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心理咨询中遇到的诡异案例最新章节!
前阵子,正值春来好时节,我约了朱弟弟还有其他几位爱吃爱玩的小伙伴去龙里一个农庄里采蘑菇、吃野生菌肉饼鸡。在农家山庄后院的葡萄架下,我碰见了久未蒙面的高中同学林晓。当时她正跟她的一群同事坐在葡萄架下打麻将。我记得,读高中那会儿,林晓是我们班上的语文课代表,与调皮捣蛋的我不同,她一直都是老师眼里的乖孩子,学习成绩也是中等偏上,印象中挺斯文秀气的一个姑娘。七八年不见,林晓的变化很大,我并没有很快认出她,但她却一眼把我给认了出来。此后,我俩很自然地聊谈起彼此的近况。林晓告诉我,高中毕业后她考进师范大学,如今在实验小学当老师,教语文兼当班主任。得知我目前的工作与心理咨询有关,林晓似乎颇感兴趣。她向我询问了单位上的一些情况,比如咨询师是否靠谱、怎么收取费用等等,接着她还留了我们中心的咨询电话。
一周前,林晓打了电话给我,说她班上的一位学生家长准备带孩子到我们中心做心理咨询。孩子具体什么情况林晓在电话里并没有向我提起,只是说这个孩子的妈妈跟她私交不错,希望我关照一下,帮忙找一位靠谱的咨询师。而今心理咨询行业龙蛇混杂,她的担心我也能理解,这本来就不是多大个事儿,回头跟专门做儿童心理咨询的黄老师说一声,再约定个时间也就完了。其实,即便林晓不打电话给我,人来了该怎么安排还怎么安排。但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林晓头一天晚上打电话给我,第二天一早,八点刚过,我脸还贴在公交车前门玻璃上,突然接到前台陈莹打来的电话,有一对父女要找吴老师做咨询,没有预约,说是我给介绍的。吴老师当天上午有两个咨询,都是很早前就约定好的。陈莹跟那位来访者耐心地解释过了,但对方坚持说,他们从早上7点就在那儿等着了,无论如何都要找吴老师看看孩子,还一直问我在哪。陈莹当时在电话里是这么跟我说的:“人就不稀罕跟我废话,一副‘快叫你们大堂经理来跟我谈’的态度,就等着您叻!我说杨杨姐,你从什么地方招惹来这么尊大佛?求你快来,我是挡不住,再过半小时,吴老师、赵老师他们都到了,看你这么大脸往哪搁!”
吴老师倒还好,一想到赵清的嘴脸,我头就疼了。公交车上又挤又吵,我以一种别扭的体态扎根在人堆里,艰难地举着手机听电话,胳膊肘不时被人撞来撞去,两条眉毛皱得像蚯蚓。听陈莹在电话里形容的状况,再听她那摆明儿不爽到极点的语气,我也很想问一声,我究竟招谁惹谁了?
我八点半到的单位,一进门陈莹就迎上来对我讲:“找你的两父女在吴老师办公室门口等着呢,我跟他们说主任9点才上班,让他们先去接待室,他们死活不干,非要在主任办公室门口站着。你快去吧,我看那男的挺不懂事的,一会儿主任他们到了,他拿你说事,你不好交代。”
我明白陈莹的意思,连忙点点头,向她道了谢,快步往吴老师办公室走。到了吴老师办公室,我看到一位约莫三四十岁身材高大的平头男人,带着一个七八岁扎小辫的小姑娘。男人蹲在办公室门口,身上穿着一套咖啡色家居服,脚上拖了双皮拖鞋,嘴里还叼着一根香烟。看着那番景象,我心里暗想,他面前就差一台水果机了。
“你就是林晓说的那位学生家长?”
我笑着走到他面前,抬手顺带着敲了敲墙壁上贴着的禁烟标志。那男人看了我一眼,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立马站起身来笑脸相迎,手忙脚乱地将香烟掐灭了扔进旁边的垃圾桶。
“哎唷、哎唷,你就是林老师的那位朋友刘欣杨吧?你好你好,我叫邓志超,这是我女儿瑶瑶。”他说着,摸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对我道:“林老师应该跟你说过了吧,就是这孩子的问题……我爱人听说,你们这家心理咨询机构,姓吴的主任还不错,连电视台的都经常邀请他做节目,不知道你有没有帮着安排一下啊?我跟你讲吧,今天一早七点不到我就带着孩子在这里等了,刚才门口那个小姑娘跟我讲吴老师的病人已经排满了,你看一会儿是不是给我们插个缝儿,毕竟我们来得早是吧?我知道这个主任的收费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点,你直管帮忙安排,钱方面,那都不是问题!”
我听他说完,点了点头,说:“你看这样好吗?现在才八点多,我们这儿咨询师都是上午九点才上班。你先跟我到隔壁的接待室,把孩子情况跟我讲一下,然后我再尽力帮你安排。”
邓先生听了我这话,似乎并不太乐意,但碍于没有其他办法,最后他还是跟我到隔壁接待室坐下。
父女俩落座之后,我给他们倒了水。这时候,我注意到,邓先生的女儿、这个名叫瑶瑶的小姑娘,一直像个木头人似的跟在她爸爸身后,埋着头一言不发。我蹲在她面前,笑了笑,问道:“瑶瑶?你今年几岁了?”
女孩怯生生地看着我,半晌,默默地比了八根手指头。
“哦,八岁了,读小学二年级还是三年级?”
小姑娘抬起眼皮子,看了看我,又伸出三个手指。这时一旁的邓先生道:“唉,你别问了,这孩子不会说话的。”
“不会说话?”我疑惑地看了看小姑娘,又转头看了看孩子的父亲邓先生,问道:“她这是生病引起的还是……”
“哦……不是、不是,以前她话很多的,从两个月前开始突然就不再开口讲话了……唉,我们就是因为这个才带她来看心理医生。”
听了邓先生的话,我不由地再次打量了一下这个小女孩。孩子大概一米三左右的身高,穿着蓝色牛仔裤和粉红色的薄毛衣,扎着一个马尾,眼睛大大的,长得很可爱。我看她身高、体貌各方面都很正常,只是看起来有些怕生,行为上没有同龄人的好奇、活泼,她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默默的盯着桌上的茶杯,眼角余光却不时扫向我。尽管看上去她对我和她父亲的谈话并不关心,但我感觉得到,这孩子心里什么都知道,机灵着呢。
我问邓先生:“瑶瑶是突然间就不讲话了吗?还是说有一个过程?”
邓先生告诉我,两个月前的某一天,孩子突然就一句话不说了。孩子妈妈挠她痒痒她忍不住会笑,但不会笑出声音,不论大人怎么逗她,一句话不讲。
“去医院看过了吗?”我又问。
“看了,医生说发声器官和听力都没有问题。”
我思索了片刻,又问邓先生:“瑶瑶突然不说话的这段时间,你们家里,或者在学校里,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我是说,会对孩子心理上造成刺激的事情。”
邓先生皱眉思索了一下道:“我老婆,怀了二胎。除了这件事,这段时间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他说着顿了顿,又道:“但我老婆怀孕到现在都七个多月了,刚怀上第二个的时候,她是很反对,怕家里有了小的大人会冷落她,我们跟她做了工作,后来她也没说什么……”
据邓先生介绍,瑶瑶原本是非常活泼的一个孩子,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话都特别多,甚至可以说是个话痨。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两个月前开始,突然就一言不发了。起初他跟爱人并没有注意,后来发现孩子不讲话了,也想过很多的方法,但不论他们怎么做,这个孩子就是不肯开口。在家里一言不发,在学校里也一样。这简直把他们急疯了。
我跟邓先生谈完,也差不多是九点半了。我让邓先生带着孩子先在接待室里等一下,自己跑去找黄老师。当天上午黄老师手头也没有别的事,听我讲完瑶瑶大致的情况之后,她让我把孩子带到儿童专用的那间看起来像玩具房一样的咨询室去。当我再回到接待室,却发现里面没人了。四处找了一圈,都没见人影,我赶紧跑到前台问陈莹。陈莹跟我说,邓先生刚才领着孩子出去了。一听这话,我这心里气不打一处来,黄老师还在咨询室里等着呢,他要走也先跟我说一声啊!这人怎么连点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
正当我想打个电话问问林晓这家长到底怎么回事的时候,邓先生又带着小孩回来了,手里还端了碗牛肉米粉,见了我之后,他咧着嘴呵呵一笑,说:“我在这等了一个上午,连口饭都没吃上……我也不知道你到底要整多久,所以先去买了点吃的。”
我深深地吐了口气,算是服了这位爷,我打这瞎忙活了半天,我也还没吃早饭呢。
对于这位邓先生,我反感归反感,毕竟来者是客。我招呼他到我办公室沙发上坐着吃粉,自己则领着孩子去咨询室找黄老师。
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做心理咨询的方式跟成年人不太一样,通常是让他们在那个玩具房里自由地玩一下,先熟悉一下环境。随后,咨询师会在适当时间、用适当的方式与孩子展开交流。我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一方面不想打扰黄老师工作,一方面我自己也还有工作要做,所以很快就离开出来。
大约过了40分钟,黄老师领着瑶瑶从房间里出来了。邓先生与我见状连忙凑上前去询问情况。
黄老师告诉说,刚才通过一些游戏和小测试,她对瑶瑶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可以判断瑶瑶的“失语症”的确是心因性的,但困扰着孩子、导致她无法开口说话的原因,却未必是早先我们所猜测的瑶瑶妈妈怀二胎的事。
黄老师拿出了一张画,对我跟邓先生说:“这是孩子刚才完成的作品,上面画了四个人,分别是爸爸、妈妈、瑶瑶……还有这个小的,是家庭里的新成员,她画了一个很小的小男孩。从这个角度上看,在瑶瑶的心里,是承认了这个新的家庭成员的。她在这张画上,并没有把弟弟画在妈妈肚子里或是别的什么地方,而是想象这个孩子已经出生,并且站在她身边。这意味着,在瑶瑶心里,非但不排斥弟弟,相反,她甚至还期待着他的到来。除此之外,画面的背景有房子、蓝天白云、草地地还有太阳。人物身上的衣服五颜六色,色彩鲜艳明快。这反应着她的内心世界,也如同画面一样五彩缤纷……但你们看这张画,注意到了吗?有一个比较奇怪的地方……”黄老师说着,向我们指了指画面中的几个人物的面部,问,“是不是感觉少了点什么?”我凑上去仔细一看,突然叫了起来:“哎呀,怎么画上这些人都没有嘴巴呀?”黄老师点了点头,对瑶瑶的父亲说:“我想,这就是问题所在。”
“‘嘴’这个器官,有它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人每天都需要进食,这一行为要通过嘴巴来完成;亲密的人之间,表达关心和爱意的时候,会亲吻对方,这一行为,要通过嘴来完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是要需要嘴巴。所以说,嘴这个器官对人来说,有很多重的意义,它可以代表人内心各种*向外的流露、宣泄,也是获取*满足的重要途径。当这个器官的功能被禁止了,内心的煎熬也就加剧了。”
黄老师在分析瑶瑶那幅画的时候,也提起了一个与此有关的案例。一位出身农村的年轻画家,家里人之间很少交流。他的父亲是一个少言寡语但十分严厉、在家中有着绝对权威的人。他的母亲则像很多传统妇女那样,怯懦、顺从,每天辛苦地劳作,鲜少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这位画家感觉到十分压抑。当他从农村来到城市,看着身边那些自信、张扬、善于表达的年轻人,他感到愈发压抑,人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后来,因为内心抑郁,他找到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这位画家的作品,色彩灰暗厚重,给人一种乌云盖顶的压抑感,并且和瑶瑶一样,他画的人物也都是没有嘴巴的。
“瑶瑶无法说话的情况属于心理因素导致的转换性躯体障碍。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找到引发这种症状的根源,还要需要各方面的疏导和调节,在这个过程当中,外界对孩子的关心很重要,来自父母家庭的温暖以及来自于社会(老师、同学)的支持。”
听黄老师说完,邓先生讲,自己家的家庭氛围一向轻松随意,他跟他老婆都是东北人,大家都知道,东北人最能调侃。他们一家平时属于话特多的类型,孩子个性也随他们。对于孩子的各方面,比如学习成绩之类,他们从来没有任何严苛要求,所以他无法理解,这孩子的内心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感到压抑无助。他表示回家之后,要和老婆商量一下,仔细回想、分析这段时间以来是不是发生过什么让孩子感到“有口难言”的事情。与黄老师约定了下次咨询时间,邓先生就带着瑶瑶回去了。
当天晚上下班回到家,我再次接到了林晓的电话。她先询问了我瑶瑶当天的咨询情况,然后向我表达了邓先生一家对我们中心收费标准的诸多不理解,以及对心理咨询的极度不信任。
“听说前前后后不到一个小时,孩子在房间里玩了一下玩具、画了一张画,也不是正式的心理咨询,怎么就要收一百多块钱……他爸说你找的那个咨询师不靠谱,扯东扯西讲了一大堆,也不见得真把孩子的问题解决了,连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不讲话,到现在也没弄清楚。刘欣杨,你们那个单位真的太暴利了……刚才她妈妈打电话跟我说起,好像觉得是我介绍的熟人宰熟人,我别提多委屈了……”
林晓在电话里对我的怪罪之情溢于言表,她要是劈头盖脸地把我痛骂一顿,我心里或许还能痛快些。可她却是语气中带着笑,似乎在怪罪我,似乎又只是单纯地向我表示自己的委屈与不解。在默默听她抱怨半天之后,我也火大了,管她什么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直接挂断了电话。
过十来分钟,林晓发了条道歉的短信给我。大意是说,她在刚才的电话里一点兴师问罪的意思都没有,我跟她都只是好心给人帮忙,她心里很明白,要我别生她的气。看到这里,我想想也是,我跟林晓谁也没占个好,却白白受了顿气,站在她立场、甚至站在邓先生一家的立场上,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正当我准备打个电话再向林晓说明一下收费标准和心理咨询的性质的时候,林晓又发了一条短信给我,婉转地向我表示,她知道吴老师跟我比较熟,能不能帮给安排一下,让吴老师来做瑶瑶的咨询,邓先生一家对黄老师的专业水平似乎有所怀疑。我一看这短信,刚消下去的火一下子又冲脑门上了。于是我回了她一条:“之所以介绍黄老师,是因为黄老师专做儿童心理这一块,在这方面她或许比吴老师更适合给瑶瑶做咨询。既然我介绍的人他们家看不上,他家觉得哪位咨询师好,自己打电话预约,这件事到此为止,不是我不肯帮忙,我一个月薪不到三千块的小文员,真没那么大脸面,得罪不起这么多人。”
我估摸着,我这短信一发出去,我与林晓那谈不上多么深厚的高中同学情分也就断送了。但不得不说,有时候得罪人有得罪人的好处,至少心里畅快了,不用揣着、捂着、憋着,这件事对我来说也就过去了。
尽管,按照林晓的说法,邓先生一家对黄老师并不信任,但一周后,也就是前天,在与黄老师约定好的时间,瑶瑶再次来到我们中心。这一次,带着她到我们中心来的除了她的父亲邓先生之外,还有瑶瑶的妈妈程女士。
事后我听黄老师说起,瑶瑶的妈妈当时向她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情况。从丈夫邓先生处听过黄老师对瑶瑶情况的初步分析,程女士思前想后,认为这件事也许与孩子失语有着很大关系。
程女士告诉黄老师,她的丈夫邓先生,本质上是个很好的人,但他有个臭毛病,与人交往总是不太会说话、经常说错话、还很爱说大话。用程女士的原话来讲“听他跟你吹,夜壶都会飞。他讲话根本不过脑,全当是放屁。”就因为这一点,他自己得罪了别人往往还浑然不觉,身边的人也都不太喜欢他这德行。从谈恋爱的时候开始,程女士就不只一次因此与丈夫争吵,但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如果说对于丈夫的缺点,程女士还可以包容的话,那么受到丈夫影响,孩子也经常说大话,她简直就不能忍了。
去年9月份的一天,瑶瑶刚升上小学三年级,他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暑假随父母去马尔代夫旅游,回来之后,写了一篇旅游日记还自己画了插图。这位同学的“马尔代夫游记”后来被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朗读和传阅,大家都非常羡慕,一下课就围着这位同学问东问西。当时瑶瑶说:“马尔代夫我也去过,我觉得很一般啊,也不是那么好玩。去年我爸爸带我去瑞士滑雪,那才叫好玩,我们坐着雪橇一路从山顶滑下来……你们绝对没有这么玩过吧?”果然,当瑶瑶这么说了之后,虽然有些同学认为她谎话说大了,不以为然,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围拢到她的身边,听她讲得有滋有味。班主任林老师发现这一情况之后,给瑶瑶的妈妈打了个电话,说,虽然小孩子之间相互吹牛、攀比的情况很很常见,但说谎毕竟不是一个好习惯,而且瑶瑶在同学面前说大话,她亲耳听到的都已经有很多次了。现在孩子们都还小,愿意相信她,一旦大家发现这个人有说谎的习惯,以后她说的话,大家自然就不会放在心上了,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那天瑶瑶放学回家,程女士把女儿叫到身边,笑着问,“我听你们林老师讲,你爸不但带你去马尔代夫,还去过瑞士滑雪?”,她正询问这件事,准备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爸爸在一边嘟嚷道:“嗨,不就是个马尔代夫吗?那有什么,十一黄金周,咱们一家人就去马尔代夫旅游一趟。”他说着又对孩子说道:“闺女,听着啊,吹牛没什么,只要能把吹出去的牛全部都变成事实,谁还在乎你之前是不是吹牛呢?对吧?行了行了,老婆,小孩子之间相互吹几句,图个热闹而已,你别这么上纲上线的,看咱闺女被吓唬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因为邓先生的许诺,瑶瑶直呼万岁,程女士也感到挺开心的,后来话题一转,对女儿在学校里说大话的事情,她也就没再追究下去。那段时间,瑶瑶对于即将来临的十一黄金周非常期待,在学校里,也少不了洋洋得意四处炫耀。然而到了国庆节,邓先生轻飘飘地说了句要加班,此前的豪言壮语也罢、期待也罢,全成了水漂。程女士对此早已见怪不怪,但孩子显然受了不少打击。
程女士说,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前两年电影《冰雪奇缘》热播的时候,邓先生说要带孩子去电影院看,这话说了很久都没兑现。最后也是等电影下了档,一家人才在电脑上把影片下载来看了。今年三月份,瑶瑶班上有位同学的家长从美国给孩子带了一件白雪公主的礼服,包括瑶瑶在内的女孩子十分羡慕。回到家里,她说起此事,邓先生道:“白雪公主早就过时了,羡慕什么,改明儿爸爸给你买电影《灰姑娘》里那件有蝴蝶的蓝色公主裙,比白雪公主漂亮多了,好不好?”当时邓先生也向妻子曾诺,这绝不是信口开河,一定不让孩子失望。但后来他在网上查了一下,那条裙子做得比较好的少则七八百多则上千,他最后买了件九十八的。货到之后发现,做工很糟糕,看起来跟电影里的完全两个样,穿上身如同披着一块蓝色塑料布。
邓先生好吹牛且一再言而无信,这似乎让瑶瑶变得格外喜欢说大话,班上的同学对她也逐渐冷淡。有一次课间,班上几位女同学聊天,有位同学说她的妈妈很喜欢看韩国电视剧,电视剧里都是听不懂的韩国话,她也跟着她妈妈一块儿看,有一个男演员,长得特别帅。瑶瑶在旁边听了一会儿便□□去道:“哦,我知道你讲的那部电视剧,我也看过的。”那位女同学很不屑地笑了一下,说:“邓瑶你又在吹牛!你说你看过,那你告诉我,那位长得很帅的男主角叫什么名字?”瑶瑶思索了片刻,笑着说:“时间太久,我忘记了。”女同学笑道:“忘记了?你是根本没有看过吧?”瑶瑶听后,十分委屈地说:“我没有骗你,我真的看过,只是忘了男主角叫什么名字了。”这时候,同学当中有人问她:“你忘记男主角叫什么名字,总该记得电视剧的名字吧?”瑶瑶想了半天,忽然摸摸头笑着说:“哦,是我记错了,我没有看过那部电视剧,是我姐姐看过,我听她讲的。”几位同学见状,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起来,他们指着瑶瑶道:“你就是个骗子,一点儿都不诚实。”
这件事,是被学校里某位科任老师看见的。这位科任老师看着孩子当时强撑着笑脸说谎的模样,又心疼,又生气。觉得这事情有点严重,就到班主任办公室,把事情前前后后仔细地跟瑶瑶班主任林老师讲了。林晓大约也觉得说谎的坏习惯影响孩子一生,不能再放任,必须让这孩子长长记性,于是她单独把瑶瑶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最后还讲:“以后要是让我再发现你说谎,我就让你妈找根针,把你的上下嘴皮子给缝起来!你妈多凶你是知道的,她可不是你爸爸,她说到就能做到。”
林晓当时只想着,吓唬吓唬孩子,让她得个教训。可是她没有想到,过了没多久,瑶瑶竟然不会不说话了,嘴皮子真的像是被线牢牢缝上一样。她也想过,这件事可能与自己当时那句话有关。却犹豫着迟迟不敢跟瑶瑶的妈妈讲,她也不太确定,孩子会因为这么点小事就不能讲话了。听说瑶瑶第一次心理咨询中黄老师对于“没有嘴巴”的一些分析后,林晓考虑再三,终于跟瑶瑶的母亲说了这件事。
我听黄老师讲到这里才终于明白,林晓为什么对这位学生的事情分外关心,也明白她当时为什么焦虑、气愤、怪罪于我,因为她自己心里也很矛盾、自责、不好受,她希望这件事跟她那句无心责骂毫无关系……不过瑶瑶这事,林晓那句话无非是个□□,关键还是在于孩子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对孩子“讲大话”这件事的轻忽。
后来,我也问黄老师,既然原因找到了,瑶瑶的心理障碍,又该怎么去解决呢?
黄老师告诉我,只要找到了导致孩子无法开口说话的根本原因,孩子的问题倒是不难解决。在这个案例中,除了孩子本身,孩子的父母,尤其是作为父亲的邓先生,比孩子更需要做心理咨询。一个人讲大话,目的在于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重视以及得到好的评价。他想要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这也就意味着,在人际关系当中,他一直都处于劣势。“不太让人看得起”是他内心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他很自卑。他希望做出一件惊人之举,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就像他所说的“吹牛没什么,只要把自己吹的牛变成事实,别人就不会在乎你是不是吹牛了”。于是他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干成了一件“大事儿”,别人就会推翻对他过去的印象。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邓先生内心矛盾痛苦的是,去干一件让人刮目相看的大事情,显然已经超过了他自身的能力范围。他做不到,于是只能不断地说大话,然后承受“说大话”给他带来的来的、源自外界以及他自己内心双重的心理压力,整个人的行为愈发消极,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