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第 65 章

蓬莱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辟寒金最新章节!

    平阳王的叛军来得很快,路上几乎没怎么遇到像样的抵抗,便杀向了蒲城,四面包围,放言数日之内,拿下城池。

    叛军如此放话,自然是有底气。一来,事发突然,叛军留给朝廷以及北上沿途城池准备的时间太过仓促。二来,双方人数悬殊。平阳王已经暗中筹谋多时,此次北上,除了部分留守平阳府外,派出了近五万的兵马,而蒲城只有五千驻军。

    面对如此困局,围城之初,蒲城令其实并不十分紧张。

    他亦有乐观的理由。

    他本人出身行伍,指挥作战颇有经验,手下五千驻军,皆精兵勇将,平日训练有素,听从号令,人数虽远不及前来攻城的叛军,但凭借城防,抵挡一阵子,应该不在话下。

    除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蒲城拥有特殊的地位。

    多年前起,朝廷为拱卫上京,在北上的这条路上,设立了三重防线。

    蒲城就是这条防线的南端城池。

    在蒲城的身后,数日可达的几百里外,是位于防线中段的龙关。

    本朝国力鼎盛之时,仅龙关一地的常驻兵马,便达五万之众。如今虽大不如前,但一两万的人马,还是有的。

    蒲城如同龙关大门,朝廷明文,只要蒲城遇到攻击,龙关必须发兵前去支援。

    在叛军抵达之前,蒲城令已派人去往龙关报讯,要求龙关守将及时发兵支援。自己这边只要坚守数日,等援兵到了,到时借地势之便,里应外合,就算不能打败叛军,解围城之困,问题应当不大。

    但是事态的发展,却超出了蒲城令的预想。

    三天过去了,他等待中的龙关援军没有如期出现。

    又三天过去,援军依旧不见踪影。面对叛军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城头守军伤亡不断,整座城池,岌岌可危。好在蒲城城防坚固,蒲城令身先士卒,鼓舞人心,民众亦听闻叛军烧杀劫掠,自发支持,这才多次打退叛军的强攻,继续坚守。

    但城中人心已经不稳。开始有流言传播,说朝廷已放弃蒲城。

    蒲城令起初的信心,亦随之慢慢动摇。但他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希望是援军到来的路上遇到了阻碍而已。

    他这最后的一线希望,在数日之前,终于破灭。

    那日,在又一次打退了叛军组织起来的进攻之后,他等到了一道来自朝廷的敕令。

    朝廷命他必须坚守城池一个月,不计一切的代价,否则,便以渎职罪论处,罪及家人。

    至此,蒲城令终于明白了朝廷的用意。

    龙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朝廷这是要以蒲城为代价,将能调用的军队集结到龙关,准备在那里全力阻挡叛军。

    蒲城只是这个“丢卒保车”计划中的卒子而已。

    蒲城令的父母妻子,人都在上京。他只能照办。

    他隐瞒消息,继续用永远也不可能会抵达的援军鼓舞着剩余将士的士气。

    围城之内,人死的越来越多,城里的悲观气氛,也越来越浓。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在苦苦守到第十五天的时候,蒲城被朝廷放弃的消息,彻底地传开了。

    蒲城令杀了两个动摇军心的逃兵,带着最后剩下的不到一千士兵,手持武器,登上墙头。

    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再一次地抵住叛军的攻击了。包括他们自己。

    一张张高耸的云梯,搭上了墙头。叛军如同蚂蚁,沿着云梯攀登而上,涌上城头。

    破城在即。

    蒲城令身中数箭。他的身后,是满城绝望的民众。爷唤娘,母抱子,宛如无头苍蝇般在城中奔走,在破城前的最后一刻,想要寻找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

    到处都是惊恐的哭嚎之声。

    末日已到,却无路能退。蒲城令怀着悲壮,带着城头最后剩下的数百将士,和从云梯上不断跳下的叛军搏斗着,做着注定无用的最后努力。

    忽然,远处的原野深处,仿佛传来了一片杀声。

    起先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但很快,随着杀声,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大片黑色的影子。

    那是一支只有边陲方能孕育而出的庞大的骑兵军队。

    万马奔腾,宛如来自地下的黑色潮水,从四面八方,朝着城池的方向,迅速涌来。

    晴空之下,一面令敌见之变色的巨大的黑色旗帜,在大风里猎猎飞舞。

    城下的叛军亦发现情况有异,将领立刻下令停止攻城,列阵以待。

    蒲城令和身边剩下的那数百将士,砍杀了城头上还来不及退走的叛军,随即仿佛做梦一般,奔到城墙前,盯着对面那面随着骑兵前进变得越来越清晰的的旗帜。

    他们终于认了出来。

    蒲城令愣怔了片刻,突然,朝天发出一道充满了不可置信的狂喜的吼声:“天不亡我!”

    “河西谢节度使来了!”

    他喊出这一句用尽全部气力的吼声,热泪滚滚,“噗通”一声,人一头栽倒在了城头之上。

    蒲城外的旷野里,远道而至的河西军与叛军厮杀在了一起。

    漫天的弓箭,如雨的火石。新流出的血,层层覆了旧血,红透被火烧焦的城墙。

    叛军知道刘后要舍蒲城,全力保龙关。即便召谢长庚平乱,最大的可能,也是在龙关相遇。

    他们没想到,他竟会亲自驰援此地。

    尽管兵力占了上风,但面对这支来自边陲的有着惊人战斗力的精锐骑兵,叛军渐显颓势。

    厮杀半日,损了数员战将,叛军军心涣散,趁了夜色,仓皇撤退。

    持续了半个月的围城之困,终于被解。蒲城的城门大开,附近火杖点点,光亮如昼。

    城中早传开了河西节度使谢长庚亲自领兵来此打退叛军的消息。全城绝处逢生,民众感激涕零,数千人涌到了城门口,挤在街道的两旁,想要亲眼一睹这个本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节度使的真容。

    蒲城令已经苏醒了,领着城中官员,也到了城门,亲自迎接谢长庚入城。

    他被人搀扶着,等在那里,终于听到夜色的尽头,传来了一片劲疾的马蹄之声,朝着城门而来,越来越近。

    蒲城令翘首张望着。

    很快,伴着一阵整齐而沉重的踏步之声,他的视线之中,映入了两列身材魁伟的甲兵,中间,大步行来一个男子。

    那男子衣甲未卸,染满污血,四周熊熊的火把光芒,照出了他的脸容。

    他面容英俊,一双眼眸,却呈着血红,通身的恐怖杀气,犹未散尽。

    挤在城门口的民众,知这男子便是河西节度使谢长庚。

    周围的杂声,随着他的现身,顷刻间安静了下来。

    人人屏住呼吸,用近乎敬拜而畏惧的目光,望着这个浑身是血的男子,在他行经面前之时,不由下跪,朝他叩拜。

    这男子却如同未见,脚步稍作停顿,目光扫视了一圈前方,在无数张脸孔之中,迅速地落到了蒲城令的身上。

    这个一向坚忍的汉子,此刻也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红了眼眶,道:“节度使天降神兵,救全城于水火,大恩大德,没齿难忘,请受下官一拜!”

    他领着身后官员和幸存的数百将士,下跪,郑重叩首。

    谢长庚点了点头,命他起来,目光再次迅速地掠过附近那一张张的脸孔,淡淡地道:“你将长沙国翁主一行人,安置在了何处?”

    蒲城令被身旁的人从地上扶了起来,这才恭敬地道:“大人有所不知。翁主已经不在城中了。”

    谢长庚一怔,随即蹙眉:“你此话何意?她不在城中,又去了哪里?”

    蒲城令听他语调微扬,忙解释:“半个月多月前,翁主一行人行经附近,当时为避乱军,确实入了城池,但随后,长沙国来接她的人到了,翁主便随长沙国的人走水路,从蒲水,转江南下,应当安全。”

    谢长庚定住了。

    “来接她的,可是姓袁的人?”

    片刻后,他缓缓地问。

    “正是。翁主唤他阿兄,当时离去之前,翁主请梁侍卫等人自行回去,不必再送。但梁侍卫说,出来前,曾得过大人您的吩咐,务必要将翁主送到长沙国,仍旧同行。”

    谢长庚半晌没有开口。

    “卑职已为大人准备了歇息之地,请大人入城。”

    蒲城令见他脸色似乎有点苍白,急忙说道。

    谢长庚闭了闭目,睁眼道:“不必了。军队暂时驻扎于城外,你供粮草便可。”

    他说完转身,在身后一片此起彼伏的“恭送节度使”的呼声之中,大步出了城门。

    军队已在蒲城外的野地里驻扎完毕,远远望去,营火点点。

    谢长庚回到军中大帐,一进去,脚步便迟缓了下来。

    他慢慢地卸去甲袍,低头,见腹侧那处插着一只已被折断了箭杆的箭簇伤处,已经渗出了一大团暗红色的血迹,染湿了贴身的青衫。

    军医匆匆赶至,将那枚深入血肉的抓钩形箭簇替他拔了出来。又将刀具在火上烧烫,贴到伤口的皮肉之上,用以止血。

    处置完伤口,谢长庚擦去额头的冷汗,定了定神,随即唤入一名近身侍卫,吩咐道:“沿蒲水南下,立刻去追梁团,将他召回,叫他不必再送了!”

    他的近身随从,外出之时,为保证能追踪联络,沿途都会留下只有自己人才能追踪的暗记。

    侍卫望了一眼他的腹侧,道了句“大人保重”,随即出了营帐,身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喜欢辟寒金请大家收藏:()辟寒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