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遇见·最美的自己最新章节!
人性是:好逸恶劳。你越让制作单位轻松省事少费心,他们就越喜欢请你来高谈阔谈多说话。
我当过十年的广播主持人,虽然这样的资历比起资深主持人是小巫见大巫,没什么好夸嘴的,但是对我来说,算从一个菜鸟,变成一只有点成熟的鸟儿了。我也从刚开始认为“一个人能对着麦克风喃喃自语那么久,一定是神经病”,变成一个可以一边讲一边笑的家伙,慢慢领悟到广播人关在小小空间,却可以邀游四海的乐趣。
现在,看到“ON AIR”的灯亮了,我的心脏都不会多跳一下,这应该表示,我已是广播世界里悠游自在的一条鱼。我主持的“好时光”是一个访谈与音乐并重的节目,我喜欢在每一天的节目中与老朋友聊天、认识新朋友,每天早上的录音间,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的会客室。
我享受着和每一个人不一样的人生相遇的乐趣。
曾有人问我:“做现场,遇到陌生的行业或来头大的人,你难道不紧张吗?”其实,陌生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在事前详细地做好功课;来头大的人也不怕,因为真正的大牌,都很熟悉自己应该用何种姿态出现在大众媒体,他们懂得为自己加分,也为媒体加分。
让主持人头皮发麻的来宾
会让我心跳加速、头皮发麻的来宾不是这两者,而是下列几种人:
一、说好要来却放鸽子以及严重迟到的人
前一天,工作人员必然会千叮咛万嘱咐,要来宾准时前来。但一百位来宾中,总是有两个人会放你鸽子。放鸽子也就算了,你打电话给他,他说他堵在路上快到了,结果节目都结束了还不见人,我那个小时被杀死的脑细胞绝对不计其数。
二、不会说话的人
这包括:只会点头的人;只会在你问了一长串话之后说“是”,一点也不想加以衍伸的人;还有以行动代替说话的人。
有一次我请了一位旅行从业人员来介绍旅游点,他讲到精彩处,都是用比手画脚带过,口里的字句只剩“啊啊啊”几个虚词。我终于忍不住对他说:“这是广播节目,听众们可看不到你精彩的手势啊!”还有,总要想一下(三秒钟)才能回答问题的来宾,也是急死主持人不偿命。
三、死背讲稿的人
基于某些理由,你不得不访问的他已经准备好要说的话,一开始就强迫你“不可以问原先传来的问题以外的问题”。某些一板一眼的日系公司的公关人员、政府活动的倡导人员,通常有这样的习惯,他们是不可能见招拆招的。
身为主持人,我很怕遇到那些带着密密麻麻小抄上节目的人。“您真是用心啊!”虽然我必须这么说,但看了苍蝇般的数页小字,我的直觉反应是提心吊胆。
这一定不会是个流畅的访问。而且,屡试不爽。
因为,逐字打稿或背稿的人,表现与语气一定会很不自然,就算是看不到人的广播节目,听众也一定会明白:这个人是在读稿嘛!
习于万全准备的读稿人还有一个缺点:当主持人问的问题是他没准备到的,他一定会愣在当场,不知所措。
如果你要他讲的和他准备的不一样,他也会出现很明显的答非所问。
到底该怎么准备呢?这世界上,除了讣闻应该逐字尊重的念稿之外,其他的发言,请记下摘要即可。
英国首相丘吉尔口才了得,从来不看稿,但做任何演讲,一定会写一张简明摘要。有人问他,为什么他总要写提示性的摘要呢?
他答得很妙:“虽然我会买火灾保险,但可不希望我的房子着火啊。”
摘要就是火灾保险。就算不看,用不着它,它也会像字板一样提醒讲者:哪些重点非讲不可,不会乱枪打鸟,打中的又不是自己想要打的鸟!
四、一问三不知
这种案例很少,但我就遇过一个。不管我问什么,这位头衔不小的年轻女子都说:“嗯,我也不知道……”做完两段访谈,我已经把能替她讲的话都讲完。告诉她访谈已经结束了,她还说:“就这样?这么短吗?”我想她还是不要出来做宣传,维持“神秘形象”比较好。
答话比主持人问的问题还短的人,一定让人头痛。惜字如金就不要上媒体。
五、CALL IN大队
我有一度越来越害怕在广播节目中出题目送东西,因为手脚快的总是Call in大队。有这种大队,表示节目听众的忠诚度高,但若是让他们上线,那真是侵害大家的时间,因为他们提不出任何有建设性的答案。比如说:“你
可以告诉我们,过情人节的创意方式吗?”“就是和情人在一起啊!”这是什么回答呀!即使执行制作想过滤电话,他们还会变声或使用假名,防不胜防。
六、太想强调自己学问的学者专家
大多数学者专家口才流利,但我也遇过一些“不管你懂不懂,我就是要告诉你我的学问很高”的博士,一开口就是洋文和各种主义。趁着广告时间,我勉为其难地告诉他:“可不可以把听众水平设在差不多是中学的程度……”他还会不屑地看着我:“你的听众水平这么低?”有些专家讲话的速度像机关枪,也有碍听众的听觉。
无论如何,做广播还是苦少乐多。不管来宾说话声音好不好听,懂得用言语创造效果的来宾,永远受主持人欢迎。重要的不是话题是否新颖,而是能不能用语言化腐朽为神奇。为什么广播节目主持人还是喜欢邀名人呢?可不是我们趋炎附势,而是习于上媒体的人,真的会让主持人轻松如意,听众快乐满意!
想做个让主持人轻松如意、听众快乐满意的来宾,要注意:
答应就要做到;时间到,人一定要到。
你是来表达看法啊,不是来听取意见的,所以准备要充分,还有,多说一点吧!
上节目不是朗诵比赛,比字正腔圆、结构严谨。真正精彩的,是和主持人互动激荡出的火花。有时候小小的凸槌(闽南语,意为露馅,搞砸了。——编者注),反而能增加现场感和自然度。
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才是真高手。如果听众听了半天听不懂,你岂不是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