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染林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女装嫁给失忆大佬后最新章节!

    说皇帝被抓,并不准确。实际情况是兖州、豫州一带发生了兵变。

    原来十天前,听闻西南叛军已打下梁州府城,直逼汉水后,长安城里的老皇帝李懋就有些坐不住。

    他清楚自己曾如何对待过李玹,更明白李玹的能力。对方很像他的父亲,那位已经逝去的大周太祖皇帝。

    老皇帝清楚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更清楚这大周天下,其实是李玹的父亲、他那位兄长、大周的太祖皇帝带人打下来的。

    太祖皇帝年少时就气度不凡,胸有丘壑,虽是寒门出身,却文武具备,引天下英豪心甘情愿地追随。老皇帝时常能在李玹的身上看到对方的影子,这也不奇怪,他们毕竟是父子。

    所以将李玹圈禁后,他一边变态地快意着,一点点拔去李玹的爪牙,看他痛苦,看他跪求,最后又心如死灰,如同蝼蚁般畏惧臣服。就像看到曾经强大无匹的兄长跪在自己面前,向自己臣服一样。

    可他没想到李玹的臣服畏惧都是装的,对方竟在他眼皮底下演了十八年的戏。

    从知道李玹逃出洛阳的那一刻,老皇帝便开始不安。得知对方拿下梁州府城后,更是坐不住,他认为李玹定会不管不顾,率军直逼长安,来向自己复仇,哪怕有朝臣劝他,说李玹不一定会这么快攻打长安,就算真攻打,也有裴椹挡着。

    老皇帝觉得自己了解李玹,他逼死了对方的妻子、外祖一家,他的母亲当年逼杀了李玹的母亲,还有这些年来被他一点点除去的、心向李玹的先帝旧臣,以及太子的心腹。

    这一笔笔血债,还有十八年的痛苦囚禁,他不认为李玹能忍下去。

    加上长安之前被乱军围困后,一直兵力空虚,所以无论朝臣怎么劝,老皇帝都决意先回洛阳。

    裴椹自然不知道老皇帝的这番心路历程,他只知道自他大军从长安开拔不久,皇帝便下令要回洛阳。

    然而因为随行的宫人、朝臣,以及家眷太多,加之老皇帝自从在长安被围困后,身体一直不太好,这一路走的不算太快。

    也幸亏没走太快,据说在距离洛阳还有一半行程时,兖州忽然发生兵变,起事的官军一路向西,长驱直入,一举攻下洛阳。前不久刚被裴椹收复的洛阳,转眼就又丢了。

    至于兖州军忽然起事,是因为老皇帝这些年为削弱地方兵权,一直打压地方军。不说兖州,就是裴椹的并州军,都常被克扣军需粮草,只不过裴椹自己有本事筹粮罢了。

    但若仅是如此,也不会忽然发生兵变,实在是去岁大涝又大旱,加上地方官贪墨横行,不说百姓,就是士兵没少饿肚子。再加多年夙怨累积,一些将领终于忍不下去,聚众起事。

    这伙叛军攻下洛阳后,听闻皇帝正往洛阳方向来,便出兵继续往西,打算生擒皇帝,惊得皇帝连忙掉头,打算再回长安。然而这一来一回,折腾得随行禁军苦不堪言。

    尤其他们受苦挨累,还要伺候一众贵人,行军快了慢了,都时不时要挨骂。没过几日,因大雨阻碍行程,众人苦不堪言,禁军中也发生哗变,同行的赵王趁机囚禁老皇帝,欲兵变夺位。

    赵王是老皇帝的第六子,因母亲受宠,一直被老皇帝喜爱。然而再受喜爱,老皇帝也没想过立他为储君,老皇帝属意的继承人一直是梁王。

    然而赵王因这些年受宠,常和梁王发生龃龉,与其积怨甚多,又在老皇帝的宠爱下渐渐生出野心,这些年更是逼得梁王不得不为稳固位置,拼命拉拢朝臣、世家。

    然而老皇帝如今接连经历围困与兵变,身体大不如前,尤其前段时日又病一场,看着像是要撑不住。赵王不由担心老皇帝一死,梁王继位,自己的好日子恐怕就要到头。

    加上赵王曾听闻,老皇帝当年就是趁太祖皇伤重弥留之际,在军前突然兵变,夺了自己侄子的皇位。于是他牙一咬,心一狠,干脆学老皇帝,将对方也囚禁了,矫诏称老皇帝传位于自己。

    好在同行的燕王夫妇及时逃过一劫,裴椹此前离开时,就给他们留了一支千人的队伍,保护他们安全。禁军发生兵变时,裴椹留的士兵正好提前察觉,立刻带燕王夫妇等人逃离,如今应该正往梁州来。

    但赵王此举,将先一步到洛阳,但因叛军打来,不得不又逃出洛阳的梁王父子整蒙了。得知赵王矫诏夺位,梁王世子紧急派人来裴椹军中,让裴椹先别打李玹,赶紧率兵去打洛阳。

    之所以没让裴椹去救老皇帝,是因为梁王父子认为老皇帝已经凶多吉少,赵王恐怕不会让他活着。既然这样,反正也救不回来,不如先打洛阳。

    洛阳是大周真正的国都,如今赵王兵变囚禁老皇帝已是众臣都知的事,只要梁王能收复国都,在洛阳称帝,就比赵王名正言顺,也更能收拢人心。

    而且对梁王父子来说,赵王能直接杀了老皇帝,对他们反而更有利。

    甚至,为了让裴椹能出兵,梁王世子派来的人还带了一份老皇帝的密旨。就不知这旨意是真是假,毕竟老皇帝已经被囚禁了。

    裴椹听完,却陷入沉默。

    非是他不愿离开梁州,而是他这一去,就相当于支持梁王,掺和进两王夺位的争斗中。此外占领洛阳的叛军,本就是兖州和豫州的部分官兵,自己人打自己人,这也是他不愿的。

    “可若不去,两位王爷无论谁日后夺了位,只怕都会清算我们。”杨元羿犹豫道。

    赵王就不说了,在对方眼里,裴椹早就是梁王一派的人,一旦他登基,必然不会放过裴椹。至于梁王,原本裴椹与他和梁王世子关系甚厚,可正因为关系好,裴椹此时不帮忙,日后梁王夺了位,必也会记恨。

    裴椹一时沉默,沉思片刻,忽然起身写了一封信,打算让金雕送去并州。

    杨元羿明白过来:“你担心大周内乱,胡人趁机而入?”

    裴椹神色凝重:“不可不防。”

    若是可以,他倒是想回并州。但就像杨元羿说的,他不去帮梁王,说不过去,若直接往北回并州,不顺路救老皇帝,也说不过去。

    如此一来,往哪动都不好。

    但两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收到的消息,已是梁王世子在两三天前派人送来。

    就在这两三天,情况又急转变化。赵王得知梁王世子派人送信给裴椹,认为裴椹定会出兵攻打自己。

    尤其裴椹的大军一南一北,分别驻扎在梁州和并州,刚好可以往中间夹击赵王,更别提雍州的张大人又是老燕王的门生,与裴椹关系匪浅。

    赵王一时心慌,竟从胡、羌、鲜卑借兵。自然,这里的胡不是夺取大周大片北地的北胡,但他们与北胡曾是同族。

    当年前朝皇子夺位激烈,从周边胡羌等族借兵,哪知引狼入室,致使胡人大举南下,攻占近半中原。

    后来寒门出身的大周太祖皇帝起兵,夺回中原大部分领土,也将入侵的胡人打得分裂成三部,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如今的北胡。

    此外还有东胡与西胡,这两支因实力不强,加上进入中原后,仰慕中原文化,又被大周的太祖皇帝打服,遂和西羌等族一起,臣服大周。

    只是太祖皇帝去后,老皇帝李懋没有兄长的魄力,在北边连丢了幽燕等地,先前已经臣服的东胡、西胡等,渐渐瞧出大周的不行,也不再如先前那般恭敬臣服。

    不过明面上,他们仍自称是大周的属臣,和西羌一样,并未倒向北胡。尤其东胡和西胡曾是从北胡中分出,与北胡关系反倒格外紧张,这些年因大周势弱,反倒常被北胡攻打。

    赵王就是从东胡、西胡,以及鲜卑、西羌借兵,再联合禁军,想一举夺回洛阳,好名正言顺地登基。

    裴椹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是事情发生的几天后,从西路来的胡羌士兵已从凉州、陇西而来,往长安进发,另有东路的鲜卑、东胡士兵,从被流民占领冀州而来,往兖州、洛阳进发。

    裴椹听闻,脸色骤沉。

    此时他刚把写给并州的信绑在金雕腿上,闻言立刻又解下,连同信筒一起重重扔在沙盘,面色冷沉道:“整兵,回长安。”

    必须在那些外族兵到长安前,赶回长安,否则情况不堪设想。

    杨元羿也跟着紧张起身,可想到梁王世子派来的人还在隔壁营帐等回复,又提醒:“俭之,梁王世子派来的人还在隔壁。”

    按梁王世子的意思,他们应该先去打洛阳,暂时不必管长安,更不必管老皇帝。自然,这话对方没明着说。

    裴椹脚步一顿,面色微沉:“长安、洛阳,眼下只能救一个,就近吧。”

    好歹现在占据洛阳的叛军此前也是大周官兵,希望能撑住。

    但刚走两步,又想起一事——此刻他仓促撤兵,李玹的义军有趁势追击的可能。

    杨元羿很快也想到这点,不由提醒他。

    裴椹凝眸,沉思片刻道:“先给义军去信,暂时休战讲和。”

    “这……他们会同意?”

    裴椹沉默了一会儿,道:“听说太子殿下仁善贤明,胸怀大略,先试试吧。”

    .

    梁州府城内,李禅秀刚回来,就被阎啸鸣请去郡守府。

    一进主厅,就见诸位将领都在,气氛严肃,显然在议事。

    李玹坐在上首,见他来了,指指自己旁边的位置,示意他先过来坐下。

    李禅秀忙快步走过去,听话在他旁边坐下。

    底下诸将见他就坐在李玹旁边,神色各异。尤其蔡澍,面色甚至有些黑沉。

    直到李玹淡淡说一句“继续”,厅内气氛才骤然恢复,众人忙继续发言。

    李禅秀听了一会儿,终于明白情况,竟然是洛阳一带发生兵变,另外老皇帝在回长安途中,被赵王囚禁。

    李禅秀没料到会发生这种事,毕竟梦中此时,胡人已大举入侵。

    不过眼下,他们消息慢一步,还不知道赵王从外族借兵的事,众人正激烈争论下一步该如何走,是往西打陇右,还是往北继续死磕裴椹,还是向东进兵洛阳,也去分一杯羹,还是先按兵不动,坐观事态变化,看能不能坐收渔利。

    李禅秀心想,当然是先静观其变,坐收渔利比较好。但军中一些激进如蔡澍的人却担心,他们去晚了,别人就打下洛阳,先得天下了。

    争论半晌,也没结果,最后李玹挥手,示意先散会。

    等厅中只剩父子两人时,李玹握住李禅秀的手,如同牵着还年幼的儿子,声音温和:“先陪为父到外面走走。”

    李禅秀点头,起身和他一起走到院中。

    此时天已黑透,寒意愈重,李玹站了不多时,便轻轻叹气:“还是回去吧。”

    李禅秀轻轻看向父亲,猜测:“阿爹,你是不是担心老皇帝会先死了?”

    父亲定然和他一样,清楚此刻不是北上或东进的时机。但父亲这么多年来,已隐忍太多,若老皇帝就这么轻易死了,父亲……只怕恨意难消。

    李玹转头看向他,片刻轻笑:“知为父者,小蝉奴也。”

    李禅秀却看出他笑中掩藏痛楚,正欲安慰,忽然外面来人禀报,说守城的士兵发现有金雕送信,将其捉住了。

    李禅秀微怔,他回城后,确实跟守兵叮嘱过此事,但没想到裴椹会这么快就送信来。

    李玹此刻神情已经恢复,奇怪问:“金雕?”

    李禅秀“呃”一声,忙松开他道:“父亲,我先去看看。”

    说着他快步走出,不多时,却攥着信纸,神情凝肃回来。

    李玹见他神色不对,正欲询问,李禅秀却道:“父亲,我们先进去再说。”

    语气竟是从未有过的凝重。

    李玹皱眉,点头。

    回到厅中,不待他问,李禅秀就将手中信纸递过来,道:“父亲,你先看看这个。”

    李玹看他一眼,接过,展开信纸只看到一半,神情中的温和便消失,变成无波无澜。

    直到看完,他放下信纸,唇边浮现一抹凉薄的笑,道:“是他的儿子,倒不意外。”

    说完,见李禅秀面露不解,他又淡淡解释:“当年李懋能顺利夺位,就是借北边胡人之手,害死你祖父手下数名能臣将领,还有你二叔公,使幽燕等北地尽被胡人占领。”

    当年太祖皇帝在北征途中重伤,弥留之际,本想让当时才十二岁的太子李玹继位,二弟晋王辅政,继续北征。然而他的三弟楚王提前知道消息,趁机夺位,成为如今的圣上。

    同时胡人大举南下,攻破幽燕等地,晋王等一众先帝的忠心将领壮烈战死。

    也因胡人来势汹汹,大有踏破中原的之势。晋王又已经战死,北边接连失地,一些原本支持李玹登基的大臣也觉得此时不宜立幼主,加上楚王拿出先帝遗诏,这才有了楚王登基,但为稳住先帝旧臣,仍立李玹为太子的事。

    但在李玹被圈禁前的几个月,他却发现,当年胡人能一举攻破幽燕,是当时还是楚王的老皇帝为了能顺利登基,里应外合,借胡人的兵,牵制驻扎在幽燕的晋王以及先帝的其他心腹将领,使他们不能在老皇帝夺位时,回京拥太子为帝。

    然而此举却使驻扎在幽燕等北地的大周精锐军损失近半,大周对胡人的优势尽数损失,从此从进攻转为防守。自前朝开始分裂了几十年,终于将能再次统一的大好局面,也彻底失去。

    然而那时的老皇帝李懋不觉得,他认为自己登基后,可以重新夺回北地。然而他终究没有先帝的能力和魄力,除了老燕王夺回的并州,其他失去的北地,再也没夺回来过。

    李禅秀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些,怔了许久都没回神,胸腔渐渐盈满复杂、酸楚,与遗憾。他想起梦中陆骘病逝军中的憾恨,想起裴椹孤守长江,想起自己在西南的种种艰难,想起无数将士死战,百姓的累累白骨……

    若没有当年那一出,若当年大周没有差那一点,真的就此统一了天下,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胡人窥江饮马,中原遍布战火的惨烈?

    李禅秀默然,父亲不知以后发生的事,说起这些,语气更多是对老皇帝的讽刺。

    然而他却清楚,此后,中原再没统一过……

    他不知道这样的风雨飘摇,四分五裂,究竟持续了多久。他只知道,直到他那场梦醒了,走完了那短暂的一生,也没看到结局……

    李禅秀怔了许久,直到眼睛有些酸涩。

    李玹察觉他的异状,不由温声问:“可是累了?”

    李禅秀忙摇头,看着信上裴椹的字迹,迟疑问:“父亲觉得该如何回复裴椹?”

    信上正是裴椹坦率告知赵王借外族兵的事,希望暂时休战的内容。

    “裴椹……”李玹不由凝眸,“倒是有他祖父的风范。”

    沉思片刻,他终于道:“答应吧。”

    李禅秀闻言顿时松一口气,面上浮现笑意。

    李玹察觉,不由道:“蝉奴儿好像很高兴?”

    “呃。”李禅秀回神,不知为何,忽然有些不自在,轻咳道,“只是我和父亲的看法一致,感到有些高兴。”

    李玹并未再问,忽然转了话题道:“对了,你今日是不是出城了?”

    傍晚派人寻不到他,回来又忽然跟裴椹用金雕联系,大概率是出城见对方去了。

    想到这,李玹不由问:“你跟裴椹是不是……”之前认识?

    后面的话还没说完,李禅秀就慌忙起身,支吾道:“那个,父亲,我先去给裴椹回信,等会儿见。”

    说着便拿起信纸,脚步匆匆出去。

    李玹怔在远处,半晌端起茶水轻啜一口,摇头:“这孩子……”

    .

    军营中,裴椹很快收到李禅秀的回信,一直沉凝的神情不觉微松,看完信,黑眸更浮现几分笑意。

    杨元羿凑近问:“怎么说?”

    裴椹立刻收起,仿佛舍不得被他看见上面李禅秀写的字似的,不咸不淡道:“义军那边答应了。”

    杨元羿:“哦。”不就是你娘子答应了?还义军。

    “说起来,你先前去见她,谈的怎么样?”他忽然想起这茬,又好奇问。

    话音一落,裴椹方才还带着笑意的眸子,瞬间黯淡。

    杨元羿见了,心中不由“咯噔”一下,暗想:不会吧?谈崩了?但现在不是还能互相传信吗?

    裴椹凝眸,想片刻道:“殿下说我们之前是假成亲,不是互相喜欢,眼下我只能先以朋友的名义,跟她联系。”

    “什么?假成亲?”杨元羿惊讶,道,“看起来不像啊。”

    裴椹目光倏地看向他,像终于找到认同者,道:“你也这么觉得?”

    “是啊。”杨元羿点头,分析道,“之前在永丰,她送你上战场,帮你处理伤口时,看你的眼神明显就有情。”

    裴椹分外赞同:“是吧,你也这么觉得?”

    杨元羿点头:“是的是的。”

    裴椹被他这么一说,心情总算好上许多,忍不住又拿出信,凝眸含笑看上面李禅秀的漂亮字迹。

    察觉杨元羿也探头想看,他却倏地又收起信,板脸道:“你不去忙,在这干什么?留三万兵在这以防万一,其他七万准备好渡江,与我一同回防长安。”

    杨元羿:“……”

    .

    李禅秀给裴椹回过信后,翌日清晨,又再次向李玹提起向秦州用兵的事。

    李玹已经见过陆骘,也考校过他的能力,心中早已同意。只是兵马未动,粮草要先行,这几日李玹也一直在准备这件事。

    李禅秀劝道:“父亲,不能再等了,若赵王借兵导致胡人趁机占领秦州,将切断我们往西羌的路,对我们极为不利。”

    李玹同意:“此事我亦知晓,放心,明日便出兵。”

    上午议事,李玹便让李禅秀在众人面前提出此事。李禅秀话一落,自然遭到蔡澍等人反对,但李玹力主同意,最终还是成行。

    之所以非要多此一举,让李禅秀在众人面前提出,而不是李玹直接宣布,是因为此事本就是李禅秀先向他提出,且之后攻打秦州的主力之一陆骘——也是李禅秀的人。

    攻打成功,这便是李禅秀的功劳一件。李玹此举,是为了加强他在义军中的地位。

    “另外我近日会离开府城一段时间,这边的事就先交由你处理,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可去问阎啸鸣,也可以飞鸽传信给我。蔡澍我已经将他调去安兴县,不会妨碍你……”

    众人散去后,李玹和李禅秀一起在院中散步,仔细交代道。

    他近日要去一趟西南,见一见那边的几个大土司,此外也要亲自和流民首领董坚见一面,谈结盟的事。

    李禅秀昨天就已经知道这些,此刻边听边点头。

    陆骘等人的大军隔日就出发,送完李玹后,李禅秀亲自去了一趟宁城,督促粮草。

    忙碌时,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很快。

    没几日,他忽然又收到裴椹用金雕送来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