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浅论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

厉震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最新章节!

    电影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文学与电影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大问题:电影能够为文学带来什么?文学能够为电影带来什么?”

    从世界电影发展史角度来看,在电影默片时期,如大卫·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便从T·F·迪克逊的小说《同族人》获得片断似的素材;在好莱坞黄金时代,《呼啸山庄》、《茶花女》等各国经典名著更是都被成功改编,陆续被搬上银幕,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扩大了原著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也提升了电影自身的内涵与艺术质量。而就中国电影发展进程着眼考虑此问题,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亦是如此亲密。就以蜚声世界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们的创作为例,《一个和八个》、《黄土地》、《霸王别姬》、《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站直咯、别趴下》等代表作品,无一不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张艺谋便曾表示:“看中国电影繁荣与否,首先要看中国文学繁荣与否。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如果拿掉这些小说,中国电影的大部分都不会存在。”由此,二者关系,可见一斑。

    倘若说,电影之前对文学作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古典名著或现当代小说名家名著上面,那么,梳理近几年呈现出的影视剧作品不难发现,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这样的一种“传统格局”早已被重新“洗牌”,网络文学早已以一种“另类”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汇入戏剧影视文学。

    “就在转型期的文学出现表征危机和失语焦虑时,计算机网络从低垂的文化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它那新奇的信息处理方式、快捷的媒介传播形式和自容宽容的虚拟空间,一下子吸引了文学目光,让困顿中的文学顺应时势地找到了一个超度苦海的‘诺亚方舟’。”当然,就网络到底是文学的救星还是克星,至今仍有争议,但无论如何,这样一种文学新形态无疑已经存在,且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就此问题不再展开讨论。但如何对“网络文学”进行界定还是有必要的。

    目前,关于“网络文学”的认识和评价,观点是繁杂的、不统一的。在此,仅选取一个比较折中的概念,“网络文学特指网民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且首发在互联网上,具有在线、线下等多路径传播方式的新型文学,它在媒介载体、创作方式、传播方式、文学体制等诸多方面都已与传统纸质文学有了较大区别”。接下来,便对网络文学在中国的产生及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之路进行一番简要扫描。

    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从1998年3月22日到5月29日,用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分34集在网络上连载。作品一经发表,立即受到网民拥戴,“轻舞飞扬”也成了当时最风靡的大众虚拟偶像。如今看来,《第一次亲密接触》可谓华文网络小说的鼻祖。而自2000年,其改编的同名电影《第一次亲密接触》也开启了中国网络文学(网络小说)的影像改编之路。在随后的十二年里,也涌现出了一批此类影视剧改编作品,诸如《蓝宇》、《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泡沫之夏》、《宫锁心玉》、《千山暮雪》、《步步惊心》、《裸婚时代》、《美人心计》等,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火热地呈现在荧幕上。更值得注意的是,同为“第五代”的大师级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也相继相中网络小说,进行电影改编。2010年,张艺谋将网络作家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成电影;2012年,陈凯歌将由网络作家、编剧文雨在2007年发表于晋江文学城的《请你原谅我》改编而成的《搜索》搬上银幕(《请你原谅我》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部网络作品入选“鲁迅文学奖”的小说)。然而,网络文学缘何越来越受到影视剧改编的青睐,成为荧幕新宠呢?它究竟有何魅力,有怎样的改编优点呢?

    上文已经提到过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也提到了张艺谋对文学和作家的感谢“宣言”,而今这样的来源渐渐窄了,好多导演,包括张艺谋在内,都在为“剧本荒”而苦恼不堪,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库存强大而又贴近现实的网络小说便成为影视剧创作改编的新鲜源头。而就网络小说自身而言,首先,作品本身集聚人气,拥有较为广泛的读者基础,在互联网上,动辄便有上百万、千万,甚至更高的点击率,由此也催生了一批知名的网络写手、作家,好的网络小说已经过受众考验,再结合网络作家的超高人气,这就为影视剧的改编增强了“安全系数”,预先锁定了一批观众,也为影视公司的前期宣传节省了开支。如《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它是赵薇导演的处女作,亦是由一部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自开机一刻便受到外界关注,未拍先火。

    再者,网络小说类型多样,从古装到现代,从穿越到现实,从校园爱情到职场较量等,可谓应有尽有,这就让不同类型的影视剧改编成为可能。另外,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和草根话语更是使其有了难能可贵的“接地气”的优势,更有利于大众传播,有利于获得观众支持。当下我们面临一个后现代逻辑的语境,“后现代主义的全部特征就是距离感的消失”,网络文学生动直接地印证了在当下转型期的这一特征。“网络文学摒弃了传统写作对生活提炼和升华的观念,正在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呈现’出生活的‘原貌’,在结构、语言、题材上都最大限度地向生活靠拢”,“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大众文艺形式,不但弥合了高雅艺术与大众文艺之间的鸿沟,并且也完全改变了艺术与大众的对立关系,将读者介入作品的方式由原来的静态接受发展为双向互动”。由此,网络文学的读者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变成了“合作的创作者”。例如,中国首部青春题材互动电影《PK.CO》,从网络文学竞赛与电影题材的选定、小说到剧本等阶段便都由网民投票决定。而知名网络作家、编剧六六也表示,喜欢泡在论坛发帖写小说,每写一段就会有同步看帖的网友跟帖鼓励或拍砖,就这样在网络论坛上,不断接收网友读者信息,最后完成作品。

    改编是“通过变化或调整使之更时适或适应的能力——也就是把某些事情加以变更从而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造成变化,以便调整的更恰当”。就网络文学的戏剧影视改编而言,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作品问世,也有失败的作品涌现。《王贵与安娜》、《蜗居》、《裸婚时代》等收视火爆,走红全国,并引发巨大的话题争议,得到至多关注。而根据明晓溪同名作品改编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因雷人的剧情和粗糙的演技,招致骂声不断。明晓溪的粉丝更是表示,要是喜欢明晓溪,就不要看这部电视剧。

    就网络文学的戏剧影视文学改编问题,下面将具体到作品,以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和陈凯歌的《搜索》为例进一步展开分析。

    小说《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一段20世纪70年代的爱情故事: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分不好,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英俊又有才气的军区司令员之子老三却喜欢上了静秋,甘愿为她做任何事。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小说《山楂树之恋》的整个环境氛围和情节构造倒是和吕乐导演2003年执导的由舒淇、刘烨主演的《美人草》,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部影片有相同的时代印记的,那就是“文革”。中国的这一特殊时期,给当年的很多人留下伤痕,那是一段有太多承载的时代。而那个时代也给予中国电影创作更多素材和启迪,给予很多故事特殊的环境背景,让故事的发生更加有了依托。《山楂树之恋》单从故事看,就是帅气完美而又毫无保留的付出的男主角和年轻美丽而又懵懵懂懂的女主角的分分合合的爱情故事。之所以如此备受宣传,也是因为主打的“纯爱牌”,而不计较得失的付出和守护与猝不及防的死亡恰恰是“纯爱影片”的关键部分。试想一下,如果老三和静秋的爱情脱离了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那它与一般的韩剧和日式纯爱电影也不会有什么区别了。

    影片一开始就用字幕的方式交代了时代背景“文革”,之后也出现了很多体现时代感的情节,比如排练革命舞蹈等,但这些细节处理的很弱,无法深刻感受到时代所带来的命运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张艺谋也自曝很多细节都拍了,但是又剪掉了。按照导演意图,弱化时代、突出人物,故事线条简单,这样一来就使得电影较原著更加纯爱。“在电影改编中争论最多以及在改编过程中最难于把握的莫过于忠实与创造的关系。”在此,主要从人物和情节两方面分析。

    老三,无论是作为一个文学人物,还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他都是一位完美至极的男主角,演员窦骁在解读这个人物的时候给出的定义也是“情圣”这样的一个词汇。在人物塑造上,首先就是要遵循真实性,可是经过主人公静秋生活原型熊音的记忆承载、小说原著作者艾米抱着对老三的热爱进行的二度创作,老三已经变得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这也引发了一些读者的质疑。艾米自己也说在创作的时候多次都要哭晕过去,都是其丈夫(小说中成医生的儿子)代笔,当然,作为事件的经历者,他提供的文字或许对张艺谋创作有更多帮助。但不管如何,这都是可以接受的,以女性视角去塑造男主角,必然投入了她们对完美人物和爱情的向往成分。

    老三注定是让女生和男生都喜欢的角色。银幕上的静秋是最被原著作者艾米所诟病的,原著中的静秋体型丰满,充满诱惑,但性格忧郁。电影中的静秋则多了一份青涩和明媚,笑容下也透着爱情滋润的甜蜜,多了一丝可爱。张艺谋多次说在选在静秋一角时,一开始是按照原著形象挑选的,可是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追求电影银幕对艺术的要求——注重五官。最后可以发现,这还是符合当代上镜审美的,不失为一种合理的电影化处理。

    对长林、长芳和叶老师等人的弱化处理是有点可惜的,这些人物涉及一些主干情节也随之削减,减弱了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剧情构建上就很容易会显得突兀。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把握情节对解析人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电影在改编的过程中,也对一系列的“细节”做了有效的渲染或增减。“树枝牵手”:原著中,老三和静秋一直是手牵手走在黑夜的,并且老三背着静秋过河,只是静秋“尽力不让自己的胸接触到他的背”。电影中导演处理的更加纯情,静秋不肯让老三牵手,老三用树枝牵着她过河,只是两手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最后牵到一起。随着两只手的靠近,初恋的感觉也自然体现出来。用树枝牵手也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浪漫。想必看到树枝掉地的时候,很多观众也会为老三的这点小聪明逗笑;“编制金鱼”:静秋用塑料线编织了一条金鱼送给老三,并给他扣在钥匙圈里。静秋在编织的时候,魏芳就在不断询问她有没有“找到组织”,静秋不答,只有害羞的表情,恋爱的心态可见一斑。这一小道具也强化了静秋对老三的感情。在老三用刀子割自己手臂的时候,金鱼也沾染了一滴血,观众从这个镜头仿佛已能感受到,这样的一段爱情是要走向悲剧的;“隔河相拥”:老三和静秋隔河拥抱的画面可谓是影片中最纯美的镜头,当两人用手比划拥抱的姿势,加上两人脸上流下的泪水,这样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凄美场面必然让观众感动。其间静秋在比划之前,还环顾了本就空旷的四周,这一细节也很好的衬托了人物心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体会到那个时代对人性的压抑;“那一夜”:从小说到电影,最大的改动就是对性的处理,尤其是在这一场戏,是改动很大的。张艺谋自己曾谈到,电影不同于文字,要把握好尺度。看着电影中两个主人公仅仅是抱了一晚上,很多人觉得不够,甚至也有评论说这让人物心理层面的戏剧感弱化很多。结合影片改编,整个影片走纯美路线,若在此处渲染色情,就显得突兀。两个年轻人,懵懵懂懂的紧张地过了一晚,这个感觉的拿捏还是对的;“变魔术”:在医院里,老三给静秋洗脚的场景必然又让一群女观众拿出面巾纸。老三在打水的时候看着别人有一个印有山楂树的盆子,立刻也给静秋买了回来,还在静秋面前大展“魔术”,这一点也是很窝心的。

    病重的老三依旧是幽默的,体贴的,无微不至的。试想,这样的男生,女生怎么不会爱,也难怪静秋说道“认识你,真好。”这个脸盆很有意思,也点了“山楂树之恋”这个题目。

    张艺谋把影片落脚到一个字,就是“纯”。无论在故事上、节奏上、影像风格上都化繁为简。电影着重于两个人的描写,可惜的是限于篇幅和时间限制,对其他人物弱化以及剧情删减太多,主人公相恋过程也处理过快。采用字幕的方式推进剧情发展。一开始用文字交代背景,接下来,两主人公命运的推进和感情的分合也多是靠字幕承上启下,以至于影片前20分钟基本都是老三和静秋对台词的场景。这样的处理不免有一种“片段化”和“断裂感”。前半部分就略显沉闷和不完整。

    就《山楂树之恋》而言,从小说的火爆,到电影的热议,“山楂树现象”持续火热。

    个人的情感叙事颠覆了历史性叙述。究其原因,是它演绎了一个纯爱的年代,而恰好的是,这个年代早已走远。每个男人都想娶静秋,每个女人都想嫁老三。这段“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传达给受众的正是一种“成全”的观念,它恰好触动了受众早已失去感动的神经。这部电影在当年也取得了1.4亿的票房,创造了国产文艺片的票房新纪录。

    张艺谋之后,同为“第五代”导演的陈凯歌也相中网络小说。2012年,陈凯歌导演的《搜索》可谓网络文学戏剧影视改编的一次“升级”,因为电影不仅仅改编于网络小说,它更是“探讨了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聚合之后形成的对个体的双倍挤压,探讨了传统文化和网络结合起来对个体的影响”。电影改编自文雨的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又名:《网逝》)。文雨是晋江文学城的签约作者、编剧。从2003年开始在晋江文学城设立专栏发表作品。曾在首部多线互动手机小说《我读过你的邮件》中与另外两位晋江写手安宁、吴小雾进行联合创作,文雨负责的是“黑色路线”,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现实主义”,而她创作于2007年的《请你原谅我》可谓“黑色路线”的代表作。小说共计10万字,直面网络时代的话语暴力问题,表现了对媒体伦理道德的反思,对爱与生命的态度,“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刚刚拿到死亡通知的美女叶蓝秋在公车上不让座的时候,无所不在的网络媒体说,这是必须讨伐的行为,于是,叶蓝秋死了,于是,网络说,记者陈若兮必须承担责任,那么,正义呢?”与之前一贯的历史叙述、文化批判相比,《搜索》是陈凯歌导演从“贵族”向“草根”的一次转身,着实不易。其实,追溯看来,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第五代”中,陈凯歌其实是最早与网络发生密切关系的,早在2005年,他的《无极》便被恶搞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搜索》没有以往华丽或恢弘的视觉效果和场面,转而是流畅的交叉剪辑与跳切,并让电影显得十分时尚。

    《请你原谅我》小说本身是比较“黑色”的,但是电影在改编上使其“阳光”了许多。例如,就人物而言,小说里叶蓝秋在黎明看日出的时候被强暴,然后失足掉下山后死亡;陈若兮坠楼;喜欢叶蓝秋的医生想通过手术加害莫小渝。而在电影中,这些都被“光明化”,对此,陈凯歌表示:“我只是想我的电影能提供一点正面的能量,让大家有一点点盼头。”除此之外,陈凯歌尽量忠于原著,连原文中有些文艺腔的人名也没有改动。电影的主要的人物情节基本都是照搬原著,并未做大幅度的改动。这种处理一方面有着较为完整的人物框架和情节走向,给电影的拍摄省了力,但是另一方面也成为某种束缚,毕竟,这让网络小说的先天不足也被带进了电影中。

    《搜索》最后的票房成绩超过《山楂树之恋》,成为国产文艺片的新标杆。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口大片引进量增大,国产片相对惨淡的情境下,《搜索》的票房成绩已是不俗。更关键的是电影让人进一步思考这个网络化社会,网络在提供给人们诸多自由的时候,也使得人们陷入了无序狂欢。网络也让这个时代生了一种“病”:

    网络上的你一言我一语便累积成了一个事件,人们越来越被情绪化驱使从而少了深入了解真实的机会。“在《搜索》中,陈凯歌关注现实,咀嚼思考现实,把现实化为自己的经验感知,化为影像的表达和悲悯达观的现实批判,其创作意向值得肯定,值得关注。”最近,《搜索》也已被确定代表内地冲击奥斯卡,对其结果且拭目以待。

    网络文学与影视剧从2000年起,经历了“初次牵手”、“探索交往”和“全面开花”三个时期,据其发展现状,未来“联姻”的可行性依然很大,我们有理由相信两者的碰撞能更加刺激编导的神经,为影视剧创作注入鲜活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