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交粮

勇起笔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启复汉最新章节!

    刘家堡位于山东济南府长清县,南边紧邻着泰山,进山只需要不到一个时辰。

    从泰山里流出的长清河顺着堡子西边一直朝北汇入大清河。赵国立国后,刘家族人被迁移至此,繁衍至今,已有160多年,族人从1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72户,800多人,是方圆十里最大的村落。

    100年前,时任族长刘仓率领堡民开渠引水,从长清河引水绕刘家堡一周,并建立堡墙,使刘家堡这一百年长治久安。

    刘启今年刚满17岁,因为梦里的信息多且繁杂,刘启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很多,并且因为长年累月的锻炼身体加农活,身体也很健壮,身高算是堡里最高的,有五尺六。

    吃完一碗大麦饭,感觉肚子里就垫了底,看了看锅里空空如也,刘启没有多话,起身来到院里,继续研究快做完的弩弓。

    因为私藏弩弓犯法,所以刘启从一开始就做的是组合弩弓,分开基本看不出来是把弩,组合起来却可以发射无羽弩箭,不过因为梦里的信息不连续,刘启一直做的不如意,30步外弩箭就不知道飞哪去了。

    刚坐下没一刻钟,父亲刘庆就出来,叫了一声:“信启,跟我去祠堂,族长召集说事,估计是交夏粮的事,你也成年了,该知道些事了。”

    一百年前,刘家先祖刘仓带领族人建堡立墙,并规定从他儿子往下,族人进族谱,族名中间字依照“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排序,到父亲这辈是第四辈,族名刘智庆,刘启族名刘信启。

    “好”

    应声后,刘启起身跟在父亲后面,前往位于刘家堡中心晒场北侧的刘家祠堂。

    刘家堡东西一百丈,南北一百丈,堡墙内圈了130亩地大小,刘启家位于堡南边,走到祠堂花了不到半刻钟。

    到达祠堂后,族里的人大部分已经到了,172户基本每家都来了一个顶梁的,也有带着半大孩子的,近200人吵吵闹闹如菜市场一样。

    过了一会,祠堂里面出来3个人,带头的60多岁,刘启认识,这是族长刘礼槐,后面两个也是老人,属于礼字辈的长辈。

    “静一静!静一静!”族长用手中的拐杖在青砖地面上杵了杵,发出清脆的响声。老迈的声音喊了几声,祠堂逐渐安静了下来。

    “此次召集大家来,是为了交夏粮,这夏粮比往年的多一些,因为北边跟女真人又打起来了,上面交代,一亩多交5斤粮,是为鞑饷,今年夏收平均亩产200斤左右,加上其他税负和抵劳役,族里算下来,一亩共计上交90斤。今天准备一下,明天每家出两个人,去县里交粮。”

    嗡的一下,下面炸开了锅。

    “怎么这么多,这要是交了,剩下的怎么可能撑到明年。”

    “比去年多了好多,去年才70斤。”

    ……

    “静一静!静一静!让族长再给大家说说……”族长右边的刘礼高大声吆喝。

    等祠堂里再次安静下来,族长刘礼槐开口:“我知道大家疑惑,为什么今年多这么多,北边在打仗,县里劳役征的紧,我这也是豁出去老脸,找了县衙的张典吏,这90斤里有10斤是张典吏上下打点用的,5斤是抵扣今年新增劳役。”

    “我们刘家堡为什么能一直没败落,就是因为我们坚持用钱粮抵扣劳役,才保住族中青壮劳力,今年也是如此。”

    刘礼高在旁边附和:“就是,这么些年,族长什么为人,你们还不清楚?谁要是再喊了紧,是不是想去服劳役?”

    “哪里,哪里”

    “我信的过族长。”

    “可是交这么多,这后面吃啥?”

    “后面自有办法,一百多年了,族里没饿死过人,在我这,也不会,在这里我向大家保证。明天先交了夏粮再说。”刘礼槐最后说完,转身进了祠堂后面,其他人也逐渐散去。

    回去的路上,刘父对刘启交代:“明天你跟我一起去,记住了,少说话,有事族老会有决议,你少掺和。”

    “知道了,每次去县里都这么说,我,你还不放心?”刘启回道。

    到家后,各自准备。

    第二天,刘父早早起床,叫醒了刘启,两人从后院推出来两辆独轮车,这不是刘启的“发明”,独轮车在一千年前的汉朝就已经发明出来了,现在在北方很普遍,比较适合泰山附近的山脉丘陵地区活动。一辆车可以装多达500斤的东西,不过装多了操控难度也大,力气小的人用不了。

    刘启家有上地(水浇)4亩,旱地10亩,昨天族长说的一亩90斤,是水浇上地,按照往年的传统,2亩旱地折水浇地一亩,也就是说刘启家需要交夏粮810斤,刘父装了400斤,刘启抢着装了420斤,留了些余量。再往粮袋下塞了两杆木杆长枪,装了些大饼,水袋,赶着太阳初升出了门,前往晒场集合。

    辰时过半,族长点齐人数后,算30名民兵,近380人整队出发,刘启看见族长往前面安排了5人探路,后面安排5人殿后。

    近些年连续战乱,泰山附近地势复杂,西边150里又有梁山水泊,附近的贼匪、乱兵越来越多,每年两次交粮都是大事,基本能出动的壮劳力都会随行,且从去年开始,都会携带长枪、大刀等兵器。

    刘家堡距离长清县路途80里,一天肯定赶不到,中途会在陆家庄休息一晚,顺利的话明天会在中午前到达长清县,下午交完粮后,稍作采购,轻装返回,晚上再在陆家庄休息一晚,第三天到家。

    可能是因为刘家堡人多势众,也可能是因为交夏粮前,县里对附近贼匪做了清剿,一路上还算顺利,无惊无险。

    陆家庄与刘家堡是世交,两个村庄男女互相嫁娶很多,两个村庄的人七扭八拐的总能连着点亲戚关系,晚上到达陆家庄,族长被邀请去刘家庄村长家住,但是族长没答应,和大家一起露宿在陆家庄晒场,大夏天的,除了蚊子多了些,倒也凉快。

    第二天又起了个大早,收拾好东西,检查车粮后,再次出发。

    赶在中午巳时(11点)刚过,进了长清县城,来到收粮处,刘家堡的车子聚在一块,族长去找张典吏交涉,大家拿出干粮和水袋充饥。

    半个时辰后,族长和张典吏一起过来,与现场收粮的头头交涉了一会,领头的直接带人过来点数,算上称重,1个时辰收完粮。中间没有起波折,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刘家堡是大堡子,整个县出了名的人多又团结,也是全县唯一一个没有被士绅占田地的村子。

    交完粮后,族长把大家聚起来说:

    “不打算买啥的留下来看着车子和剩余的粮食(因为大家都多带有一些余粮,怕这边称重差两),其他人可以去买东西,现在是未时,距离太阳落山还有两个时辰多一些,你们快去快回,在城墙遮住太阳的时候回来这里集合,我们出城,赶在天色黑实前,回道陆家庄。”

    “不要惹事、不到与人起争执,能买的就买,不能买的就走人,别与县城的本地人闹事,一定要按时回道这里,别让大家等你。”刘礼高在旁边补充了一句。

    “好了,都散了,快去快回。”看来族长估计没打算买啥,找了个独轮车,躺下休息。

    刘父把车子交给三爷刘礼升照看,带着刘启去买布、小米和油、枪头、锄头、箭头等。

    来到布庄,刘父和伙计交涉,刘启闲着四处乱瞅。

    布庄里人不多,算上刘家父子,也就3对客人,其中一家看起来也是来交粮,顺便买东西的农民。另一家好些,穿戴不新但很干净,身上也没有补丁,应该是个老爷或者大户管家,带了个小厮。与其交涉的应该是布庄掌柜,刘启从小就耳聪目明,站的不远,隐约能听见他们的谈话内容。

    “北边这次听说败的很厉害,兵荒马乱的,今年又加了税,估计后面啥都有的涨…”管家模样的人说。

    “谁说不是呢,我现在去村里收布,一匹布都1100文了。”

    “你这精皮子,说这些,别想从我这多涨,我家老爷精着呢,我也清楚,你这卖贵了,我可难交代。”

    “……”听谈话内容确实是个管家,多嘴了一句,就被掌柜的给逮住话尾了。

    又听了一会砍价,刘父已经买好布,买了1丈,花了115文,看来那掌柜的收布价虚的很,他不可能一匹加价50文卖。

    和刘父又去粮店和杂货店、铁匠等店铺,买齐了东西,堪堪赶在太阳被城墙挡住前回道收粮场。

    今天估计是吉日,易出行,大家都没有遇到什么腌臜事,顺利聚齐在关城门前出了城。

    回程路上,因为车子轻,且归家心切,大家脚程都比较快,到达陆家庄时,比上午稍快些,申时出发,不到戌时(19点)就到了陆家庄,劳累一天,就水咽了些干粮,早早的打地铺睡了。

    第三天早起赶路,未时(15点)回道刘家堡,和相熟的伙伴告别后,刘启回道家里,母亲陆从雪已经做好汤饭,又饥又渴的父子两人总算吃了顿安生饭。

    PS:

    1、文中一尺折合现在的33厘米,也就是一米三尺,十尺一丈,一丈3.3米。一里合两百丈,等于现在的660米,

    2、文中一步合左右脚都进一次,等于现在两个步幅,1.5米。即迈出一足为跬,迈出两足才是步。

    3、文中世界一担等于100斤,一斤10两,与古时一担120斤,一斤16两不同,为了便于理解和计算。

    4、文中世界,一匹布等于10丈,一般宽3尺,所以说一匹布等于33米*1米,33平方米。

    5、这是架空异世历史文,如有与宋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