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师生对

西瓜是水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战斗在甲午年最新章节!

    “朕可以不相信朝野间那些扑空捉影的闲言碎语,可是他李鸿章一手掌握着大清最精锐的练军,水师,却一味的避战求和,这总是天下人都看到的事实!”

    光绪眼睛里冒着怒火:“现在六路大军集结平壤,让他反攻汉城,却推脱说两万只可守城,只有三万才能反攻,这不是笑话?”

    “小东洋在朝鲜不过一万余军队,而且在牙山被叶志和聂士成联手打得丢盔弃甲,朝鲜又是咱大清的藩国,历来民心所向;他李鸿章占着天时地利人和,居然不愿兵,怎么能不让朝野疑惑?”

    翁同龢听了沉默无语,其实在他的心里何尝不是有这个想法。?

    现在整个大清的明眼人,算都是看出来了:大清的军队揍东洋小国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关键的是他李鸿章不愿意去打!

    究根结底,还不是他李鸿章想保存实力,怕他的淮军和水师伤筋动骨?

    “牙山战役叶志既然打垮了东洋大岛义昌的步兵第9旅团,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反而要一路仓惶北撤五百里;现在六路大军集结平壤,为什么不能跨过大同江,朝南进军一步?还不是想保存实力!”

    光绪越说越恼,也不管‘慎言不慎言’,一股脑把憋了多日的牢骚朝着自己的老师了出来:

    “他李鸿章口口声声要调刘铭传去朝鲜,要调南洋水师北上联军;可是丰岛海战,‘济远’舰打了就跑,丝毫不顾友舰‘广乙’的死活,害得‘广乙’只好搁浅焚毁;‘广乙’还是广东水师他大哥所辖的军舰,他们都敢做得这么明目张胆,张之洞又怎么敢让南洋水师北上?”

    翁同龢在一边插话说道:“关键的是,对付小小的东洋舰队,北洋水师就已经是绰绰有余,李中堂的这种做法,难免不让两江疑心。现在不是能不能打赢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去打的问题。”

    “朕恼怒的就是他李鸿章的这一点!”

    光绪怒气冲冲的说道:“军机处礼亲王不问世事,整个一团软泥;额勒和布木纳寡言,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响儿;张之万忙着给‘亲爸爸’修园子,孙毓汶和李鸿章穿一条裤子,徐用仪也是一味的主和,朕的军机处居然找不到一个明事理儿,能说话的明白人!”

    翁同龢沉默不语,这些人都是园子里那位老佛爷精挑细选的人,皇帝也是一肚子的苦水没处泄。

    只求着等园子修好了,老佛爷就能高兴的住进去颐养天年,再别对皇帝的事儿指手画脚了。

    等那时候,我总该能进军机处吧?

    光绪泄了一通,心情好了很多,就拿起桌上的那本《呐喊》,旧事重提:“老师看没有看过这本奇书?”

    翁同龢点头说道:“启禀陛下,这本书拿到手之后,我里外已经看了三遍,尤其里面关于普鲁士德意志皇族掌军,启用俾斯麦这等铁腕人物,把德意志帝国的6军打造成欧洲第一等的强兵;真是深受启啊!”

    光绪听了眼睛一亮,现在大清最大的问题在他看来并不是外患这个问题,而在于军权旁落,尤其是北洋这头猛虎酣卧在帝都榻侧。

    有时只是想想,就让光绪心寒!

    “这个何长缨,朕要见一见。”

    光绪望着翁同龢坚决的说道。

    “不可!”

    翁同龢立即失口惊叫,看到皇帝不解的眼神,翁同龢低声的说道:“陛下,我已经打听过了,这个何长缨,原是北塘练军仁字军副三营江自康手下的一个哨官。”

    “那岂不是更好!如此的人才,他们居然让他当一个芝麻大的武夫营千总,想来一定是被排挤的厉害,憋着一肚子的气儿,要不怎能憋出如此大火气的奇文?”

    光绪一听,顿时就更加的神采飞扬起来:“老师,咱们把他抬举出来,与他,还不感恩戴德的拼死为朝廷效力?与朝野,也能为天下士子也做一个对比的榜样!”

    翁同龢听了连连苦笑:“陛下,已经晚了!”

    光绪笑容一愣,问道:“怎么说?”

    “这个何长缨在没写这本《呐喊》之前,写了一篇《英灵祭》的祭文,轰动津门;李经方和张士珩立刻就请他去喝花酒,和他成了‘莫逆之交’,这次石川伍一的日间案,津海关道报上来说是何长缨审出的案子,要给何长缨请功——”

    翁同龢扭曲着老脸,心里也是在腹诽着李鸿章的无耻,——一个写文章的会审间谍?——:“给了一个协办守备的缺,让他带着北洋武备学堂和水师学堂的学员兵去平壤历练。”

    然后翁同龢意味深长的对光绪说道:“这些学员兵可是李鸿章的心头肉,是未来北洋练军和水师的基础;何长缨这一去一回,平壤又安如泰山,少不得要博一个‘为国戍边’的美誉,而且据闻他是和李经方一起去平壤。”

    光绪的目光猛然一凝,脸色就冷了下来:“老师是说,李鸿章是在为未来铺路?”

    “这次李经方一去一回,叶志他们再配合着应景儿的打几场漂亮的硬仗,战后少不得要保举一个按察使,用不了几年就是一方封疆大吏!”

    翁同龢神色凝重的点点头:“李经方为主心骨,盛怀宣管钱财,张士珩管军械,袁世凯管外事,何长缨主练军,这下一代北洋的架子算是搭起来了。”

    光绪听得心惊肉跳,脸色白,然而他随即疑惑的问道:“老师,这个练军是北洋的根基,李鸿章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的放心给他,只凭着喝了几顿花酒?”

    翁同龢无奈的说道:“他是肥西人,据闻家里的长者和肥西李家素有交往。”

    “可恨,可恨!”

    光绪气的一把将手里的那本《呐喊》重重的丢在地上。

    “陛下,不可因人废事,这个人虽然咱们不能用,可是书却是本好书;尤其关于德意志的皇族收权,成就欧洲强国,希望陛下空闲能好好的揣摩揣摩。”

    翁同龢捡起地上的那本书放在桌子上:“而且陛下请看这句话儿,‘国家养士两百五十年,为国捐躯,正在今时’,能说出此等正气话儿的,未尝不是一个忠君报国之人。”

    听了翁同龢的话,光绪不禁目光一亮,连忙拿起那本《呐喊》的封面细看,之前他只顾看里面的内容,这封面还真的没有留心。

    “是呀,老师!”

    光绪顿时又高兴的叫了起来:“他李鸿章简直太小看天下士子了,以为都会为那区区五斗米折腰,而且他能给的,我也能给,还要比他给的更多!”

    这一时间,光绪的目光雪亮,闪烁出一种圣洁英勇无畏的光芒。

    “不急,陛下,听其言关其行,很快我们就会知道他何长缨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翁同龢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好学生,老脸露出高兴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