的民族,或者不同的国家对财富观的不同的理解。构成美国当下精神的一个核心,叫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个所谓新教伦理其实是18世纪中叶,美国一个著名的布道家约翰·卫斯理对清教徒精神的一个概述,它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

    李银:他们认为这是美德。

    我们的企业家为什么“自私”

    日本人如果有事情的话,他们就会找公司,因为它有公司文化、社团文化。美国人有事情会找国家。但中国人要是出了什么事儿,只会找家庭,这种小单位的意识其实跟我们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有关系的。

    郎咸平:你刚刚讲的这个清教徒很有意思的。比如说,有个英文叫做WASP,翻译成中文就是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的后裔,就是17世纪坐“五月花”到美国去的那些清教徒。这些清教徒干的就是你说的这种事。这些清教徒的后裔都以他们的祖先,也就是当年坐“五月花”来到美国的那些人为荣。在英国殖民地时代,美国没有任何的社会救助,也不能抽税,因为它还没有宪法,所以美国人的社区怎么办呢?他们就互相帮助。这种所谓的社区文化,就是会赚钱的人拿自己的钱来帮助自己的朋友。

    王牧笛:只能是爱邻如己。

    李银:我觉得这也是有历史因素的。你看日本,日本人如果有事情的话,他们就会找公司,因为它有公司文化、社团文化。美国人有事情会找国家。但中国人要是出了什么事儿,只会找家庭,这种小单位的意识其实跟我们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有关系的。

    郎咸平:对,没错,这就是因为文化跟历史的传统不同。所以你看,比如说美国最早的慈善家,也是有名的宪法起草者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就通过大量捐款来改善自己的社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时为社区做义工、提供服务。正是因为这种文化被传承下来,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美国57%的老百姓做过义工,每周4个小时的义务劳动,他们所创造的价值跟他们每年的捐款是一样多的,这多可怕。

    李银:这是慈善的一种。

    郎咸平:对,这就是整个美国文化的传承。

    王牧笛:而且这种传统之下,他们对财富的理解也很有意思,比如说企业家特别是一些知名的企业家,他们认为他们不是财富的拥有者,上帝才是拥有者,他们只是代上帝来管这些财富,一旦他们管不了或者说退休了之后,就会把这些财富拿出来,让更加有能力的人来管它。

    郎咸平:巴菲特如果到中国来的话,他会发现他跟我们中国人是无法沟通的。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文化。中国自古是个苦难的国家,我们跟欧洲,还有美国是不一样的,它们的自然灾难是很少的。透过这个,你可以理解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有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因此他必须积累大量的财富。

    李银:不单是老百姓。

    郎咸平:企业家也有不安全感,他有原罪的问题,还有外在压力的问题,所以说大家都比较自私,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基本上我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旦碰到灾难,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是一个国家一起跑,一个村一起跑,肯定是只能带着老婆、孩子一家人一起跑,所以说家族非常重要。正是因为家族在困难的时候是捆绑在一起的,所以他的钱财是要留给家人的,因为他要照顾他的家人,这完全可以理解。

    王牧笛: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传承下去。

    郎咸平:对。因为在碰到灾难的时候,家族几乎负担着我们整个社会所有的功能。比如说你失业了,那谁养你呢?当然是你的爸爸、妈妈,也就是你的家族在养你。因此这种对家族的回馈是非常重要的,你只有对家族回馈,使家族壮大起来,家族里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保障。所以我们跟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能用美国的故事来评判自己,这是不对的。但是你要晓得,我们中国这种以小农经济、以家庭为主的系统在维持社会治安方面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它对社会的稳定有非常大的贡献。家庭这种互相帮助的做法解决了多少关于失业的困难啊,但是如果在美国的话,家庭能这样帮助你吗?我告诉你,在美国如果你这个人失业了,你就要靠国家来救助你。

    李银:救助金。

    郎咸平:在中国是父母来救助你,兄弟姐妹救助你,这一点美国人就做不到了。李银:就是减轻国家负担吧。

    郎咸平:对,减轻国家负担。我们虽然不捐钱,但是到最后你发现这个系统还挺好,帮国家省了不少钱,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