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最新章节!
宣化郡,地处涿郡西北,临北都原蓟县现北京,和历史上不同,现在的宣化郡是自军都径至定襄一线,差不多就是定襄郡、马邑郡、雁门郡和涿郡的一部分组成的,是一个崭新而幅员广阔的地理名词。郡内现辖17个县,郡治在宣化县临于延水,另有两个副治分别位于西康近官厅水库和现代大同的位置。该郡立于共和2年,也就是公元620年,但新郡初立一直有郡无治,直到共和4年年初初代太守、刺史上任,2年后郡内大治。郡县内广修水利,联通阡陌,水草丰美,多产牛、羊、马、奶、毛、蜂蜜等。有胡僧曰:真应许之地也。随刑十鞭,逐出郡治。
"应许你个头,你家耶路撒冷在地中海边上呢!再有胡言乱语的,直接交大理寺!"
共和3年下旬,整个西康草原到龙烟铁矿的铁路全线贯通,经营了整整两年多的示范基地已经有牧民两万三千多人,牛十一万一千头,羊八十二万只,上等马一千三百匹,驽马七千两百匹,牧草种植面积42万亩。妥妥的可以稳定供应整个河北地区和县里的奶肉食,甚至超出了预期。
于是根据之前的计划,县畜牧科即将完成任务,退出草原的管理,同时要和河北古人的行政体系做过渡和交接。现在整个草台班子正在选拔建立,不过郡太守的职位人选已经早早定下来,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天天面试功考方选司推荐上来的官员……
"好,下一个!"
新任宣化太守沈默依然愁眉苦脸的,虽然终于抽上了茄子叶,有了一定尼古丁的摄入让他有些欣慰,可是这烦死人的面试环节让他所有的兴致都归了零。
原本沈默以为自己最多也就就在基地混个二把手或者三把手摸摸鱼,顺便照顾一下自己的小妾们过的会比较滋润。同时上头有个行台尚书府来的上级当枪使,自己偷偷摸摸通过遍布全河北的突厥工程队收集信息可以干的神不知鬼不觉。
可惜县里的考虑不是这样的。
首先,西康地区的现有体制几乎是畜牧科一手建立的。由于畜牧科既不是出身县组织部,也不玩河北那一套,因此西康的行政体系核心与其说是政府,不如说是一个大型农业公司。基地的管理方式类似于县农业委员会分小组(决策层),畜牧科(管理层),完成培训的牧民和移民(基层管理人员/一线技术工人),牧民(基础工人)这样的传统三级管理模式。由于员工和产品线多样化又形成畜牧管理科、种植科、乳制品深加工科、养蜂管理科、肉制品深加工科这些事业部以及后勤、财务、总务、行政相关部门的企业型管理模式。最终实行全民分红、岗位定薪、综合差异性绩效考评。
由于河北改制以来三司分立的玩法在基层层面和西康功能示范基地根本不一样,农牧、产业、物流这块还能有已经干了两年多现成的人手,行政体系就抓瞎了。
反过来说,这种企业办社会,福利养员工的东西,对于刚刚执行新政,才勉强学会爬的河北行台尚书府来说,现在也还不会玩啊。
于是自然需要有个会玩的在。
而从履历上说,最熟悉西康的这群畜牧科员工里,最合适的反而是当了5年网工,出身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沈默。道理很简单,他这专业看着像工科的,实际上是商科的,属于商学院的,从商务管理基础到企业组织构架他全学过,甚至包括基础财务课程和作为选修的会计课程,甚至他大四的时候为了就业还考了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上岗证。
农业委员会一合计,竟然有这么万金油的工具人在,就他了。
于是段文明一封推荐信写到县委,县委又派人征询了牧民和移民的意见后,直接推荐信写给了河北行台尚书府。虽然这中间县妇联因为这货公开表示要纳妾,还是写了举报信,可惜人一不是党员,二不是县里的户口,在现有行政逻辑上管不到,于是直接无视了。
随后妫川炸鱼事件一人摆平4个部落又给他加了分,虽然渔业科有点意见。总之在622年春节假期开始的半个月前,河北行台尚书府功考方选司和县委人事科的正式任命书就一起下来了。
现在他有两个头衔,大隋宣化郡太守、新桥县农业委员会宣化农牧功能区总干事。
干事、干事就要干事情。西康这23000人加上在龙烟附近,现在新形成的宣化县那13000牧民还有2万矿工,还有划定郡辖内各个自然村和其他六个县小8万人,总计近14万人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日后就归他管了。
恐怖的是,他现在就一光杆司令,连个草台班子都没。
万事开头难。现在沈默已经回到了基地,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要抽4个小时看河北送来的推荐信和履历,然后再花8个小时每天面试10-20个从石景山坐火车过来,戴着撲头穿着圆领直裾的人。最要命的是这群货还一个个之乎者也,说话那叫一个比一个绕,问他们实际行政问题的时候个个都能写出一篇文来。
老沈绝望了,一开始还正儿八经,到后来直接点着茄子叶就面上了。为了反应自己的困难,他直接找县里定了一箱面霸120,县里也很蔫坏的送了台排字机和油印印刷机过来——你不会面试前先笔试嘛?
直到有一天自家的一到十来送饭,看见自己出的农牧判试卷……
"冬季兽害的防治预案和预案逻辑解析……?这不是很简单?所谓防不如治,组织联防队在入秋前进行预防性狩猎,减少周围害兽数量,针对觅食入侵害兽采取日常巡逻、三班职守优化牧草青料储藏位置,保证专人专管。在开拓村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预先在村出入口设置陷阱并提前做出警示标识、适当增加犬只数量等……这不是常识嘛?"
老沈疲惫的接过了自己那位凑整数的小老婆柳萌递过来的热茶,叹了口气说:"对啊,就是牧民常识,你看看那些河北的都写得啥。"
"我看看……宜聚村成集?扎营结寨?这啥?行军吗?"
"这还是好的……起码算是个解决方案,虽然成本高,可行性低。更离谱的还多的事,甚至还有人胡诌'君子以德'的。"
"这也太不靠谱了吧?"
"怪不得河北,现在他们刚刚施行新政,绩优的当然是被尚书府优先挑走了,扔给我们草台班子的起码还有些学问,做过几年录事、主簿甚至县令。已经算不错了。"
"可按人口算,我们这可足有14万口,约4万户,怎么也算个中等郡了呀。"
"毕竟是凑出来的,生造出来的一个郡,又不比以前做官,现在凡事都要按新规矩,肯来就不错了……"沈默突然回过神来,盯着柳萌看了半天,"刚才你答的这么顺……对啊,谁说女子不如男?!举贤不避亲啊!"
"诶?"
于是堂而皇之的,一到十里除了刚出月子还要休养的柳蜜小妹妹,全员喜获行政八曹的主簿、录事乃至判官职,并且老沈把熟人李潇也报了上去当个团练使从移民退役老兵中抽取骨干,配合较早一批牧民和宣化县现有民团组建宣化团练。
工具人有了,面试官多了,进度一下子快了好几倍。接下来一个有些意外的人被县里送了过来,算是彻底解决了工具人危机。
陆敦信,36岁,十八学士之一吴县陆明德的小儿子,新桥第三期行政官员培训班优秀毕业生,他会过来,完全是因为一个意外。
县里现在因为石景山投产和西康功能区完善,很多日用物资开始充沛了起来,食堂也不是县里人唯一的选择,不少餐馆小吃店都开了出来。身为南方人在北方做官又被送来县里培训的陆敦信其实是有津贴的,休息放风的时候偶然路过一家卖一种长的奇奇怪怪,皮子透明,大小只有一口的小包子的包子铺时,鬼使神差的掏出粮票买了一笼,然后被烫了一口……
四处打听之下才知道,这位原县委食堂的点心师傅当初曾被农业委员会的一位干事吐槽:"你管这小包子叫小笼?"
随后又听说,教这位点心师傅做了这种燕皮小笼的某位干事,现在人在宣化,最近刚当上了新立宣化郡的太守。于是宣化太守凭一笼小笼顺利捕获了陆姓高级工具人,又名宣化刺史。俩吃货日后愉快的整天加班,夜不归宿,摸鱼研究吃食,美其名曰'开发新产品'的事情,让人无力吐槽。
陆敦信此人历史上虽然没什么名气,但官至宰相。加上县里地狱式集训算是接受了系统化现代官僚体制的熏陶,让这位主管官员功考和检察司法正合适。原本艰苦的草台班子搭建工作变得顺利的多,人手不够用,这位就直接忽悠了一群自认堪用,拜在自己和老爹门下的门生们。当这群人自吴县也就是苏州来宣化吃大米的时候,官僚人手一下子充裕起来。就是支度曹这个模块从刺史手里被拿了过来,原因很简单,农委撤出后这里勉强会做企业账的就剩太守本人。
当然陆敦信招来的官吏也免不了一通地狱培训,还是加急的那种。
从元宵节后发出招募通告开始历时3个月,也就是差不多又是清明节的时候,宣化郡临时衙门终于在示范基地一个二层的木制小楼里落成,各部编制官员正式履新。而远在宣化县那头,真正的砖石木制衙门和办公小楼还在施工。
宣化郡全套管理班子正式上线后,第一个行政命令就是盘清郡内资产。整个宣化郡资产最为清晰的无非就是西康和龙烟两个县直隶管辖区,其他地方游居和零星散户不说,甚至连依托龙烟而繁华起来的宣化县在编户造册后,这几年到底增加了多少牛羊猪都没个明细。
在六月基地按惯例全体出动给羊只剃毛后,基地里征召2000牧民,挂上农政巡检的头衔,花了一个多月寻访各地。这不盘不知道,康定边上的两户回纥牧民竟然养着山羊——克什米尔山羊,而且牧民们带回来的土特产里还有发菜和各种野菌,这让老沈的心思更加活络了。
"产业链拉拉长,产品要细化分级,不要担心价高卖不掉。这几年各地无论乡绅农民还是吃官饭的,手里的钱都不停的涨!我们要把产品做出档次来,把宣化产做出品牌来,做成大隋的路威酩轩的同时也是大隋的三叶草。让大隋人民吃肉想到宣化、喝奶想到宣化、穿衣骑马想到的还是宣化。做到这一步,我想我们大概就能说是成功了。"
大饼画的很香甜,看的就让人食指大动,不过新桥县里当头就给了一棒子,驳回了毛料碱洗厂的方案。
官方回复也很直白:"在洋河流域、官厅水库附近搞这个,你还让整个河北喝不喝水啊?"
无奈,虽然钱不是问题,但碱洗厂的选址上,老沈面临艰难的三选一:河北、关中还是江南。因为龙烟铁矿和宣化煤矿的开采,加上张京铁路建设沿线对草场占用,县里是有补贴的。只是这个补贴因为宣化郡的政府行政机构一直没建起来所以没地方发。现在有了宣化太守,沈默在拿到任命书的同时其实还附带一张新桥银行10万块火炬银币的本票,但他一直忙着招人,没想好怎么用就耽搁下来了。
看着那张找县土地规划局要来的全国行政区划地图,当然因为是修订版,这张地图上的地名是按现在的来的。老沈一眼瞟到一个地名,然后邪恶的笑了。这地方他很熟毕竟每年都要去一次,而且这张地图上这个地名也没改。
这地方叫郑州,日后整个河南省的省会,而且就在通济渠边上。
"熬了这么久,终于又要当甲方爸爸啦!"老沈兴高采烈的决定亲子去一趟郑州选址,顺便去趟洛阳打算打个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