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金城疑云(上)

剑花如梦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三国之最强皇帝最新章节!

    第七十三章金城疑云(上)

    金城叛军进犯三辅的消息,的确在朝堂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波,不过,出乎韩约意料之外的是,刘宏并没有像他所想象的那样,向张温施压,强令其回师关中。

    对于张温的表现,刘宏的确不大满意——顿兵不前,迁延时日,河南这边都讨平一波叛贼了,张温那头却依旧没什么进展,现在可好,不仅丢了汉阳郡,还让叛军打进三辅来了!

    但是,韩约只猜中了事情的开头,却没能猜中事情的结尾。

    虽然刘宏对张温的表现很不满意,但是,张温已经在暗中勾搭上了段圭、蹇硕等人,与其他的常侍关系也不错,有了这些人帮着说好话,刘宏自然也就不好处置张温了。

    而朝堂上,太尉袁隗是个好好先生,自然不会难为昔日的同僚;司徒卢植是三公当中唯一一个知兵的,虽然对张温的用兵方略多有质疑,但他很清楚,眼下凉州的局势处在僵持阶段,一切宜稳而不宜变,何况徐晃在前线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应对,不用再节外生枝;至于司空许训,他本就是阿附阉党之人,自然要跟诸常侍保持统一的口径。

    徐晃与关羽、麹义取得的胜利,总算是给刘宏带来了一点安慰。只不过,眼下闹得最凶的,却是金城的叛军。先零羌虽然一度侵占了北地、安定两郡,但是究其根本,北地郡在刘宏登基之前,就已经先零羌侵夺了大半领土,而安定郡,虽然被先零羌攻占了高平,但是郡治临泾和其余的县城,大多都保全了下来——顺带一提,安定郡大部分的县城,都处在高平以东、以南的区域。

    所以,先零羌虽然声势颇为浩大,但是,他对大汉造成的实际威胁,反倒不是最大的。而金城叛军,占据了金城不说,还屡屡威胁到陇上六郡的核心汉阳郡,更何况,此次凉州羌乱的诸多元凶祸首,都在金城叛军当中,自然更受刘宏的重视。

    因此,汉阳陷落的噩耗,就完全盖过了徐晃等人打败先零羌的喜讯,在刘宏眼里,凉州的局势,不仅没有好转,反倒更加恶化了。

    唯有卢植、皇甫嵩这样有远见又懂得军事的人,才清楚先零羌覆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首先,若是放任先零羌坐大的话,占领了北地、安定二郡的先零羌,便能直接威胁到上郡和三辅地区的安全,若他们与金城叛军联手的话,陇山以西将不复为朝廷所有,因此,攻灭先零,无疑是断了金城叛军最为强力的外援。

    其次,先零羌的覆灭,狠狠的震慑了凉州地区的羌人。在过去的近百年内,先零羌屡次担当叛汉的领头羊,在羌族内部威望极高。如今,领头羊被都汉军给宰杀了,怎能不叫其他的羌人心惊?别说是那些乘乱浑水摸鱼的羌人部族,就算是金城叛军当中的羌胡诸部,也已经有人开始打退堂鼓了。

    和捷报一起传回洛阳的,还有徐晃等人屠灭先零羌的事迹。

    尽管汉儒的观念,与宋儒有相当大的区别,毕竟,汉儒深受公羊派学说的影响,主张大一统和大复仇理论,对异族远没有抖妹的宋儒那么客气。

    可是,这并不妨碍,在朝堂上,依然有一部分主张对异族施以恩信招抚的大臣存在。他们对于徐晃等人屠灭先零羌的举动,难免就有几分微词了。

    不过,率先发难的,反倒不是这些大臣,而是司空许训。

    许训向刘宏上疏,弹劾徐晃、关羽、麹义(这一回终于没有忘掉他)残暴不仁,视羌人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善恶,但以杀戮为功,有伤天子的仁德。而且,此举还会使羌人进一步与大汉离心离德,更加坚定他们反叛大汉的决心。因此,一定要对徐晃的三人,严加惩处。

    前文说过,东汉的三公,职权被大大的虚化,他们手中最为实际的权力,那就是对官员的弹劾权了。三公亲自出面弹劾,对于普通的官员而言,后果可是极为严重的。

    但是,徐晃等人职位虽然不高,却是弘农王的腹心和旧臣,又岂是普通官员可比的?甚至不用刘照自己出面,卢植便率先上疏驳斥起许训来。

    其实,卢植也是偏向于招抚一派的大臣,对徐晃等人的举动,并不赞同。只不过,卢植一来爱惜徐晃、关羽的才能,将其视作刘照日后的重要臂助,因此不得不保护他们;二来,此次许训上疏弹劾徐晃等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出于某些中官的授意,因此,卢植就更不能让对方如愿了。

    而刘照自己,对这种大屠杀也是持反对态度的,这倒并不完全是出于仁义或者人道主义之类的观念,而是刘照觉得,大屠杀是一种成本过于昂贵的手段,实在不值得提倡。这一点,刘照和徐晃的想法,可谓是不谋而合。

    在世界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大屠杀的成功案例,比如西班牙人对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美国人的祖先对印第安人。但是,这些案例,并不足以说明,这一套方法在汉代也能行得通。

    首先,西班牙人和美国人的祖先,都已经是步入近代工业文明的种族了,他们是拿着前膛枪和火炮去征服美洲土著民族的,在武力上具有绝对的优势。更不要说阿兹特克人自己作死,把西班牙人当成了“神的后裔”,引狼入室,自取灭亡的行为,以及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病毒,对美洲土著民的致命打击了。

    其次,尽管如此,玛雅人和印第安人,都对外来的殖民者,坚持了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的反抗,只是随着殖民者的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土著民与殖民者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这才最终彻底失败了。

    而这两点,对于眼下的大汉来说,都不成立。诚然,大汉的国力比羌胡等异族要强盛,但是武器装备并没有达到有代差,可以碾压的地步。就算大汉的士兵有铁扎甲、钢刀以及强弩等一系列的先进装备,但是,在冷兵器时代,这些装备依然不能保证汉军有压制性的优势。何况,大汉毕竟还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生产力还不足以保证所有的士兵都能装备上铁扎甲和钢刀。

    总之,刘照并不提倡以大屠杀来作为平定凉州的手段,虽然理论上,只要杀光异族,就不会再有麻烦,但是,实际上,那也得你有本事能杀光啊?

    当然,刘照也并不会因此就责备关羽以及麹义。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刘照护短,而是刘照知道,想要真正同化一个异族,使其完全融入华夏,既非一时之功,也非一人一地可以办到,而是需要制定出一个长期的方略来,举全国之力配合,逐步施行,才能奏效。

    可是,眼下的朝廷,特别是身为天子的刘宏,会愿意花费心思,对羌人制定一个长期的同化政策吗?显然,刘宏是没有这个雄心壮志的。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汉的对羌的政策,还是任由地方官员,凭一己之喜好来处置。既然如此,那刘照又何必去苛责关羽和麹义呢?

    对于许训以及他背后的阉党的攻击,刘照更是毫不客气的予以还击。当刘宏问起此事时,刘照一脸激愤的说道:

    “仁义,是用来对待我大汉的百姓的,他们日夜辛勤劳作,供养君父,为君父者自然也要以仁义之心,来关爱他们。可是,羌人是我大汉的百姓吗?他们可会说汉话?可会写汉字?可曾衣汉服?可有向我大汉缴纳过税赋?更别说那先零羌,侵夺我大汉疆土数十年,分明就是我大汉的敌人,对待敌人,需要用仁义吗?那岂不是成了宋襄公?”

    “昔日,羌*乱陇上,‘攻没县邑,剽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怎么不见许司空哀怜我大汉的百姓,去跟羌人讲仁义?如今,羌人犯下了滔天大罪,连上天都看不下去了,这才假借徐晃、关羽之手,将其诛除。徐晃和关羽的所谓,可谓上应天意,下察民心,又有什么罪过?许司空这般替羌人着想,他到底做的是我大汉的官员,还是羌胡的大人?又或者收受了羌胡叛军的贿赂,来陷害前线立功的将领,好去除叛军的心头大患?这岂不是自毁长城吗?”

    其实刘宏心理面,对于徐晃、关羽的所谓,反倒十分赞赏。刘宏他老人家,可不是什么宽仁大度的主,对于凉州叛军,他可是恨之入骨,恨不能将其全数诛戮。如今,徐晃等人替他屠灭了先零羌,这简直就是正中刘宏的下怀,赏都来不及呢,遑论治罪!

    最后,许训的弹劾,就这么不了了之,落下了帷幕。不过,刘照可不会轻易的放过许训,很快,洛阳市井之中,人们皆呼许训为“许大人”、“羌大人”,搞的许训狼狈不堪。

    在汉代,大人一般指父亲,百姓呼许训为“羌大人”,就用的是这一含义,意思是,许训您老人家这么关心羌人,莫不是羌人他爹?

    而大人的另一种含义,就是指羌人的部族首领了(事实上,大人是鲜卑部族首领的尊称,这里借用给羌人),呼许训为“许大人”,无疑就是把许训视作夷狄了。

    作为出身于汝南望族的许训,无论是哪一种称呼,对他来说,都是极大的羞辱。之前,许训父子阿附中官,就已经搞的自己在士林当中名声狼藉了,如今,更是在民间声名扫地,这对极为看重脸面的世家阀族来说,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痛苦。

    除了给许训一点教训外,刘照又命人将段颎的事迹,编成鼓词,在市井之间传唱,为武力平定凉州羌乱,制造舆论。后来,就连刘宏都听说了此事,还特地派人将艺人宣入西园,在御前表演了一次。

    听完鼓书后,刘宏喟然长叹,似有所思。刘照便乘机劝说刘宏,为段颎平冤昭雪,恢复名誉,赦还其妻小家人。

    光和二年(179年),因受王甫的牵累,仅仅担任了一个月太尉职务的段颎,被迫于狱中服毒自杀,妻小流徙边郡。

    段颎之死,跟刘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段颎在军中威望极高,却阿附曹节、王甫,这就在无形当中,就助长了曹节等人对禁军的控制能力。而当时的刘宏,早就对曹节和王甫二人心有不满了,这才默认了司隶校尉阳球的弹劾,放纵其下手对付曹节、王甫等人。既然要对付曹节、王甫,被视作曹、王一党,又在军中影响力极大的段颎,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可以说,一代名将之死,完全是出于刘宏的政治需要。

    如今,凉州乱起,天下鼎沸,刘宏便不由得想起了段颎的好。听了刘照的劝说,刘宏当即决定,下诏为段颎平冤昭雪,赦还其妻小家人。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到了中平二年的五月。在经历了将近两个月的剿杀后,徐晃终于将窜入左冯翊境内的叛军游骑,一一击败,全部逐回了汉阳。

    而看到韩遂的计策宣告失败,叛军内部再一次动摇起来,不少人已经叫嚷着,要返回金城了。

    不甘心失败的韩遂,又鼓动王国对阿阳发起进攻,想籍此转移众人的注意力。但是,各部头领都有些厌战的情绪,而阿阳又得到了生力军的支援,这次进攻,仅仅持续了三日,就因麹义兵出瓦亭,威胁到叛军的侧翼,而不得不无功而返。

    进攻失败后,军中放弃汉阳的声音更大了。幸好,王国本人,是万万舍不得就此放弃好不容易才到手的汉阳的。在他的坚持下,各部首领总算勉强继续留了下来。

    情势已经渐渐对叛军有些不利了。虽然凉州的战局依旧处在僵持之中,但是,这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董卓的按兵不动。一旦董卓下定决心,出兵金城的话,那叛军立刻就会陷入危局当中。

    尽管董卓至今还是没有出兵的迹象,可是允吾城中,却时不时的流传着董卓出兵的消息,搞的人们惶惶不安,有时甚至是一夕数惊。

    允吾城中,一座不起眼的院落内,一名身着布衣葛巾的男子,正闲适的倚着小几,摇着羽扇,观赏着园中的花木。在他身边,一名羌人打扮的男子,神色颇有些不安,几度张口想要说话,却又没能说出口来。

    就这么过了好半天,身着布衣葛巾的男子才直起了身子,举起了案上的酒杯,道:“滇吾大人,如此佳园美景在前,岂能无酒,来,我们共饮此杯。”

    那名羌人打扮的男子苦笑一声,道:“元固先生,你倒真是安闲。”

    原来这两人,正是盖勋和滇吾。

    当日,盖勋被俘之后,虽然誓死不降,但是韩约考虑到盖勋的名望,也不敢轻易加害,何况,还有边允和滇吾两人,一起保着盖勋。因此,盖勋最终被送回了允吾城中,软禁起来。

    而滇吾,身为叛军的四名副帅之一,他受命留守允吾,防备董卓的偷袭。

    王国之所以选择滇吾,是因为众人当中,唯有滇吾算是外来之人,在金城郡既无根基,也无人脉。有了狄道陷落的教训,王国可不敢把允吾的防御,全都托付给汉将汉兵。甚至,就连烧当羌和月氏胡诸部,王国都不敢掉以轻心,他们虽然不至于投向汉廷,但却有反客为主,篡夺盟主之位的嫌疑。因此,王国能够相信的,就只有外来的羌人——滇吾了。

    但是,眼下的滇吾,却已经在为自己的部众考虑后路了。以滇吾的眼光,自然不难看出,如今的金城叛军,看似盛极一时,实则已经没有了出路,除非是汉军出现重大的失误,否则,金城叛军已经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但是,有傅燮、徐晃、关羽这样的将才,汉军主动犯错的几率,只怕比董卓立刻发兵金城的几率,都要小得多。

    特别是这段时间,允吾城中总是流传着董卓发兵的消息,尽管明知那只不过是谣传罢了,可是滇吾依旧还是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因此,他不得不来找盖勋商量一二。

    “无事一身轻嘛!我如今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自然有的是时间来消遣。”盖勋笑道。

    “先生……”滇吾吞吞吐吐的说道:“如今凉州局势微妙,滇吾想听一听先生的看法。”

    “我能有什么看法?”盖勋望着滇吾,神情突然变得严肃、坚毅起来:“无论凉州局势发展成什么样子,我都只站在朝廷一边。对你,我除了劝降,还是劝降,想让我说其他的事情,那你可就来错了!”

    滇吾闻言,黯然的叹息了一声,道:“如今凉州的情势,已经是朝廷占了上风,先生这一回可算是如愿以偿了。”

    “那滇吾你呢?你又有什么打算?是准备负隅顽抗,宁死不降呢,还是准备远窜河曲,苟且偷生?”盖勋问道。

    滇吾沉默了下来。盖勋所说的这两条路,他自然不会去选。宁死不降?笑话,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人,就算滇吾自己想不开,要舍生取义,誓死反抗大汉的暴政,他的部众又怎么会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