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新章节!
【教育随笔】
生活如水,往事如烟——
17、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顾雪林
如今,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教育产品广告宣传:“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每每看到这样的宣传,我都不禁哑然失笑,心想,又有教育掮客们开始忽悠家长了。
于是,什么胎教、零岁教育班、婴幼儿识字班、奥数班等风起云涌,让那些年轻的妈妈爸爸们目不暇接,晕头转向,乖乖掏钱。而这些家长们不知道,当孩子小小年纪奔波于这些辅导班时,他们让孩子加速失去的是快乐的童年!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哪有什么“人生的起跑线”?在人的一生中处处是起跑线。学生们每天都面临新的起跑线,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
教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你赶我超,谁也不可能是永远的第一。
一时落后了并没有关系,想办法赶上来就是了。你在这方面落后,可以在那方面赶上;你今天落后,可以明天赶上;你小学落后,可以中学赶上;你在学校里落后,可以在社会上赶上……站在今天的起跑线上,你落后了;站在明天的起跑线上,你则可能就是胜利者。
爱因斯坦曾经输在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起跑线上,他在上小学、中学和大学时并不出色,是个偏科的学生,是个让老师们为他的成绩头疼的学生,他甚至在念中学时被开除过,大学是复读一年才考上的,但这些并没有阻碍他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和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由此可见,“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是用静止的、“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误导家长,而不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一生。这些人常常用中国的一句老话“三岁看老”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如果真是这样,那还要什么教育!谁是“三岁看老”的?大思想家孔子?大文豪曹雪芹?革命领袖***?看看他们的成长经历,谁不是靠后天的社会实践和勤奋学习来获得成长的动力的?
通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通过终身教育获得成功,不需要“赢在起跑线”上,这已经被无数人的成长一再证明了。
成功的教育应当是多数人享受教育的成功,而不只是少数人的成功。遗憾的是,在今天,我们中国的家长们往往很少能体会到自己孩子在教育上的成功。当你的孩子是全班第一时,老师告诉你还不是全年级第一;当你的孩子是全年级第一时,老师告诉你还不是全校第一;当你的孩子是全校第一时,老师告诉你还不是全市第一。接下来还有全省第一、全国第一、世界第一,世界第一只有一个,可能还不是中国的孩子。照这样的逻辑,那么,全中国的孩子在教育上都是失败的了。显然,这是谬误,可这种谬误让今天的无数家长为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品尝成功的教育,对中国家长而言,真难!难于上青天!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能从小享受表扬?不能从小享受一点一滴的教育的成功?不能从小快快乐乐地上学?
出生于1592年的夸美纽斯是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现代教育理想主义者,他曾用令人生畏的措辞描述学校教育是“男孩子们的一种恐怖经历,也是对他们智商的扼杀。”他认为,没有一个人的智力差到不能提高的程度,教育应当是普遍的,适合社会中所有的孩子。
可我们的一些学校仍在公开地搞智商测试,搞成绩排名,搞惩戒教育。今天的智商测试,能代表孩子们明天的智商吗?今天的成绩排名,难道不是对那些一时落后的孩子的一种人格侮辱吗?
在全社会提倡和谐、以人为本的今天,还有人举起封建主义的大棒,大言不惭地宣扬“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严重点说,这是教育思想的倒退!退一步说,不能因为历史上出过棍棒底下的孝子,就让今天的孩子一生蒙受棍棒威胁的阴影。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慢工细活,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的成果在一个人接受教育时往往看不出来,而在他进入社会作出或大或小的贡献时才被反映出来。
一般而言,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和高考成绩在本质上都不能反映教育的成果。前者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测评,目的是改进教学、提携后进。后者是为高校选拔学生,其最大的意义是选拔,而不是比谁高谁低,落选者不一定就是水平低的。从古至今,名落孙山的成功者,多如过江之鲫,而当时那些金榜题名之人,如今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位?
教育,需要的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在教育的“马拉松长跑”中处处都是起跑线,成功者将是那些持之以恒、终身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