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论影视剧在后现代网络文化语境中的理性前行

厉震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最新章节!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标志性的新型文化形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而产生。作为具有鲜明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产品,网络文化因其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多元化、虚拟性及草根性,以相当的速度和规模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力量。网络文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交流时代,在不同文化形态打破地域和时空进行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多元性、反叛、解构等色彩的后现代网络文化语境得以构建。后现代主义的突出特点即对于现代主义和传统做出种种批判和解构,反对统一性和整体性,提倡独立性、个性化,这正对应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信息的零散化、片段式、抓取式的快速接收和发布,不漏痕迹的复制、搜索和修改,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和简易性符号化的语言表达以及趣味性、调侃式、风格化的思维模式。全媒体时代日益成熟的网络文化语境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与影视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话语之间进行着文化博弈,突出表现在近年来影视剧在创作题材、价值趋向及文化态度等方面对网络文化的吸收借鉴。但与网络媒体所提供的相对自由开放的公共空间不同,影视剧作为具有“精英文化”属性的主流媒体,在后现代网络文化语境中,其创作是对网络流行文化的带有批判性的吸收和反思性的借鉴,始终保持着相对理性的前进方向。

    一、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流行娱乐因素——影视剧的亲民良方

    情景喜剧是后现代文化的突出代表。2006年初,改编自网络原创作品的同名武侠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在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热潮与不菲的广告收益之后完美收关。之后该剧又在各大地方电视台进行多轮播出,时至今日在一些电视台的剧场时段仍可见其身影,观众百看不腻。此剧的编剧宁财神,不仅是知名的网络写手,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网民,对于网民观众的心理期待有着本质性的了解和掌控。

    也正因本剧所表现出的鲜明的后现代网络文化特征,才使其创造出电视收视率高的历史新高,赢得平民观众的广泛青睐。

    在《武林外传》中,网络时代的时尚、流行文化元素被大量地改造与使用。对当下的网络笑话、影视文化及广告等的拼贴与改造,使之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首先在人物的塑造上,为了突显武侠人物的特征,剧中人物的名字大多来自对经典武侠小说的人物名字改编,如郭芙蓉与《神雕侠侣》的郭芙只一字之差,李大嘴与《绝代双骄》中李大嘴同名,祝无双与《神雕侠侣》中陆无双极为相似等。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生活在七侠镇的同福客栈中,跑堂的白展堂,被称为“盗圣”却胆小如鼠;打杂的郭芙蓉,刁蛮泼辣心地善良以一招“排山倒海”见长;会算账的吕秀才,喜欢无时无刻卖弄学识;客栈老板娘佟湘玉,小气抠门,刀子嘴豆腐心。剧中这些“江湖”上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标志,他们不像是以往武侠小说中出现的绝世高手,此“江湖”也非彼“江湖”,它没有血雨腥风打斗杀戮,而是被后现代文化解构了的一种世俗化的“江湖”,在这个“江湖”中更多的是在人间冷暖和酸甜苦辣中经历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剧中人物的语言特色尤为突出,大量运用了方言和网络式的无厘头语言,如“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那是你口重”、“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呢”、“那是我懒得动”,这些语言都带有明显的后现代网络文化特征。这种戏谑性的网络语言因其生活化、时尚感和先锋性,极易引起青年网友观众的共鸣,取得了良好的喜剧效果。其次在叙事内容上,《武林外传》削平了深度模式,采用个性化的小故事。平凡的主题,琐碎的故事,各剧集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有时又借鉴古代武侠章回体小说的叙述模式。剧情中还时不时地出现对于当下热播的综艺节目的戏仿,如模仿中央台游戏竞赛博彩节目《开心辞典》的桥段:吕秀才和莫小贝坐在桌子两侧进行智力测验,王小丫的经典语句“你确定吗”被数次套用,使观众不禁失笑,另外还加入了“亲友热线”和“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的测验手法,幽默风趣。

    剧中在同福客栈举行的“鸡选美大赛”中,主持人的标志性串词和官方式的腔调无意中将早年央视春晚的主持人作为娱乐的笑料,在“鸡选美大赛”的比赛过程中还加入了有失公正的裁判和选手贿赂主办方的桥段,是对某些娱乐节目的操控黑幕巧妙而辛辣的讽刺。不仅如此,一些与网友和青年观众的娱乐生活息息相关的《非常6+1的》和《超级女声》等综艺娱乐节目都经过包装改头换面出现在剧中,大大地增加了本剧的看点和吸引力,准确地抓住了观众的娱乐诉求和审美需要,获得了绝大多数青年人的青睐。再次在该剧的包装上,片头的三行字“兄弟,好久没见,你去哪了”、“我去了江湖”、“江湖在哪里”都采用了MSN式的对话方式。接着便是经典的windows的开机音乐,配有山水画形式的江湖桌面出现,鼠标移动点击桌面上的窗口,特色各异,滑稽古怪的剧中人物跃然出现。这样的“开机”过程对于经常泡在网上的网友们再熟悉不过,看到这样标志性的画面出现在电视上,一方面这使特殊的网友观众群体极易产生在电视媒体上对于自身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又巧妙地增加了该剧的趣味性。

    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型情景剧,《武林外传》形式上的独特性和表现手法的新颖性,无疑是在后现代网络文化语境中,电视剧创作对网络文化元素进行理性吸收与消化的表征。网络文化鲜明的娱乐化大众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电视剧作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可为空间。当大众对各种宏大叙事产生诸多敬畏和怀疑,当平民观众对一成不变的叙事体系发生微妙的抗拒,网络流行文化的出现,用其娱乐性、亲民性、通俗性和大众性消解了电视剧作与普通观众的隔阂,正如《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在一次采访中说道:“武林外传的趣味,就是上网人的趣味。”可以说“《武林外传》完成了向网民观众展示后现代文化魅力的任务,将网络语境和电视媒体完美的熔为一炉。”

    二、后现代网络文化中缺失的文化正义——影视剧的价值议题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全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文化逐渐蔓延于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既对大众的传统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又同时对社会、文明和人性等诸多方面构成极大挑战。“网络文化解构着传统的中心话语霸权,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间泾渭分明的差异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被消解,一切权威和高尚的事物在此被调侃、嘲讽。”我们不得不承认,被深刻打上后现代烙印的千变万化的网络文化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平台,但也因其对于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的过度颠覆,对中心和权威的大肆消解,对传统道德规范的屡屡触线,使影视剧的创作者产生不可避免的担忧和严肃诚恳的反思。

    以电影《搜索》为例,该片是导演陈凯歌对于网络生活所带来的种种积弊的探索与思辨。在一个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逐渐下降的媒体生态环境中,网络的深入与普及为草根阶级和普通大众开辟了新的公共话语空间,传统意义上知识精英的中心话语地位逐渐被普通网民取代,在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得到极大的满足的同时,多重趣味与价值取向的意见主体开始形成,于是缺乏健全监督与管制的自由网络环境,成为多种话语姿态及各类大相径庭的价值取向肆意发酵蔓延的温床。电影讲述了原本美丽善良的白领叶蓝秋得知自己患有癌症不久于人世,从医院出来乘公交车途中由于心情低落恍惚没有给老人让座,又言语失态,而被电视台的实习记者拍下公之于众。接着叶蓝秋的“不让座”事件被无限放大,网友们纷纷自觉加入道德批判的行列群起攻之,叶蓝秋的身份证、儿时的照片、家庭住址等在一片哗然之声中被公开曝露于网络之上,一个本分纯净的女子在网络暴力的批判和鞭笞下最终走向死亡。

    至此,影片《搜索》引出一个在当代网络文化畅行无阻的社会,影视剧所探讨和反思的网络暴力与道德失范的议题。首先,网络文化的积极性无可厚非,网络公共空间对虚拟性匿名性的公共话语权的极大满足,使广大网民人人都拥有了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监督者的身份。“人人皆记者”、“人人尽能言”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使普通公民发挥了监督监察的效用,增加了公共事件的透明度,推进着现代社会的民主进程,是现代社会文明不断发展完善的标志。但其次我们也不得不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所催生的问题和弊端。具有大众性、批判性和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在不断商业化的同时,加剧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失范现象。在影片《搜索》中,主人公叶蓝秋因“不让座”这个看似与社会公共道德相抵触的新闻事件而走红于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红人”。叶蓝秋的同事在网络上公开其身份,传统媒体借助网络推波助澜,她在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被无限放大,现实事件的本质逐渐被掩盖被转化,随着事件的不断扩大化,叶蓝秋化为一种网络符号,与网民的审丑、臆想、偷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作为网络中的虚拟商品被消费,经受着网络暴力无情残酷的摧残和打压。可以说,舆论暴力的隐患被埋在网络文化的土壤之中,个人的**失去了应有的庇护,强大的网络追捕和人肉搜索使被至于网络事件焦点的当事人无处可逃,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炒作信息使其在一夜间成为人民公敌。网络暴力的影响也直接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这在叶蓝秋到保姆介绍所后所受到的歧视谩骂中展露无遗。这些从农村的到城市中讨生活的保姆们在叶蓝秋面前的自身道德优越感骤然提升,拒绝之词理直气壮。“在这里叶蓝秋被无法掌握社会各种稀缺资源却唯独还掌握着道德资源的民众包围了。”她的正常生活受到前所未有的干扰与攻击。正如影片的宣传语所说,“叶蓝秋宛若南美洲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发了一场发生在中国南方都市里的‘南太平洋风暴’。因着偶发事件,相关与不相关的人物,他们的**被曝光、放大,各自的命运都有了不同的走向。”“在当事人缺席的法庭,围观者成了法官。”在这个开放自由的网络空间里,网民们所关注的不是叶蓝秋本人,不是“不让座”事件背后的道德失范,而是这件事所能带来的观看效应和心理满足,各方意见群体将自我的利益诉求巧妙地添加在对于网络焦点事件的意见表达中,而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和虚拟性,在匿名保护伞下不用承担任何话语责任的网民围观群体逐渐庞大,与其说叶蓝秋死于对疾病的恐惧,不如说她死于网络暴力。

    “民众的意见表达显示出精神分裂的表征,它在非理性、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之间剧烈摆动,一方面探求公共事件真相,但同时无力过滤攻击性话语,带有浓厚的暴力色彩。”网络暴力的出现及网络文化中价值取向的误区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成因。“当代中国社会,社会阶层逐渐固化,社会公众间彼此缺乏信任,法律无法贯彻到底,于是道德就从一种私人自律变成一种公共利器。”加之网络的便利性所带来的非熟人社会中公众的义务与责任被切割,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渐缺失退化。于是在“叶蓝秋事件”中,围观的普通网民都自诩高尚道德的道德卫士,肆无忌惮的谩骂与声讨满足着人们的“群愤”心理,以廉价的方式占据了一个道德制高点。影片深刻探讨了在后现代网络文化中人性的异化、真诚的缺失,网络所提供的高科技和多种便捷的通讯手段表面上使人们联系更加密切,实质上心灵疏离真情难觅;网络所带来的盲目性也让参与其中的普通大众手握道德的利剑,肆意释放着自己的激进情绪,以正义凌然的正义者自居,但道德批判的基础——真实却无人问津。在影片《搜索》中,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电影媒体对网络新媒体的拷问与质疑,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对后现代网络文化正义缺失的揭示与归正。

    三、影视剧在网络文化中的“为与不为”——影视剧的理性选择

    后现代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着种种批判和解构,个性化、娱乐化、平民化的姿态改变着传统文化的传播态势和文化结构,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和进步性。但过度的反对理性,反对同一性,对信息商品过度的消费和庸俗化,也同时使得网络文化在前进的过程中弊端尽显,极易陷入难以前行的泥潭。因此在日渐成熟的后现代主义网络语境中,影视剧的创作关键是要在对其大胆逢迎和谨慎小心之间作出理性的权衡与取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电视剧《武林外传》就是网络文化语境和电视剧的完美融合的典例,之所以在网民与青年观众中获得极大好评,其成功在“有所为”:《武林外传》理性汲取了网络文化中的文化优势,充满后现代网络文化色彩的剧情、人物与对白及对武侠剧与古装剧的合理借鉴与解构,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代人释放压力缓解情绪提供了良好的渠道。电影《搜索》以严肃的态度探讨了网络时代的网络公共空间由于缺乏管制和大肆商业化下的网络文化弊端。这是创作者社会观察力和文化自觉的体现,也是电影媒体对“网络搜捕”的妄行道德惩戒和拒绝理性的深入思考的反思,是对网络正义的召唤和对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归正。但换言之,《武林外传》也不是没有自身的缺陷,比如有一些网民提出其语言过于网络化,过于随意,剧情也过于戏说;还有一些非网民的电视观众因为不了解某些网络事件背景,因此无法理解剧情。因而,应当正确面对和处理网络文化与影视剧进行相互融合之间的矛盾,比如影视剧对白应该尽量避免引入一些不成熟的网络流行语,既能避免非网民观众的排斥与反感,又有助于保护语言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其次作为官方性的大众媒体,电视媒体应该充分考虑到对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的观众的人文关怀,尽量避免大量输入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文化鸿沟”,进而导致文化歧视和受众流失。电影《搜索》对社会文化问题进行的深入探讨值得尊敬,这样的不断探索与思考不外乎是社会进步的精神来源,但是在多媒体共存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作为带有“精英文化”性质的电影媒体在对于网络文化的反思过程中,对其内容和话语姿态的把控略显欠缺,由对“电影真实”的盲信继而产生对“网络现实”的拒斥,有学者质疑“《搜索》是由电影‘自恋’引发的,对网络新媒体展开的秘而不宣的道德挟持”。因此,一言以蔽之,影视剧创作在后现代网络文化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是站在文化、受众和媒介属性的多重层面,力求达到共赢的理性之举。相信随着文化的逐渐成熟,影视媒体在后现代网络文化中定能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