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族产(三)

文笔刀法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大时代1902最新章节!

    第一百六十三章族产(三)

    西元1908年2月16日,在病床上撑着半个月的刘家家主,刘易博最终离世,享年七十三。

    整个刘府上下都陷入悲痛中。大家披麻戴孝,穿着素衣、吃素食。

    接下来,刘府请了江宁周左的名寺和尚和道士来做法事,灵堂就摆在正堂处。在刘家族人祭奠过后,江宁的很多有身份的人也纷纷派人上门悼念;与刘家相熟的人大都是亲自上门、而认识的人则派出自家的管事、长子之类的代为送上悼念信。

    灵堂从18日一直摆到21日三天,期间盐城的刘家旁支亲戚也派了人来,还有从安徽和上海过来的好友。除了他们之外,官府方面也来了人;新任江苏巡抚陈启泰派了管事送上悼词、此外还有不少与刘家关系不错的官员亲自过来,其中不乏有四、三品官吏。而到了21日的时候,就连两江总督端方看在刘继业的面子上,也派人送上了悼念信。

    除了文官之外,武官们、尤其是刘继业的同僚也大都亲自上门悼念;其中就包括徐绍桢、张孝准、王光照等人。这些人上完相后,自然是由刘继业接待,大家都纷纷好生安慰。

    “文鹿,还请节哀顺变……”徐绍桢由刘继业亲自送离开不久,王光照与张孝准二人便登门,他们此刻在堂外对着刘继业如此安慰道。

    刘继业穿着素衣,头戴麻布,见到两个好友和同志的关心,脸上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

    “本来文学社的社员们都打算上门来悼念送花,不过闰农认为这样太张扬、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注意,”王光照说着看了看身旁的张孝准,继续道:“因此……就由我与闰农来代表全体文学社成员登门了。”

    “有劳了……”刘继业拍了拍二人的肩膀,继续道:“闰农做的很多,确实没有必要为了与革命无关的事情而冒风险……你们两个来,我已经很高兴了。”

    虽然刘继业一半的灵魂来自后世穿越,但是还有一部分属于本来的刘继业……因此在爷爷刘易博最终离世后,心中还是感到沉痛。

    小时候,曾经骑在爷爷的肩膀上,也曾在其摇椅周围玩耍。如此记忆,加上整个家里哀悼的气氛,刘继业自然觉得沉甸甸。

    此时同样穿着素衣的青子向刘继业走来,王光照眼尖,一眼看出是大嫂,急忙拉着张孝准一起打起了招呼。

    当初在日本的时候,一群青年会同学就经常在刘继业的家中聚会;什么谈天说地啊、什么饮酒作乐、什么打篮球之类,包括王光照和张孝准在内的大部分青军会会员都与青子比较熟悉。回国后的几年,大家各自散去,青子由嫁入刘门并不在外来往、而刘继业虽与张孝准等人关系好,但是出于避嫌的考虑也不方便将他们请入家中。

    如此算来,虽然青子与张孝准和王光照同在江宁两年,这却是三人第一次重聚。

    “好久不见大嫂了!”在众人当中,属王光照最崇拜青子,此刻也是他很热情地与之打招呼。

    大家站在大堂侧面比较寂静的角落,交流不至于引起别人的注意。

    青子看到熟悉的人后脸上露出一丝喜色;在一个月前与刘继业倾诉并放下心中的负担后,此刻她的性格已在不知不觉中恢复了些许往日的活泼。小步来到三人面前,青子抿嘴笑道:“张桑、王桑,好久不见了。”

    说的是日文。

    张孝准脸上也露出了怀念的情绪,他思及当初在陆士时,与众多好友同学的交际……那时的感觉真好,自由自在的高谈阔论、海阔天空的未来、同学们的情分都是真实的,只觉得一切都充满了期望。那时候,最爱痛饮的张孝准就着瓜子和花生米下酒,然后与刘继业就国家主义与军国民主义孰胜孰劣和蔡锷展开讨论。

    真是好时候啊……

    张孝准忍不住感叹,怀念……他虽然性格耿直老实,喜爱饮酒,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很爱学习和读书的人。在进入军队工作后的这两年里,他接触到了许多棘手的事情、与自己的理想冲突的事情……尤其是文学社里林述庆事件,更是让他心中暗暗有些说不出的难受。

    如此的感触,让并没有多大野心,也没有多少心计,本质上是个老实人的张孝准理所当然地怀念起学生时代的单纯和无忧无虑。

    “闰农?”王光照见张孝准一直没有说话,自己和刘继业与青子聊了半天他也只是有些愣愣地看着远处,不由得轻碰了对方一下。

    “哦哦……”张孝准回过神来,略有尴尬地摸了摸脑门。

    “等过几天,我们兄弟三人再来好好聚聚吧!”王光照如此提议。

    刘继业颌首,同时看向青子问道:“大家都是熟人,要不下次聚会你也一起来?”

    青子脸上绽出一丝惊讶,随即温柔地笑道:“当然可以……”最近一段时间,她时常与刘继业上街逛。除了夫子庙、秦淮河之类的,还去了一趟苏州玩了五天。已经习惯了有丈夫陪伴,青子见刘继业愿意带自己参加聚会,自然很开心。

    “那这样吧,闰农你把嫂夫人也带出来……咱们俩让家里的媳妇好好帮允亮物色物色,如何?毕竟当初在日本的时候,我与汝为(许崇智)就曾承诺给允亮找个媳妇……现在汝为在福建,这任务我得尽快完成!”

    就在去年刘继业在蒙古的时候,张孝准抽空回了趟老家,在父母的安排下与早就订了娃娃亲的未婚妻结了婚。婚后还将妻子带回到江宁来,只是这段时间刘继业还没有见过。

    倒是王光照,一门心思扑在第三十四标和文学社上,满脑子的排满复汉,到现在也没个伴儿,此刻已然红着脸不说话。都二十一岁的少年了,在男女方面却还像个高中生一样。

    “如此甚好!不过我家那婆娘是小地方来的,怕是上不得台面……”张孝准有些犹豫。

    清末东南沿海的风气已经非常开放,女子学校的成立、女权运动的萌发,女人已不再受限于妇德等旧时代的约束,而是开始走入社会。所以中国传统中内室不得与外人见的规矩也逐渐被打破;尤其是刘继业和张孝准这样出国留洋的新派人士,就更没有这种观念了。

    “闰农说笑了!我听说嫂夫人在家乡也上过女子中学堂,说不准文化程度比你还高!这话估计被她听到,要罚你三月无酒喝了!”说了句打趣话,等大家笑完后,刘继业继续道:“况且嫂夫人原远来江宁、青子在江宁也有些孤单,与嫂夫人相熟后,她们俩可以常来常往,也有个伴嘛!”

    张孝准听后自然解除了顾虑,点头道:“那我回家与她商量一番。”

    “那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