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河北新政(5)

黑曜圣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最新章节!

    在茫茫的中国历史中,自古皇权不下县是一句俗语。意思是皇权这东西,顶多到县令这一级就算打住了,再往下就深入不下去了。说的其实就是一个社会问题——基层控制能力。一般老百姓接触最多官吏,就是县令。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重视县令,并俗称父母官,而绝对不是戏文话本里的芝麻官。一个县令能力如何,人品如何,为官如何,对县内百姓生活有最为直接的作用。除非碰上过于奇葩的皇帝,不然的话,皇权不下县就是真实写照。

    在公元七世纪开头的二三十年里中华大地上,不光有皇权不下县,而且有不少的地方,皇权是连州,郡都下不去的。

    比如,河北赵郡。

    柏人,河北赵郡郡制。但是在这个赵郡的郡制中,自永嘉之后,郡守的职责就是游山玩水,或者在官寺中高卧。郡中事务自有人处置的妥妥当当。

    就在柏人城内,南边的一处所在。那里被苍松翠柏等参天古树所环绕,在绿意盎然的深处,青砖石墙,飞檐斗拱,次第相连。砖上青苔,墙外碧水,鸟雀跳跃其间。

    这里就是一座城中之城。而且是拥有护城河,高墙,城门的城中之城。进入城门,迎面就是重重叠叠的牌坊,每一座牌坊上,都刻写着某位高官显贵的生平,名号。在最前面的一座牌坊上,刻着“赵郡堂”三个大字。在往里,一座庄严肃穆的石质建筑几乎占据着整个城中之城最显眼的位置——李氏宗祠。

    赵郡李氏,从先祖李牧起,赵孝成王死的公元前245年开始,到公元620,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了865年了。如果算上历史上唐朝的话,这个家族至少出过43位宰相,两代皇后,11位王妃,200多名进士,数千官员。

    至唐初,李氏六房,已经是坐拥万户,算上各种依附的小家族之流,控制着百万人口的超级世家了。

    唐初在册人口只有1300多万,如果算上世家大族的隐户,那么人口足有1800万左右。有这种超级坐地户在赵郡,那么这位郡守除了游山玩水,或者在官寺睡觉外,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不存在的。

    公元620年,看守李氏宗祠的,乃是赵郡李氏的西祖房,是真真正正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在一座深深的宅院内,一个带着僕头,穿着一件圆领袍的家伙正在擦着汗,跟一位葛衣老仆人急匆匆的说着什么。

    他一脑袋汗,那位葛衣老仆却一脸淡然,似乎没有任何事情能动摇他一样。那人好不容易颠三倒四的说完,葛衣老仆人思索了一下,扔下一句话。

    “且候着。”

    然后转身弯腰进后堂去了。

    “诺~”那个人乖乖的在那里候着。

    那老仆人进了后堂后,向纱帘后面一瞥。里面一个穿着素色深衣的中年文士正半倚在席椅上,头上没戴帽子,就挽了一个牛心发髻,然后插着一根白色的玉簪,玉簪上隐隐透着光华。

    他旁边的矮几上,一尊博山炉正在散发着袅袅的青烟,一律若有若无的檀香慢慢的钻进鼻腔中。

    在这名文士的对面,一名青衣士子正在抚琴。在琴音中,那名文士眼睛半眯,似乎沉浸在音律中。

    那葛衣老仆见状,就在堂外站定,就好像老僧入定一样。

    一曲终了,那中年文士终于睁开了眼睛。

    “彦焕已经深得其中三味,道信吾弟,后继有人啊。”

    “三伯父谬赞了,小侄琴技班门弄斧尔。”那青衣士子敛手施礼。

    “呵呵,彦焕不要过谦。想我李氏一门,以《礼》传家,兼擅乐理。先祖神威(南祖房李神威,魏中书侍郎)公撰集《乐书》百卷。然吾等后世子孙并无寸进,道信吾弟能承先祖之业,彦焕能得三味,已是不坠先祖之名了。你年龄与彦吾,彦恭等人相若,便多亲近,就不要在此处陪老夫了。”

    “是。”

    青衣士子起身退出去了。在门口看见了站在那里的老仆,又施了一礼。

    “章伯身子可还康健。”

    那葛衣老仆立刻作揖还礼:“有劳彦焕郎君挂念,老奴身体倒还结实。众郎君在前堂课业,稍侍片刻便散学了。”

    “多谢章伯,彦焕自去。”

    “送郎君。”

    青衣士子走了,那个葛衣老仆又来到了堂下。

    “何事。”那个中年文士面前的条案上摊开了一卷竹简。

    “禀家主,廮陶外房的李训来了。”

    “可又是河北有事吗?”

    “正是,廮陶外房的管事申陆前日死了。乃是被人挂在了漳水岸边的一处高杆上。”

    “哼,那个申某,平日里狐假虎威,如今死便死了,却来我污我耳朵。可是河北兵丁干的?”

    “回禀家主,正是河北骑兵。那申**处,尚有三人倒毙,皆为河北骑兵所杀。”

    “哼!”那中年文士将手中竹简一丢,直接站了起来。

    “窦建德,窦尚书。他自乐寿起兵,便向我李氏借粮。如今奉大隋为正溯,不思回报,却甘愿为爪牙,向我赵郡敛财。他那个四郡制置大使,还在襄国吗?”

    “是。”那个葛衣老仆依然低眉顺眼的说道。

    “想我赵郡李氏,自先祖李昙起,耕读传家已有千年。所传田土乃是得于赵孝成王,他窦建德并无半分德行加于赵郡,就想行桑弘羊之事吗?实乃倒行逆施也。笔墨伺候!”

    “诺。”

    古人吗,讲究个师出有名,先礼后兵。任何事情都要引经据典的辩一辩。这位赵郡李氏的家主,很快就写好了一份给河北四郡制置大使宋正本的檄文。

    “鸿名不可以谬假,神器不可以力争。应天者膺乐推之名,背时者非见几之主。自祖龙御宇,横噬诸侯。任赵高以当轴,弃蒙恬而齿剑,沙邱作祸於前,望夷覆灭於後,七庙堕圯,万姓屠原。鸟思静於飞尘,鱼岂安於沸水?赫矣皇汉,受命元穹……”(这段出自狄仁杰檄告西楚霸王文,我实在不会写这种玩意儿)

    怎么说呢,这篇檄文说白了就是把的河北行台尚书令窦建德比做项羽,说他倒行逆施,吃枣药丸。而他赵郡李氏乃是千年大族,田土自战国的赵国就有了,历经数朝都没有缴税的说法。你河北行台最好识相点。

    如果这东西正经到了新桥,那估计委员会的一帮理工男们就当他在放屁,然后该怎么推进就怎么推进。这帮人的理念就是“不服来战”。这种嘴皮子官司,他们是不屑打,也不怎么会打的。

    但是,宋正本也是个喷子,他在给老窦当纳言的时候,就惯会喷人,这时候岂能不喷回去。

    你不是把窦令公比作项羽吗,好。宋正本就以赵郡李氏多放印子钱,一年复利百分之三千的例子为突破口,直接喷他们就是在洛阳敲骨吸髓的董卓。并且在檄文上喷他们这些世家大族,若不知收敛,迟早要在大街上挨上一刀,然后在肚脐眼里点个灯头。

    既然做了出头的檩子,赵郡李氏自然不能示弱。不过这次画风一变,以一种悲天悯人的论调来把河北行台的各项新政比作晁错,桑弘羊等人,说他们没文化,不知道遵循古例。而他们赵郡李氏,才是传承千年大族,才知道怎么教化民众,以安万民。

    大族开始标榜自己了,宋正本也就不客气了。在回击的文章上,宋正本直接开了群嘲。

    “永嘉乱后,过江之鲫争侨夺郡。于蜗角之地争威孚名姓,鲜卑头钱奔驰入洛,于陆沉神州争为虏序……”

    你们不是吹自己千年华族吗?好,咱给你掀个底儿掉。什么卢崔郑王李,什么天下五姓,还不是北魏鲜卑蛮夷给封的!

    骂人不揭短,等嘴皮子官司打到这个份儿上,基本上也没啥可善了的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双方上实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