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暂避书坊

丢三落四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风雷幽明水云闲最新章节!

    书坊掌柜很热情地迎上了,“小姐来啦?”虽然带着帷帽,但掌柜的对这位常客还是一眼给认出来了。杜玉清点点头,说道:“有没有新的书?”掌柜的马上笑容可掬地说道:“有,有,都在那儿呢,您跟我来。”

    现在这个时代书籍是非常珍贵的,有的读书人终其一生家里不过珍藏几本书,如果家藏有一百多本书那可谓书香门第了。一般百姓看到印有文字的纸片都是敬若神明的,因为对于不识字的他们来说上面承载的是文化,是智慧。虽然雕版印刷在隋朝就发明了,而毕昇又于宋仁宗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但因为印刷数量有限,导致印制书籍的成本非常高,一般人读书人都难以承受。

    市面上可以见到印刷出版的图书主要有两种,一是官方的出版物,印的主要是十三经类的经典作品;还有一类就是文人士大夫自费印刷的个集,这是有一定官阶、社会声望的士大夫或殷实文人才能负担得起的文化消费,它不仅是才学的表现还是功成名就的“立言”行为。它所付出的代价可不小,一百本的印刷费用就要三百两银子,而这些印刷出来的个集不是为了售卖,而是以指教交流的名义赠送给了上司、同道、和亲朋好友,以期扬名立万,或者能让自己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很多文人终其一生的宏愿也就是能有一本书能流芳后世。

    还有一种书籍流传的形式便是抄录。因为书坊中售卖的印刷书数量少而价格高,一套书的售价都要一、二两银子,这可是够一般家庭两三个月的生活费啊。于是许多爱书而负担不起书费的人便开始借书来抄写,既可以达到学习目的,又可以节约成本。有时候就会出现因为作品太受欢迎,大家争先恐后地传抄,导致书写纸张缺乏的事情。“洛阳纸贵”说的就是西晋时候,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三都赋》,以至都城洛阳的纸张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价高了。它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为了盈利,市面上的书坊也兼做一些手抄本生意,这类书一般是市面上声誉极高的好书,书坊掌柜千方百计弄了来,请人抄录后售卖,这类书的售价往往是原价的三成,甚至更低,因为人工抄写十页书的工钱不过是几文钱,比辛苦刻出一版字却只能印一百本书的雕版印刷廉价太多,当然,人工出错的概率也比较大。但因为它便宜,还是吸引很多人购买。

    杜玉清和张婷芳慢慢翻看架上的书籍,几下子张婷芳便不耐烦了,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书看得她脑袋大,她问书坊伙计,有没有带图画的书,伙计挠挠头,“有,有。”便给她拿来两本绘着药草图的本草药书,张婷芳有些失望,问道:“不是这种,是《便民图篡》那种书籍。”

    伙计茫然不知,张婷芳急了,抓了杜玉清指着伙计说,“你告诉他是什么书。”

    张婷芳的声音有些高了,掌柜闻讯过来,他也不知道这套书。杜玉清只得解释说《便民图篡》是现任瑞州太守邝璠在时任吴县知县期间编篡的作品,共有十六卷,内容涉及农业、纺织、食品、医药、农具等生产加工的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掌柜听着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忙赔笑地对张婷芳说:“小姐,这类书非常珍贵,我们通常不会摆在外边,小姐如果要,只要付了定金,我们便去帮小姐进了来。”

    “要多少钱?”

    “全套要三两银子。”

    张婷芳大吃一惊,“三两银子,你怎么不去抢?”她一件讲究的衣服才不过一两银子。三两银子足足是她三个月的月钱,当然这只是零花钱,买衣服买首饰都是母亲给另外支出。

    面对这么蛮横的指责,掌柜不知如何应答,能上这里买书的人一般都是斯文的读书人,没有见过像市场买菜一样粗鲁地砍价理论的,只得尴尬地看着杜玉清,杜玉清挥了挥手,掌柜和伙计连忙就退下了。

    杜玉清小声和张婷芳解释,《便民图篡》这样的书很难在市面上看见,因为价值高,想看的人买不起,买的起的人看不上。书坊也是做生意,未必愿意承担这样进货之后售卖不出去的高风险。

    张婷芳脸红了,为自己感到羞愧,她就是那种“买的起的人却看不上”的人,同样的钱,有的人愿意花在吃喝上,觉得只有吃到自己的肚子里才实惠;有的人愿意花在穿戴上,喜欢自己漂漂亮亮,也希望别人欣赏自己的美丽;有的人却愿意花在别人看不见,却能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书籍上。她想起杜玉清书案上那几堆书,杜玉清平时穿着简单朴素,张婷芳还曾暗地笑她寒酸,原来真正寒酸的是自己,杜玉清花的真金白银还都在那里,还可以看见价值,不像自己钱如流水一般从手中滑走,却不知都花在了哪里,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其实张婷芳不知道那些书实际也不全是属于杜玉清的,她一个月的月钱和张婷芳一样是一两银子,张婷芳还只是零花钱,她的月钱却是连自己的衣裳首饰都要从月钱中出的,只有逢年过节时母亲才会格外开恩另外给钱买新衣裳。除了必须精读的书籍和一部分特别喜欢的泛读书,杜玉清很多书的阅读都是来自于借书,她那套《便民图篡》便是父亲杜渊之的藏书。

    杜渊之在生活上十分俭朴,但在买书上却毫不吝啬,而且爱书若宝,即使杜玉清去借书,也得看完一套才能换一套,不能同时借出几套书,更不能不告而取。这也养成了杜玉清珍惜书籍,认真看完一套书才再换一套书的习惯。

    因为杜渊之在买书上的大方,他虽然才来杭州府半年,最大的两家书坊却都知道他的喜好,遇上他可能感兴趣的新书、好书都会预先为他留着,派人送到杜府供他挑选。

    杜玉清理解现在的书坊就像成衣店,书籍就是“凤羽”里的高档成衣,虽然单价利润高,但曲高和寡,顾客少而要求多。突然,她心里闪过一个念头,是否能够做出像“凤羽”平价衣裳那样又便宜又好的书籍来?但她马上又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市场大量售卖的基础在哪里呢?因为一般百姓都不识字,他们有没有这个市场需求?如果多配图画呢?他们愿意花五十文钱买件可以天天穿的衣裳,会愿意花多几倍的钱买本书吗?杜玉清一边翻书,一边思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