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4-2023)最新章节!
要点透视
在增长阶段转换期,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具有长期趋势性的变化迹象和苗头,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集群增长日益放缓,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主导产业集群快速成长。这种分化符合追赶型经济体类似发展阶段的一般经验。
当前我国传统重化工业产业集群面临的任务是通过去产能“瘦身”,大力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提升装备水平,使供给水平与新的需求水平和结构相匹配。新兴主导产业集群面临的任务是通过提升竞争力“长大”,加大创新投入、快速实现产业化和抢占国际制高点。
产业政策应由选择性、倾斜性向功能性、普惠性转变,由过去政府“相马”、给予优惠扶持,转向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行“赛马”,清理规范各种产业、区域的倾斜性优惠政策,建立有利于要素流动、市场统一、公平竞争的功能性和普惠性产业政策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期,产业结构内部发生了哪些具有长期趋势性的变化迹象和苗头?这些变化是否符合追赶型经济体类似发展阶段的一般经验?新形势下结构调整如何实施,以完成增长动力接续?
近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要素比较优势变化和需求升级,要求产业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构筑新的中速增长平台需要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盈利模式,即需要实现主导产业集群的升级、传统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和产业技术的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期,产业结构内部发生了哪些具有长期趋势性的变化迹象和苗头?本部分将从分行业的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研究产业结构变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行业销售利润率的分化与趋势
销售利润率从流量角度反映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生产经营的可持续性。由于统计原因,下面主要分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变动情况。
从趋势上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近年销售利润率大幅下滑,主要是重化工业,包括煤炭、铁矿石、化工、钢铁、有色等行业。在2002~2007年的上一轮繁荣周期,这些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大幅上升,但近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生产经营困难,未来面临深度调整。从国际经验和长期趋势看,这些行业的需求历史峰值临近。由于2008年大规模刺激计划,这些行业需求峰值到来时点比国际经验提前了2~3年。
第二类销售利润率基本稳定,主要是传统优势产业,包括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家具、金属制品、家电等行业。这些行业的需求历史峰值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随后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设备升级等调整,行业集中度适中、核心竞争力具备,利润率长期保持稳定,接近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第三类销售利润率有上升趋势或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是高端制造业,包括医药、仪器仪表、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未来需求空间较大,技术含量较高,进口替代潜力大或增加出口能力较强。这些行业有可能成长为新的主导产业集群。
从横向比较看,2013年1~10月份销售利润率较低的行业主要是重化工业,包括石化、钢铁、有色、化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文教工美体育娱乐制品制造、化工等,明显低于工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由于全球化分工和垂直专门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在我国很大程度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所获得附加值较低,利润较薄。
销售利润率适中的行业主要是传统优势产业,包括电气、金属制品、纺织、纺织服装、家具、皮革制品、木材加工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
销售利润率较高的行业主要是采掘业和高端制造业,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草、酒饮料茶、有色金属采选、铁矿石采选、医药、燃气生产供应、食品制造、水生产工业、仪器仪表、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等。
总体看,近年重化工业销售利润率较低,且明显下滑;传统优势产业销售利润率适中,且基本稳定;高端制造业销售利润率较高,且有上升趋势或保持较高水平。
行业资产负债率的分化与趋势
资产负债率从存量角度反映了行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性。
从趋势上看,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近年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主要是重化工业,包括煤炭、铁矿石、石化、钢铁、有色、电力等行业。主要原因是企业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利润下滑等。
第二类近年资产负债率基本稳定,主要是传统优势产业,包括纺织、服装公司、电气、金属制品、家具、化工等行业。
第三类近年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或保持较低水平,主要是高端制造业,包括医药、仪器仪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
从横向比较看,2013年1~11月份资产负债率较高的行业主要是重化工业,依次为:钢铁、石化、电力、运输设备制造、废弃资源利用、有色、化纤、煤炭等,明显高于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适中的行业主要是传统优势产业,包括电气、造纸、化工、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燃气、水、纺织等。
资产负债率较低的行业主要是垄断行业、采掘行业和高端制造业,依次为:烟草、其他采矿、油气开采、医药、木材加工、酒饮料茶、仪器仪表、食品制造、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等。
总体看,近年重化工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且明显上升;传统优势产业资产负债率适中,且基本稳定;高端制造业资产负债率较低,且有下降趋势或保持较低水平。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分化与趋势
投资快慢表明行业的产能扩张或收缩,主要受利润前景驱使,并受资产负债情况约束。下面的分析包括了一二三产业。
从趋势上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近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主要是重化工业,包括煤炭、铁矿石、化工、钢铁、有色、电力等。主要原因包括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利润下滑、负债率高企等。
第二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稳定,主要是传统优势制造行业和传统居民服务业,包括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家具、金属制品、家电、住宿餐饮等行业。
第三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上升趋势或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是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包括医药、环保、文化体育、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公共设施管理等。
从横向比较看,2013年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低的主要是重化工业和传统居民服务业,依次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建筑、煤炭、钢铁、电气、水上运输、金融、仪器仪表、铁路运输、铁矿石开采、居民服务、电力等,增速在15%以下,明显低于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适中的行业主要是传统优势制造行业、传统居民服务业、房地产等,包括金属制品、食品制造、印刷业和记录媒介复制、造纸、专用设备、科研技术、教育、卫生、石化、木材加工、房地产、纺织、烟草、通信电子、有色、住宿餐饮等,能够保持15%~25%左右的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的行业主要是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依次为循环经济、燃气、饮料、航空运输、医药、环保、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农林牧渔、公共设施管理、农副食品价格、文教体育用品、水利、文体娱乐等,近年能够达到30%左右的增速。
总体看,近年重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低,且明显下滑;传统优势制造行业、传统居民服务业和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适中,且较为稳定;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且保持较快水平。
行业设备利用率的分化与趋势
设备利用率反映了供给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缺口。日本、美国等国一般把78%的产能利用率作为评判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经验标准。比如美国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由国际危机时期的70%以下复苏至2013年12月份的79.2%。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3年9月份的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企业总体平均设备利用率为72%,比2012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显著低于2010年的78%。分行业看,钢铁、有色、化工、化纤等重化工业偏低,仪器仪表、医药等较高。
我国制造业未来十年发展趋势预测
我国长期增长前景与经济结构升级
关于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和长期增长前景的争论,是近年来宏观经济领域讨论最为热烈、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刘世锦带领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从人均收入水平衡量的发展阶段及其决定的需求峰值出发,认为我国正处于增长阶段转换期,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由过去的10%下降6%~7%左右;蔡昉(2008)从劳动力供求的“刘易斯转折点”出发,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林毅夫(2011)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和后发优势出发,认为我国经济未来20年仍有年均增长8%的潜力。
除了林毅夫等之外,当前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得出了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判断,实际上这些观察只是视角和层面不同,逻辑是内在统一、完全自洽的:从增速的视角看,表现为由高速向中高速和中速增长阶段转换,这是最表面也是最直观的表现;从产业的视角看,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业为主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升级;从需求的视角看,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升级,政府支出由投资性向公共民生性倾斜;从要素供给的视角看,劳动力由人口数量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升级,技术由模仿向创新升级;从制度的视角看,需要完成由政府主导的追赶型模式向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成熟市场经济模式转型,这是最深层次的体现。只有完成最深层次的制度转型,才能够实现要素优势转变,满足需求升级,培育出新兴主导产业集群,进而实现增长阶段转换。近年国内外学者对追赶型经济体起飞后如何实现降落问题的研究拓展,完善了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
如果经济减速主要是周期性的,应对策略应主要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短期需求管理;如果经济减速主要是结构性的,应对策略主要应采取供给主义的结构性改革。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适用的情况和条件不同,凯恩斯主义政策适用于潜在增长率不变情况下的外部冲击,供给主义政策适用于潜在增长率下降情况下的结构调整。
增长阶段转换期的需求结构变动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追赶经济体的需求结构变动具有共性,高速追赶期的经济高增长主要是由高投资、高出口和低消费拉动,增长阶段转换期的经济减速主要是由于投资、出口增速减缓和消费比重上升所导致。从外部发展潜力看,经济不断发展带来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由松转紧,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逐渐削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有待培育,并导致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占比下降;从内部发展潜力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消费比重提高,消费品内部结构中,住行消费空间逐步缩小并开始向服务类消费升级,导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
采取出口导向模式和挤压式增长的成功追赶型经
济体,在增长阶段转换期前后存在内需比重先升后降的特点,即在高速追赶期由于出口的快速增长而引起内需比重下降;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由于出口增速放缓而引起内需比重上升,当经济转型为中低速增长期后,受全球化影响外需比重再度上升的同时,内需比重再度下降。
内需结构变动趋势。成功追赶经济体在增长阶段转换期以及进入新增长平台以后,消费比重趋于上升,即在高速追赶期投资比重上升、消费比重下降,在高速追赶期过后投资比重下降、消费比重上升。
消费结构变动趋势。日韩等成功追赶经济体在高速追赶期,政府消费比重较低、居民消费比重较高;而在增长阶段转换期及以后,政府消费比重上升、居民消费下降。
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一是从三大类支出看,从非耐用品向耐用品和服务类升级,从贸易品向非贸易品和服务升级。
二是从八大类消费内容看,从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升级,更具体地讲,居民消费沿着衣食→耐用品→住行→服务的路径升级。
三是增长阶段转换期发生在居民消费由耐用品和住行消费向服务类消费升级的阶段。
典型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规律
从典型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看,随着人均GDP上升,制造业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制造业各部门达到峰值的时点并不相同。以纺织业、食品工业等为代表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比重回落时点最早。
以金属制品、电器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大约在人均GDP达到15000国际元左右时趋于稳定,且没有明显回落。
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趋势
本部分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规律和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预测了2014~2023年期间我国各工业行业比重变化趋势。
纺织缝纫皮革工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食品工业、森林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延续了回落态势,这些行业在工业化早期就已经达到了行业比重的峰值。
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制造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将在2015年前后(即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时)出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由于2009年前后的大规模刺激,重化工业的比重峰值可能已经提前到来。从回落的幅度看,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建材工业等行业所占比重回落的幅度要大于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
金属制品工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继续上升,大约在2020年前后(即人均GDP达到15000国际元左右时)趋于稳定。
在工业化率下降的同时,工业内部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重化工业比重将不断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将持续上升。
当前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第一,近期各类行业在利润额、利润率、资产负债率、产能投资等方面出现明显分化,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集群日益放缓,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主导产业集群快速成长。国际经验表明,这种分化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长期趋势,是追赶型经济体在增长阶段转换期的共同特征。
第二,增长阶段转换在产业层面表现为产业结构调整,即主导产业由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集群,向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升级,完成增长动力的接续。当前我国传统重化工业产业集群面临的任务是通过去产能“瘦身”,使供给水平和结构与新的需求水平和结构相匹配,需要大力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提升装备水平。新兴主导产业集群面临的任务是通过提高竞争力“长大”,需要加大创新投入、快速实现产业化和抢占国际制高点。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类型行业应分类施策。对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集群,政策重点在化解产能过剩、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以及促进部分产能向中西部地区和国外转移,具体措施包括严控新增产能、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严格环境能耗标准、破除地方干预、放宽非公有制企业参股控股和资产收购、鼓励企业设备升级等;对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主导产业集群,政策重点在鼓励竞争、放开管制、减少行政干预、激励创新和促进设备投资升级,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实施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发展互联网金融、允许民间资金设立中小银行、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第四,产业政策应由选择性、倾斜性向功能性、普惠性转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越来越难以指导新兴产业的成长。随着技术复杂度不断提高,政府越来越难以识别创新的方向。因此,产业政策应由过去政府“相马”、给予优惠扶持,转向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行“赛马”,清理规范各种产业、区域的倾斜性优惠政策,建立有利于要素流动、市场统一、公平竞争的功能性和普惠性产业政策体系。
第五,明确我国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未来我国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的主要是中高端制造业集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服务于中高端制造业升级。因此,要明确未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战略竞争对手和协作伙伴,在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引进外资、实施地缘政治外交等方面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