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游崂山他乡遇故知 遭惨败大王入空门

听赁贤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聊斋先生最新章节!

    三山大王在聚义厅大摆筵席,一则庆贺除掉内奸,二则为蒲松龄和陈淑卿壮行。大家正喝得高兴,忽然接到急报,济世哈带兵十万围困青州,蒲将军请求火速派兵救援!

    大王闻报,哈哈大笑道:“来的好!我正要找清兵主力决战哩!可巧他就送上门来啦!”于是,传令留少数兵力守寨,亲率大军驰援青州。

    蒲松龄劝阻道:“且慢!大王先问清楚情况再作决定!”

    大王道:“还问什么?送情报的人是蒲将军的亲兵,不会有诈。”

    蒲松龄深思熟虑地说:“大王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济世哈既然重重围困了青州,如果单为夺取城池,决不会轻易放人出城求援。蒲将军要派人来大寨送信,必须精兵护送经过拼死冲杀方能突出重围,大王应该问问使者是怎么杀出重围的?”

    不等三山大王开口,送情报的人便说:“末将是乘中午围城清兵困倦时冲出来的。没费多大力气。”

    蒲松龄道:“这么说,是清兵故意放你来大寨求援的。由此看来,济世哈用的是围城打援之计!其意图不仅仅是与义军争夺青州,意在把义军主力调离大寨,一举歼之。因此,大王行军路上,要特别警惕敌人伏兵!特别是潍河谷地,济世哈很可能在那里埋伏重兵,大王到达那里,一定先派人侦察,发现河水骤减,不可强渡,先派少量兵力诱出伏兵,然后对清兵实行反包围……青州解围后,不可与清兵决战,宜放弃孤城,收缩宾力,巩固后方,然后向南部山区发展。待人力物力足以与清兵抗衡或超过对方时,再与清兵决战……。”

    大王救援青州心切,无心再听下去。于是打断蒲松龄的话道:“先生说的是,本王牢记就是了。青州危急,兵贵神速!先生要走,恕不远送了。”

    于是,蒲松龄即刻告辞下山,夜里下了一场春雨,路边山坡上,果树鲜花怒放,放眼望去,仿佛落下一片色彩缤纷的彩霞。分得了土地、山林的人们,在自己的果园里和蝴蝶、蜜蜂一起劳动,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他们用山歌声表达对义军的感激之情:

    层层梯田接蓝天,果树开花红艳艳。

    山歌唱得人心醉,丰收果实分外甜!

    蒲松龄无限感慨地叹了口气:“唉——!可惜!这样的好光景不长了!”

    陈淑卿道:“蒲兄的意思是义军此去凶多吉少?”

    “这是和尚头上虱子——明摆着的!有道是骄兵必败!而大王此刻何止骄傲,简直是利令智昏!济世哈明明是设下陷阱等着,而他却一意孤行,拽也拽不住他!只可怜文慧姐此番恐怕只好陪伴丈夫的灵柩回家了!——唉!不说这些丧气话啦!我们己经做到仁至义尽!连战胜敌人的作战方案都交待请楚了,大王听不进去,有什么办法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游山玩水必须具备良好心态!”

    然而,向往中的崂山又在何处?在陆地?在大海中?还是在陆地与大海之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这是白乐天长恨歌中所描绘的海上仙山,现实的海上第一名山又是什么样子呢?

    他们按照大王指的方向,骑马南行,经莱西,过即墨,终于看到向往中的崂山,从大海边缘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来到近前,一堵巨大的悬崖石壁挡住视线,上面赫然雕刻着六个醒目大字:《海上第一名山》。

    不见登山路在何方?只得沿石壁下前行。正走间,忽听吼声如雷!只见一挂耀眼飞流悬瀑自云端倾泻下来,顺溪流入大海。

    一个中年道士在溪边汲水,两人便过去问路:“请问道长!登山路在哪里?”

    道长一边往桶中舀水,随口回答:“路在脚下,何必问之。”当他灌满水桶,直起腰干看问路人时,突然惊喜地问:“施主可是蒲松龄先生?“

    蒲松龄道:“正是学生。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道长如何认得小人?”

    道长提醒道:“先生还记得当年闹贡院时,曾有人大喊:‘留仙快跑,官兵来也!’吗?那人就是我呀!”

    蒲松龄道:“记得!记得!这刻骨铭心之事,怎么会忘记呢!当时幸亏您及时提醒我,不然,落入赵贵显的魔掌啦!请问道长尊号如称呼?何方人士?为什么不继续读书求功名,出家在这山中修道呢?”

    道士道:“贫道法号山海,在上清宫俢行。当时就因为那一声喊,被抓捕入狱,蹲了一年大牢!从而看穿官场腐败,世态险恶!毅然放弃追求功名,循入清静世界。刚才先生问上山之路,其路多矣!不知先生先要游何处名胜?”

    “此山有多少处景点?”

    道长说:“崂山景观无处不在。就整体而观之,此山灵秀壮观绝伦!古谚曰:‘泰山自言高,不及东海崂。’你看此山从海平面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确比泰山雄伟壮观。试登绝顶,俯瞰海中诸岛,较‘一览众山小’更别有一番情趣。至于山中景点,更是包罗万象!具体说来,有一崂、二珠,九水,道观、禅寺不下百所。其中上下两清宫最负盛名。贫道就在上清宫修行。二位施主远道而来,请随贫道去道观喝杯清茶,然后贫道陪同二位游山如何?”

    蒲松龄大喜道:“太好啦!劳累道长了!“

    来到上清宫,只见院内奇花绚烂,佳木葱茏,更是一番风光。道长见蒲松龄对院中花木很感兴趣。笑道:“听说先生正在撰写聊斋,到处搜集妖鬼故事,这里就有段风流佳话……”

    “噢!什么风流佳话?”蒲松龄饶有兴趣地问,“说来听听!”

    道长道:“先生先随贫道观看一花一树留下的遗址。”说罢,引蒲松龄来到幢石碑前,只见上面镌刻着:“花仙香玉遗址”石碑阴面详细记载着:当年白牡丹高有一丈,枝繁叶茂,花大如盘,芳香四溢。人言曹州牡丹天下第一!此花胜曹州牡丹多矣!

    接着,道长又引蒲松龄来到另一石碑前,只见上面用同样字体镌刻着:绛雪遗址。碑阴面亦记载着:“当年此处有那株耐冬树,高有三丈,粗达数围,实属罕见!”

    看了两处遗址,道长说:“当时两株花木已愈千年,因饱受阳光雨露精华,颇具灵性,每当月光明媚之夜,便化为美女在花间嬉戏。胶州秀才黄生闻之,来此夜读以侯芳姿。果然感动白衣女子现身,自称名叫香玉,乃白牡丹所化。生爱其美貌,与她结为夫妻。第二天相会时,香玉又携一位红衣女郎同来。香玉向黄生介绍,这是绛雪干姐。自此,香玉夜夜来与黄生幽会,而绛雪则很少与黄生来往,有时来了略坐就走,从不同黄生过夜。

    过了些日子,即墨有个姓蓝的人进宫游玩,见白牡丹可爱,移栽到他家去了,于是香玉从此销声匿迹。黄生惊问其故,绛雪道:“牡丹自被蓝氏移去,没几天就枯萎死去,所以香玉再也不会来了!黄生恨极,作哭花诗五十首。天天去花穴凭吊、啼哭!绛雪被他真情感动,遂与黄生相往来增多。黄生要绛雪像香玉一般陪伴他,绛雪不肯。黄生亦不勉强。他说:“香玉是我爱妻,绛雪是我的良友也。”

    一天夜间,黄生梦见绛雪悲伤而来,哭道:“妾有大难,君急往尚得相见,迟则晚矣!”干是,黄生急忙赶到上清宫,原来道士建房,要把那株耐冬砍掉。黄生要道士另选地基,愿出资相助,并给道士银子,要他好好管理耐冬。入夜,绛雪来感塮黄生,黄生道:“今对好朋友,越发想念爱妻!久不哭香玉啦,卿能陪我同哭否?”绛雪应诺,于是,两人同去花穴前痛哭一场。

    绛雪与黄生一直保持朋友关系,使黄生更加思念香玉,一天晚上,独坐悲伤,绛雪进房笑道:“报告君一喜讯:花神感君重情,让香玉再降宫中!”黄生大喜,问:“何时?”绛雪道:“不知道,反正不远了。”第三天晚晚上,香玉果然来来了,黄生很高兴,握住香玉的手,感觉甚虚,彷佛没握东西,依偎其身,如依自已影子。惊问其故,香玉说:“昔日妾为花神,身故实之,今乃花鬼,故虚,君可用白蔹屑加少许硫磺粉泡水浇灌,明年今日报君恩。”

    次日天明,黄生去牡丹旧穴看时,果然又生出新芽,于是更加精心培育,又做围栏护之。第二年四月果然开花一朵,大如玉盘。花心中俨然坐着个小美人,转瞬间飘然而下,乃香玉也!黄生指着牡丹道:我死后魂魄当寄于此花之下。”二女笑曰:“君要履行诺言。”

    十余年后,黄生病重,弥留之际,其子悲痛不已。黄生道:“此我生期,非死期也,哭什么?”又对道士说:“他日牡丹下生赤芽,即我也。言乞而逝。”

    第二年,牡丹下果有红芽突出,生长茂盛,却不开花。道士嫌无花,故砍去。不久,白牡丹枯萎,随即那株耐冬树也死了!后人感其真情,刻石记之。

    蒲松龄觉得的确是段风流佳话,是夜宿于上清宫,写下聊斋故事:《香玉》篇。

    翌日早起,道长下山挑水,蒲、陈也跟随着来到溪边,突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三人忙转身看时,只见一人骑马飞奔而来!到近前,那人忽然滚鞍下马,朝蒲松龄抱拳道:“先生救我!”

    蒲松龄细看那人,大吃一惊,原来是三山大王!只见他蓬头垢面,浑身血污!心中便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幸亏他伤不很重,行动倒还灵便。不及细问,忙叫小卿脱下外衣让他换上,挑着水桶上山。然后折根树枝,用大王脱下的衣服包做人形,缚于马背上。猛抽两鞭,那马负疼,尥开四蹄,沿着山根向北飞驰而去。三人随即离开渓边。

    须臾,追兵赶到,发现有人骑马向北逃窜,打马追去。

    蒲松龄知道清兵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定会返回搜山。于是和道长立刻来到上清宫,让大王脱下女装,换上件破道袍,脸上抹些灶灰,在厨房烧火做饭。

    不多时,清兵果然来到上清宫搜查,见一个秀才和位道长在松下对弈;一女子在提水浇花;一个年长些的道士在灶下烧火做饭,便过去盘问,老道既聋且痴,所答非所问。别无可疑之人,便下山去了。

    清兵走了,大家才舒了口气!于是,大家共进晚餐。蒲松龄问起青州战事,三山大王长叹一声,泪如涌泉:“不听先生之言,果然遭此惨败!原来,济世哈果然用的是围城打援之计:先派兵围困青州,然后在潍河谷地埋伏重兵,并用沙袋堵住上游河水。义军大队人马过河时,见河水骤减,只当是春旱所致,于是,便下令士兵强渡。清兵见义军中计,一声号炮,两岸伏兵齐出。义军被困河谷,欲进不能,欲退无路,岸上乱箭射入河中,义军中箭倒毙者不计其数!上游放水下来,可怜数万怜义军将士,大半被箭射死。余者水淹丧命!大王战马强壮,跃上对岸,奋力杀出重围……”

    蒲松龄询问青州方面情况。三山大王道:“我突围后,本想投青州,听前线逃回的散兵说:青州已失,蒲将军阵亡!又被清兵拦截,只得返回。知道先生此刻还在崂山,特来向先生请罪!当初不听先生良言,一意孤行,不仅断送了数万义军将士生命,而且使无数支持过义军的百姓重遭清兵蹂躏!本王罪孽深重,本当一死以谢天下!想到与先生朋友一场,真情难舍!还是决定厚着脸皮来见先生一面,虽死无憾!说罢拔剑欲自刎……”

    陈淑卿眼捷手快,一把夺下宝剑:“大王不可这样,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朝受挫,便自暴自弃,非大丈夫之所为!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跌倒再站起来,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才是英雄好汉!”

    蒲松龄劝道:“义军失败乃天时,非独大王骄傲轻敌所致。大王以一介草民聚众起义,浴血奋战十多年,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迫使统治者采取减轻赋税等措施对百姓让步。已经完成了您的历史使命!求活之心,人皆有之,现在归隐道教圣地,清清静静渡过晚年,是最好的结局。”

    大王双手合十,深深一拜:“某牢记先生教诲,在崂山修行。”后来终于悟出螳螂拳术。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