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阴差阳错

顾四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红楼]林氏第一神医最新章节!

    吴老夫人落后的时间里,??绍王妃拉着娘家嫂子说悄悄话:“嫂子觉得我与王爷看好的姑娘怎么样?”

    魏夫人虽比绍王妃大不许多,但鬓边银丝参半,乍然一看与绍王妃倒像是两代人。

    魏夫人看这位脾性与世人不同的小姑子,??从年轻时就是待孩子似的纵容,??此时也只是含笑:“王妃都这么问了,??我就看得出您满意的很。”

    绍王妃眉眼明艳,??喜色显然:“瞧瞧那张小脸儿,放到外头,不说是我的儿媳,说是我的女儿也有人信不是?”

    又说起儿子:“黎蘅那孩子虽是幼子,??打小被我当成眼珠子似的养大,却不曾被我娇惯坏——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黎蘅他着实是个人品厚道心性纯孝的好孩子,??最难得是脾气又好的不像话,将来对妻子必然极好。正因如此,??我也得给他寻个好姑娘才能放心。”

    “但嫂子也知道我终身之憾——王爷处处都好,??待我也没说的,偏生这容貌上差一截……”

    魏夫人都想捂嘴:“我的姑奶奶啊,您嫁了王爷都要三十年了,夫妻过得跟蜜似的,??怎么还惦记这一茬呢?况且王爷可是皇亲,??这容貌是不好说嘴的。”说绍王爷就是说当今皇室啊,您敢说我们不敢听啊!

    王妃飒然而笑:“这有什么说不得的,??他自己都整日翻来覆去念叨呢。嫂子也见过,我去了的均儿相貌便随了父亲。”

    如今说起年少而亡的长子,??王妃虽然黯然但已走了出来:“当日均儿日渐长成,??跟他像的脱了影儿似的,??王爷就捶胸顿足的懊恼。好在蘅儿随了我,这妻室我自然不愿意马虎。”

    魏夫人无奈,人家父母都是拿定了主意容貌为先的,她这个当大舅母的哪有什么可说的。

    何况想想也有道理哎:以绍王府的地位,择世子妃固然要名门世家之女,但要完全门当户对的也没有啊,着重挑品貌也是应当的。

    绍王妃语气饱含期待:“我已经叫杨奇儿去跟着那些姑娘们了——容貌我已是极满意了,只要再看看是个心诚温厚的孩子就好。”反正他们绍王府又不需要什么八面玲珑社交式人物。

    只要心好,只要能够对周黎蘅好,王妃就心安。

    周黎蘅的秉性,绍王时时都要拿来敲打一二,正是爱重嫡子之下的恨铁不成钢:这样的好心肠岂不是任人欺负?

    以绍王的脾气,只要想一想儿子被人欺负就要当场爆炸。

    所以夫妻俩早达成共识,世子妃得是个好人啊,否则自己儿子可能叫人家囫囵着吃了。

    绍王妃和魏夫人说着闲话到了斋房,早有几位僧道候在了那里。

    且说本朝僧道并没有林姜印象里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当日秦可卿丧仪上,据说就有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

    气氛还挺友好和谐。

    可见本朝风俗,富贵人家都是僧道并重,一会儿给佛祖烧烧香,一会儿给道祖捐捐钱。重大场合就两边都请着,道佛同尊。

    一家子里的太太奶奶们信的神灵不同很是常见,也不会因此而吵嚷起来。

    比如贾府就是贾母跟着夫君荣国公更信道,寻替身出家也是入了道门。而王夫人等则是更信佛,按月往水月庵舍钱贡奉佛灯。

    这大概也跟本朝太、祖爷的治国理念有关,不愿意道佛两家哪一门独大了去,赚去太多众生信仰。倒是这么混搭着两边都可用,但两边都不出头才叫他老人家更放心。

    果然如他所愿,佛门道门都没有成为大周朝的专业信仰,甚至还逐渐沦为了达官显贵用来安心的工具,遇事还得搭伙儿一同上阵干活。

    可以说如今京中的道观佛门,已经没有什么高僧高道的风骨了,全都是搂钱的好手,还互通有无,给道友(佛友)介绍豪门富户的生意。

    而绍王妃显然对两门都不甚信任。

    任由高僧、高道们讲佛法的讲佛法,念道经的念道经,她只是走过去给供在案上的泰山石虔诚上了香。

    不为过去,而为将来。

    逝者已矣,她不得不坚强起来,保护另一个孩子。只盼泰山奶奶保佑,让黎蘅一切顺遂。

    如今她看中的儿媳妇也出现了,只盼儿子能够消除那无缘无故的病候,顺利说亲。

    待还愿仪式完成后,绍王妃轻轻一摆手,就有下人送上两盘金银,僧道各一盘,然后将他们从角门引出去。

    一转头,只见吴老夫人坐在交椅上已经要盹过去了,可见兴致缺缺。

    还是魏夫人走上前去,轻轻推了推吴老夫人:“走吧,咱们去瞧瞧姑娘们玩什么呢。”

    吴老夫人才从瞌睡中惊醒,下意识点头:“嗯嗯,这段佛经讲得好。”

    -

    且说绍王妃设宴并不与宫里太后的寿宴相同,把姑娘们都白扔进花园中。

    她早让人预备下了屋内屋外的热茶炉,准备了各色女孩喜欢闺阁游戏,琴台棋局不必说,更有双陆投壶等玩意儿。

    再有给贞静不合群的姑娘另外准备了些诸如插花,描红,逗鸟之类的消遣,为此还特意命人搬进去十几盆暖房的花卉和耸肩美人瓶,再有好几架子画眉鹦鹉,甚至还安排了一池子刚放进去的鱼和钓竿等物,可以说准备的色色齐全。

    保管无论是开朗大方的姑娘还是内向腼腆的闺秀,合群不合群的,总有玩的去处,不至于尴尬。

    谁知等她们到的时候,却见姑娘们正围在一起,周围的玩意儿一点都没动。

    绍王妃不由纳罕:“咱们别出声,过去看看她们说什么呢,这么聚精会神的。”

    走近了一听,原来是那位小林太医正在讲解,平时上了年纪的长辈们哪里容易疼。

    她先拿出来说的就是五十肩:这是种极普遍的老龄化疾病,许多四五十岁的人都会得这种肩部疾病,有的甚至都抬不起手来。倒是过上几年,这病慢慢就减轻起来,到了六十多岁的肩膀比五十岁还更好些。

    此时林姜让黛玉坐在梅花乌木细牙凳上,指出相应的肩部,然后轻轻按揉着。

    这是她从马院副那里学来的一套号称是他家‘家传秘方’的按摩手法。马院副如此标榜,林姜也就领他这个传授‘家传秘方’的情。

    事关保养按摩之法,是太医院许多太医的立足根本,他们中不少人最擅长的不是治病,而是疗养。

    而林姜学起来也是事半功倍:她能看到人体血脉经络,若有阻塞按摩起来当然更有效果。

    这些姑娘们虽然看不到,但只学些手法回去孝敬爹娘也是好的。

    这些姑娘们出自名门,却也各有各的为难,谁家里没有些庶出的兄弟姊妹,一家子争着父亲的喜欢,嫡出有嫡出的骄傲和尊重,有时候不好那样讨好争宠,但也是真心孝敬。

    绍王妃过来笑道:“你们倒都是些有孝心的孩子。”然后又叹口气:“可怜我没个女儿,享不了这个福咯。”

    她这话一说,旁人都没法接口——换个夫人奶奶说,魏夫人吴老夫人当然要安慰道:“没事你有儿子将来想儿媳妇的福。”

    可偏生绍王世子是个一听论婚事就倒地不起的奇才,她们谁敢说这句话,万一给人家孩子搞病了岂不是罪过。就连魏夫人这等知道绍王妃相看儿媳妇心思的人,也不敢明着说这句话。

    所以吴老夫人生硬转了个弯,招手叫她孙女过来:“你可学成了?回家给我和你母亲都按按。”

    吴六小姐笑起来甜甜的有两个小酒窝:“祖母放心,孙女学的可认真啦。”

    绍王妃也就着这个台阶下来,招呼诸位姑娘:“我带你们玩好玩的去。”

    还是襄王郡主最兴奋,一马当先跟着:“叔祖母这里好玩的最多,我第一回学斗蟋蟀就是跟叔祖母学的,今儿又玩什么好的?”

    姑娘们也就嘻嘻笑笑跟在绍王妃身后,她们背后又跟了各自带的丫鬟婆子,乌鸦鸦一大群。

    然而绍王妃却带着她们一路穿过仪门,眼见得居然要出了后宅范围到前院去了。

    不少姑娘就畏惧止步:她们都是世家女子,从小就知道父亲兄弟等男人们都是在前院别门另户住着,她们是不可以过去的。因为前头不光有亲戚男子,还有些清客门客相公之流的彻头彻尾的外男,撞上可是大大不好。

    绍王妃也就站住笑道:“你们放心,今日我早与王爷说了,把他那三间从未用过的外书房腾出来给咱们玩,而前院从兰香储隔断,再不许外人过来的。况且王爷今日也不在家,带了府里清客们出去射猎去了,一个闲人也没有的。”尤其是两个庶子,绍王妃让绍王把人带走了。

    自从听黎蘅说起过八皇子翻墙未遂事件后,绍王妃对此很有防范之意。既然要带着姑娘们玩,索性把男人都打发了。

    襄王郡主不由问道:“要做什么偏要去前院?”

    绍王妃就指了林姜:“你们看她穿官服好不好?”

    众姑娘先是一愣,然后再看林姜,不由都点头。心里也有藏不住的羡慕,羡慕她能走出去,能够跟男人们一较高下甚至压过他们,羡慕她这一身青色干练的官服。

    绍王妃笑道:“我年少时候,在江南待过几年,偶尔便会摘了耳环,换上男装跟兄长出去玩。”

    襄王郡主高兴地忍不住打断了长辈:“叔祖母要带我们出去上街玩吗?”

    绍王妃含笑看了她一眼:“你们这么一群孩子,我可不敢带你们上街去。况且这到底是京城,不是江南小城。”

    郡主不好意思:“是我多话了。”

    绍王妃不甚在意,只笑道:“今日我命人备了许多少年郎的衣裳,你们也换上,咱们就在外书房像他们男人似的,写诗作文品画论时事如何?”

    众位姑娘都高兴起来。

    说实话,除了襄王郡主这样身份高贵性子跳脱的姑娘,别的女孩本身就不敢出门的,就算元宵灯节朝廷允许甚至鼓励姑娘们上街,但大家闺秀仍旧会选择呆在家里保险。

    这是京城天子脚下,万一闹出什么事故,第二日保管整个京城就传遍了。

    但听说是在府里扮少爷玩,姑娘们就纷纷起了兴致。

    她们在府里,成日只看着兄弟们在前院上课,到了年纪还可以科举出仕,出门去结交应酬,而自己却只能日复一日锁在二门以内做做针线,有时是有些心痒的,也想做男儿玩玩试试——这些是娇生惯养的姑娘。

    还有些心中抑郁愤懑的姑娘,比如探春,就更是眼睛一亮:她们在家里受了些说不出的委屈烦难,总想着自己要是男人,就可以读书出仕,走出去立一番事业,不必在后宅里头困着!

    所以哪怕能做一日男儿,甚至只是假扮的玩意儿,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似乎是暗沉沉的生命里,撬开了一道缝儿,让她们可以喘息一二。

    林姜在旁边都听愣了:没想到绍王妃,是当世cos第一人。

    绍王妃带着姑娘们过了月洞门,又转头看林姜,笑道:“先说好,我可不能给你们准备官服穿,也只好穿家常袍子了,一会儿见了可别失望。”

    众姑娘都道:“自然,自然。”

    只有朝廷才有任命官员的权利,绍王府要是自己准备上几十套官服,这也不能够。

    ——

    这三间外书房,处于前院东北角,颇为僻静。

    林姜一进去,便见里头全都是顶着房顶的柜子,里头藏书累累,显然年代不一,倒是桌椅摆设都是格外新的,没有丝毫使用的痕迹。果然是绍王妃说的,是间没用过的干净书房。

    想来是绍王府占地面积大,主子又不多,这就是处闲置的外书房。

    果然王妃道:“放心,一应物件都是崭新的,再没外人碰过。这里也算是我们王府平日专用来搁置藏书的去处,平时并没人来的。”

    然后指着内间笑道:“里头有几十个衣裳架子,你们都进去挑就是了。”

    这外书房的三间是打通的,只有半扇多宝阁隔着,显得很阔朗,姑娘们也一眼就看到内间的衣裳架子。

    仍旧由襄王郡主起头,姑娘们都往里走去。

    林姜也拉着黛玉的手往里走。

    一见不由感慨:绍王妃不但玩的新颖,还玩的精致!

    总共十几个姑娘,她却准备了不下五十套的男装,从寻常书生袍子到贵族官宦家的公子哥锦袍,甚至外出射猎的锦帽貂裘都准备了不少,完全是任君挑选!

    林姜忽然找到了前世逛商场的感觉。她拉出一件衣服看了看,就更觉得绍王妃细心。

    这些男袍显然都是外衣,且故意做的宽大了些。姑娘们多身量纤细,完全可以套着穿,不必更换衣服,避免了不便和着凉。

    而衣裳架子旁边还候着七八个嬷嬷,面前摆着七八张小桌和铜镜,显然是要伺候着姑娘们改换男儿的头发。

    林姜问黛玉:“妹妹想穿哪一件?”

    黛玉眼中也是新鲜:“姜姐姐看这件好不好?”

    林姜一看就忍不住笑:果然在每个女孩子眼里,父亲就是第一崇拜的偶像。

    黛玉一眼看中的衣服是件月白色的长袍,衣料甚佳但纹饰不多,颇有一种低调的华贵——特别像林如海素日在家中的穿着的打扮。

    黛玉果然一见就喜欢。

    林姜见黛玉选中了,又回头去看贾家三个姑娘。

    探春选了一件玄色英气的衣袍,裁剪利落,看起来文能挥笔作诗,武能提剑上马,而迎春则一贯的柔和谦让,一直在犹豫,似乎是等着别人都挑完她才敢拿一件剩下的。

    而惜春则目标很明确,冲着一件缁衣就去了,林姜心道:绍王妃准备的也忒全了,连和尚道士的衣服都有,也难为惜春眼尖,一眼就看见了。

    黛玉也回头,见惜春居然选了佛家缁衣,微微一怔。

    林姜就笑道:“没事儿的,你看襄王郡主还拿着道袍比划呢。”

    果然,襄王郡主拿着一件道袍和拂尘,然后认真跟旁边小姐妹说:“这位道友,一会儿记得叫我仙长。”

    旁边的姑娘:……郡主你入戏好快好深。

    绍王妃在旁笑吟吟看着,眼中流光溢彩,似是想起了自己的少女时光。

    旁边的魏夫人眼中也露出怀念,对绍王妃道:“我刚入魏家门时,王妃来见我这个嫂嫂,就是扮做了男儿。当时可把我唬了一跳——怎么小叔子这样唐突,竟然上前来挽我的手。”

    当时就给新媳妇大家闺秀的魏夫人都整不会了:这小叔子咋回事啊!我到底要不要甩开啊。

    绍王妃嫣然一笑。

    “这头发梳不梳随你们,别拘束了去,这不过是玩儿。”自然有些姑娘腼腆或是家里有为难事,不好在外头玩的放肆。

    襄王郡主又是一马当先,找了个嬷嬷跟前坐下:“快,给我梳一个油光水滑的道士头。”

    嬷嬷都被郡主的形容词震惊了。

    既有她做榜样,大部分姑娘还是连发饰一并换过了——横竖绍王府的嬷嬷很有自信,说到时候能给姑娘们分毫不差梳回原样。

    --

    绍王妃摆摆手,就有丫鬟们捧着韵牌匣子过来。

    既然扮作了男人,自然不玩女儿家素日的玩意儿。

    绍王妃在书房主座上坐了,也不用人服侍,自己铺开纸墨:“原想着像他们男人科举似的从四书里抽一句,按着八股破题来写。又想着姑娘们到底读四书的少些,那就还是作诗吧。”

    见襄王郡主要开口,绍王妃就笑:“会的就做,不会的就评。”

    襄王郡主安心闭嘴。

    且说任何一个朝代,开国时必是以武立国,可随着四海安定,能够治国富民的文臣们地位就上来了。

    皇家也不可避免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

    于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哪怕是古板到认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也不会让女儿大字不识做睁眼瞎,总是会请女先生教导识字,读读女则之类的贤书。

    于是在场的姑娘们有不会作诗的,倒没有不识字不会看诗的。

    襄王郡主此时就笑道:“正是呢,我们这等不会做的,还是会点评好坏的——毕竟没吃过肥猪肉,也见过肥猪跑啊。”

    将要作诗却被比喻成肥猪跑的姑娘们:……

    与绍王在京中的霸王名声不同,这位绍王妃在京中名声很好,名望十足,这些姑娘们正可以放心展才。

    只看去年由林姜初入京城之事,扯出了京派与南派的夫人大战,而她只一人反水站到南派夫人那边,就能够压着京派夫人们,就可知她说话的分量。

    姑娘们也很愿意在绍王妃跟前留个好名声。

    这年头又不搞什么相亲,也没有什么自我展示。

    贵族之家联姻除了亲戚间可以彼此了解外,多半就是靠口耳相传的名声,姑娘们名声好了,才能一家有女百家求。

    于是这十多位姑娘,甭管水平如何还是去作诗的多,总要表现一二。走到评诗这边的唯有襄王郡主、迎春和林姜。

    迎春当场就懵了:她原是想不出头躲着的,没想到现在评诗的人这么少,她到这边倒显眼了。

    以她的脾气,想到一会儿要让她把这些贵女们的诗作分个高下点评,迎春就瑟瑟发抖,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她宁愿去作诗那边垫底!

    迎春的手足无措和窘迫被黛玉看了出来,黛玉就温声问道:“二姐姐要不要也来下场试试?”

    迎春如蒙大赦,刚想动步,又不由有些羞涩胆怯地看了一眼绍王妃。

    绍王妃含笑:“技痒就下场,这有什么。”然后目光从黛玉身上掠过。

    这是个能体谅别人难堪的孩子。

    虽说她派来的杨女官还没来得及跟她细细汇报这位林姑娘的举止,但绍王妃只从这短暂的接触中,就觉得这孩子,聪慧过人心思澄澈。

    她相信自己的眼光。

    只盼着她的蘅儿能消了那种怪病才好。

    襄王郡主见迎春跑路,不由撅了噘嘴,看向林姜:“小林太医,这可只剩咱们俩了。”

    林姜笑道:“郡主,这不还有王妃和两位夫人吗?”

    绍王妃这个脾性显然是从小被家里看重当男儿教养的,文化水平绝不差。而魏夫人和吴老夫人又都是出自书香门第,活了这么大岁数,便是不会作诗,于眼界上点评小姑娘们的诗词,也绝对够了。

    她跟襄王郡主,才是在摸鱼的两个人呢。

    好诗不需要穿凿文字,只看诗仙诗圣们的诗词,哪个不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并不是用典越多,用字越佶屈聱牙才是好的。

    有多年义务教育打底,她哪怕不会作诗,但也能看出好歹。

    王妃做了韵官儿,亲手从匣子里拈了韵出来,然后指了座钟道:“作诗得有兴致,也不着急赶时间,就等钟表指到六上头再回来写诗吧,你们愿意在这屋里看看书也好,愿意在院子内外逛逛也好。”

    虽王妃如此说,但姑娘们多半也是在屋里冥思苦想,守着笔墨,随时涂抹。

    另有现去翻诗书韵律的,或是问着旁边好友一二记不清的典故。

    倒是黛玉,走到院中,轻抚梧桐,又看冬景。

    绍王妃看着她走动举止,越发满意——人有没有灵气,实是时刻看得出来的。

    正好趁这个机会,将杨奇儿叫到身边来,主仆俩咬起了耳朵,说的也是黛玉。

    杨女官刚才因为欢喜还摔了一跤,经此一事,倒是更看清了黛玉的处事,此时一一跟王妃细说,主仆两人都面露微笑。

    坐的近的魏夫人能听着,也跟着颔首而笑:这周黎蘅的婚事,何止是绍王府的老大难,连魏家都跟着担忧的不得了。

    此时魏夫人跟绍王妃心情是一样一样的:好姑娘都挑中了,只盼着周黎蘅千万别犯病!

    而吴老夫人坐的远些,正在跟林姜聊家常和医理,老人家久病成医,就许多保养秘诀都上心,林姜也就顺道先给老夫人推荐了下她跟黛玉要编纂而成的医书。

    吴老夫人笑眯眯:“那我可得定下几本。”

    林姜与老夫人说了会儿话,目光一晃,就见黛玉的身影在屋外梧桐树下立着。看着这梧桐,她忽然就想起了潇湘馆。

    不知这一回她还能不能见到美轮美奂的大观园。

    说来从她进宫到现在也有小半年了,却是一面贾元春都没见过。据贾家人说,贾元春是在皇后娘娘宫中当差。

    俱林姜看来,皇后娘娘正是这宫里最沉得住气的一位,当时太后和贵妃给林姜赏赐腊八粥,多少妃嫔跟着一起送被皇上斥责裹乱,而这地位最正最崇的皇后娘娘岿然不动,四平八稳。

    而这位皇后娘娘除了没孩子,似乎身体也很好,除了固定去给她请平安脉外,凤霖宫极少传太医。

    更不曾跟林姜打过一点交道。

    以至于林姜对那位传说中的贤德妃贾元春虽然感兴趣,却从未见过一面——这也加深了王夫人对她的怨言不满。

    贾家自然是拜托过林姜,想请她在宫里帮衬元春一把的,可林姜每回都实话实说,皇后宫里没去过,根本没见过贾女官。

    王夫人心里根本不信这话,只觉得林姜是推诿之词。

    有这样一位皇后,贾元春是怎么忽然连跳数级,从女官做了贤德妃的呢?林姜有点想不明白。

    主要是皇上一看就不是那种会老房子着火为情所困的男人。

    他估计只会为皇位一件事内心如火如荼。

    就在林姜想着贤德妃、大观园这些事儿的时候,就见黛玉往院外走去。

    此时距离绍王妃限韵已然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已然有姑娘打好了腹稿,于是也不在桌前冥思苦想了,也走到院中去边观景边润色腹内诗词。

    院中逐渐热闹起来,不再只有黛玉一人。

    而黛玉看起来似乎有些陷入沉思。

    林姜了解她,这是她专注出神的表现,大概是现在正纠结着一句诗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斟酌——故而黛玉离了逐渐热闹起来的庭院,信步往外走去。

    虽说绍王妃打过包票,但林姜还是不放心,就想着起身跟出去。

    “奇儿,你去瞧瞧林姑娘,不必扰了她的诗性,只在后头看着便罢了。”绍王妃倒是先她一步开口了。

    林姜就见方才立在绍王妃身边的杨女官应了声是。

    她再次感慨:绍王妃真是个细心人啊。

    ---

    周黎蘅从侧门回府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心虚,不知道会不会撞上父亲,今日可是父亲休沐的日子呢。

    且说绍王爷的工作不仅仅是在京中做一霸,他还有一份很正当很尊贵的工作:那就是大周的宗人令,专门负责管理皇室内部事务,手握大周皇室的玉牒族谱。

    各宗亲添了新丁,总要上他这里来报备才算真正有了身份。同时还要负责审判一下皇室宗亲违法乱纪的行为。

    作为太上皇亲弟弟,皇上的叔父,他有足够的辈分和地位担任宗令,也有足够的魄力,把犯了事儿落在他手里的皇族捆起来打。

    而且宗令不是虚职虚位,是有一处很高大上的宗人府衙门供绍王爷办公。

    故而绍王爷也是会出门去打卡上班的。

    只是他休沐时间比较多,基本上隔三日就要歇上一天。而畏惧亲爹的周黎蘅,把绍王的值班表背的滚瓜烂熟,凡是父亲休班,他就往宫里跑——横竖太上皇是许他在上书房读书的。

    今日就是绍王休沐的日子,可周黎蘅还是冒着风险从宫里出来,回到了府里。

    他是为了朋友回来的。

    周黎蘅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因而对宫里的有些皇子的为人,很敬谢不敏。他便是进宫在上书房读书,说得上话来的也只有几个人。

    其中就包括五皇子。

    五皇子的生母亦是宫婢出身,至今还是个贵人,在宫里默默无闻到跟没有这个人似的。虽然都是宫婢,刘嫔生的到底是长子,所以得了个嫔位,而五皇子年纪不上不下,生母却只好止步贵人了。

    五皇子是个静默谦和的脾气,兼之年纪相仿,周黎蘅跟他的关系就不错,算是皇子里最亲近的。

    然而皇上这些个皇子,全都是物竞天择长大的,没人教也把丛林法则那一套学会了,天生就会跟兄弟们争夺,夺取父皇那微不足道的宠爱和看重。

    像是一群饥饿的小兽争抢美味的鲜肉一样。

    五皇子出身在皇子里也算中等偏下的,但他为人聪颖功课颇为不错,尤其是一笔字写的绝佳,皇上对这个儿子还算是比较有印象,逢年过节还会把他宣了去当代笔,写点福啊寿的,分赏皇亲国戚和功勋大臣。

    就这样一点点的另眼相看,加上绍王世子与他关系不错,就造就了五皇子被兄弟们敌视孤立的状况。

    事情还要从一本书说起。

    除夕那日,皇上给超过十二岁的儿子们每人发了一部新书,名为《周氏文赋》。

    该书的作者们来头极大,就是大周开国太、祖至太上皇这五位帝王——皇上赶在年前命史官将先祖们的诗文搜集了一遍,命宫中书局刊印出来,当做新年红包发给了儿子们。

    这份新年礼还附带了作业:皇上命儿子们通读先祖诗文,并将祖辈们用过的典故都在书中批注出来,待二月中旬祭天大典后,皇上要亲自检查的。不但要检查书籍还要口头考试——防止皇子们找老师们做枪手代笔。

    所以这个年,皇上过得挺好,皇子们却都过得不甚好,每日沉浸在对考试的紧张惶恐中。

    皇上大撒手惯了,对儿子们的功课一般不理会,只是谁的老师来告状就打谁,这回忽然布置了功课,皇子们当然都牟足了劲儿要表现一二。

    五皇子也不例外,这一个多月,他认认真真的翻阅了无数的书籍,认真抠每一个典故,把先祖的诗集们都要盘出浆来了。

    他下了大心血和功夫,也渐渐自信起来,到了父皇考问那日,就算不是榜首,也绝不会拉胯。

    然而就在皇上要查功课的前一天,他发现父皇赏给他,他也认真批注了一月有余的《周氏文赋》不见了。

    当时五皇子整个人都仿佛冻住了一般绝望。

    他不是没想过兄弟们可能会阻挠使坏,所以他连自己贴身太监都没告诉,只把自己屋里设了八九个上锁的柜子,每天要离开屋子出门时,都随机选一个柜子把书锁进去,钥匙自己拿着。

    可今天,他不过去给母妃请了个安,短短半个时辰的功夫,回来就发现他藏书的柜子被人撬开了,里头的《周氏文赋》已经不翼而飞。

    他觉得身上的血都凉透了。

    他简直不敢想象明天父皇会怎么斥责他:哪怕偷书的贼人必然有罪,但丢了书就是他自己无能。连一本书都保不住的人,父皇来日怎么会相信他能守住江山?

    父皇得知此事,多半会问:那来日你把我大周的玉玺也丢了怎么办?

    而今日上书房早课完毕,周黎蘅都未见五皇子,就特意来寝宫寻他,怕他是病了。

    谁知一进门就看到眼睛通红坐在地上的五皇子。

    周黎蘅在弄清事情原委后,就知道五皇子为何这样绝望了。

    御赐的书不比外面市卖的书,买一本补上就行。宫里书局刊印的都是特制的绢和纸张。

    皇上年前这批《周氏文赋》印了一百本,除了二十本是罕有的白玉纸,其余八十本用的都是普通的韧竹纸,大臣们都未得到白玉纸,六部尚书也只收到了竹纸版本。

    故而此时五皇子想淘换一本皇子的白玉纸版本,都没处弄去。

    周黎蘅对皇室的斗争又是觉得心寒又是无奈,忽然想起一事,就安慰五皇子:“我家里倒是有一本白玉纸的《周氏文赋》。”

    那二十本白玉纸书,除了皇子有资格得到外,绍王爷当然也有资格荣获一本。

    而且绍王爷还不用被皇上考试。他本人也不爱看先祖的诗,所以直接就扔到作为藏书之地的外书房去了。

    五皇子简直是绝望中抓住了一根希望的稻草,在问清楚绍王收了御赐的书,连个署名也没写的时候,他心中终于又燃气一丝希望的光:只要有书,只要有书他就能通宵默写出所有的批注。

    那些典故在这一月内已经被他背熟了,通宵写一遍就是。

    周黎蘅顾不得对父亲的畏惧,立刻出宫回府,准备给五皇子拿书回来救急。

    希望不要碰到父亲吧,他在心里祈祷,毕竟那连名字都没有的匾额都没挂的外书房,平时从来没人,父亲想来也不会过去。

    为了不发出动静,周黎蘅连小厮都没带,孤身一人就往闲置外书房走去。

    ——

    两人照面的时候彼此都愣住了。

    于周黎蘅是再没想到这外书房居然有人,于黛玉是没想到有姑娘跟自己一样也晃悠到外头来了——也不怪黛玉错认,今日姑娘们都换了男装,她又想诗想的入神,猛地与一个锦袍少年打上照面,也只当有别的姑娘也走出了庭院。

    而接下来再看清对方面容的时候,两人又俱是一怔。

    黛玉纳罕心道:今日来绍王府的姑娘,她虽还未一一说上话,有的人面容记不太清,但这样一个璀璨如明珠的出挑之人,她没有道理会不记得啊。倒是再一细瞧,发现眼前人有六七分绍王妃的模样,一看便是至亲,黛玉心下就解了疑惑,想来是王妃的娘家姑娘刚过来吧。

    而周黎蘅也发怔:人人都说他是京城第一美少年,可俱他看,自己只不过随了母亲的好容颜,倒是眼前这位少年,虽看着纤弱些有女儿之态,但气质之出尘,为他见过的人物之首!自家什么时候多了这样一位少年?又能随意出现在外书房,难道是家里世交之子?

    因两人都是聪慧之人,一怔之后,都非常迅速的把自己脑洞圆上了。

    只是这圆的差大了!

    倒是比黛玉慢半拍出门的杨女官惊呆了:她几乎以为自己眼花了。

    难道是自己今日幻想世子爷世子妃的将来太多,所以出现了幻觉?不然本该在宫里待着的世子爷怎么会忽然出现在她心目中的世子妃对面!

    她脑子运转不能,只知道万不能出声惊动了人,就把自己往山石后面一塞。

    而脑子运转良好(虽然方向错了)的黛玉和周黎蘅,则是各退了一步。

    然后两人同时开口了。

    周黎蘅自觉作为主人家,并不自恃世子身份,主动起手行礼问好:“这位世弟……”

    黛玉则觉得作为客人,对绍王妃的亲眷自要客气些,便也开口:“这位姐姐……”

    一声称呼过后,两人俱是傻在了当地。

    周黎蘅震惊:这是位姑娘!!

    黛玉更震惊:这是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