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南京云锦

天下第七的老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七爷的世界最新章节!

    苏作公司成立将近两年了,现在运营的 况还好。

    但是,具体好在什么地方,他还需要到现场去看一看。

    子慕首先瞬移到了南京。

    这次到南京他有两件事,一是看看张建民最近过得怎么样?二是想调查一下金陵的竹刻和云锦工艺。

    在子慕的空间里有许许多多的竹子,各个品种都有,但是并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这与自己不重视有关,另外就是文华山也不擅长竹雕,基本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态度。

    因此,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另一个就是云锦,子慕一直想推出一款世界级的服装,但是还是不是太满意,他想从丝绸上着手,因为这毕竟是国粹。

    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工艺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格调高雅,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状态,被誉为“锦中之冠”,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

    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也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云锦研究所是中国唯一一家集研究、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云锦专业机构。

    1979年发展到15个加工点,97台织机,外加工人员达300余人,还研制恢复失传多年的传统品种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绸等。

    一九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南京云锦的科研人员经过努力,把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织造工艺逐渐恢复,并搜集整理了云锦图案和画稿,培训艺徒,恢复了失传品种“双面锦”、“凹凸锦”、“妆花纱”等,复制了汉代的“素纱禅衣”、宋代“童子戏桃绫”、明代“妆花纱龙袍”等珍贵文物,并征集收藏了900多件云锦实物资料,为南京云锦的研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12月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吉祥”牌南京云锦被质监总局作为首批向国际地理标志组织推荐的30个地理标志产品之一,成为中国首批获国际权威组织承认的国际地理标志产品。

    南京云锦研究所全部保留着历史上的妆花技术,曾成功地复制了明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过肩龙妆花纱织成袍料。

    自1979年以来,该所复制龙袍及匹料已达100多件。

    2006年1月,云锦研究所再次受北京定陵博物馆委托,对一件明万历皇帝龙袍进行复制。

    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朱枫、周双喜,以及江苏汉唐织锦科技的金文。

    省级传承人有师从云锦老艺人朱枫的邬悉尔。

    云锦的“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

    这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是清朝诗人吴梅村赞美云锦的诗句。

    明代时并没有南京云锦这个词,当时进入皇家的缎子称库锦、库缎和妆花。云锦一词,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南京的“云锦织所”,晚清以来始有商品生产,行业中产生“云锦”的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于民国南京的《工商半月刊》。

    由于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凤其富丽华贵,绚烂如云霞,故称“云锦”,因只有南京生产,故而称之为“南京云锦”。

    子慕给张建民打电话。

    “张哥,忙吗?”

    “小慕,你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

    “这不是想你了吗。”

    “你快算了吧,不会是又闯什么祸了吧?”

    “哪里,好像我是惹事精一样。”

    “你以为呢,你在哪儿呢?”

    “南京。”

    “什么,你到南京了?南京什么地方,我让人去接你。”

    “不用,你给我发个定位,我自己过去。”

    “你不要动,还是我让你人去接你吧。”

    “好的。”

    子慕给张建民发了个定位,过了大约有半个小时,子慕的电话响了。

    “请问,您是李先生吗?”

    “是的,我是李子慕。”

    “李先生,我是......”

    说话间就见一个中年男子拿着手机走了过来。

    “李先生,您好!”

    “您好!”

    “我是张省长的秘书,肖建国。”

    “肖秘书您好。”

    子慕和肖建国打过招呼后,就坐着他的车直接来到跑了省政府张建民的办公室。

    “小慕,最近闲了。”

    “哪里,我是路过南京,就想着过来看看你,看你适应不适应这里的工作?”

    “呵呵,看来你还真关心你老哥。”

    “那当然,老哥必定是老哥吗。”

    两人扯了一会儿闲篇,子慕才把他路过南京,想到南京云锦研究所看看有没有合作可能的想法和张建民说了。

    “小慕,如果合作你在准备投多少钱?”

    “需要多少投多少,直到将云锦的机制工艺研究出来为止。”

    “那你,就得投海量的资金了。”

    “张哥,也不一定,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世界一流的,别人也许需要好多钱,我们可能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你就吹吧。”

    不过,搞这个子慕心里是有数的,有张彬做卯榫加工机器的先例,子慕还真是信心十足。

    “张哥,你不信没关系,但是,如果成功了,给你苏省又可以缔造一个百亿级企业,而且,可以带动你们云锦产业的快速发展。”

    “那看来我的陪你去南京云锦研究所看看了?”

    “不用,让肖秘书陪我就行了,关键时候你再出马。”

    “行,那就按你说的办。”

    “晚上哪儿也别去,回家吃饭。”

    “好的,我知道了。”

    第二天,子慕在肖秘书的陪同下参观了南京云锦技术研究所,研究所杜所长陪同子慕他们参观了云锦研究所。

    研究所专门建造了一个四层展厅展示云锦生产过程。

    一层是云锦生产工艺展示大厅,有13台多品种云锦大花楼木织机生产展示。

    二层是历代丝绸文物复制精品和云锦妆花各类花色品种的展示。

    时间跨度从战国到明清至现代。

    既有宫廷的,也有民间的,既有匹料,又有衣冠等实物。

    三层是中华织锦村,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的各种织锦绣机器具和实物,以及民族服饰、生活用品等。

    四层为云锦及少数民族服饰展览,有模特展示云锦现代服饰。

    杜所长给子慕介绍了研究所的发展历史。

    建所初期,工作的重点在搜集整理云锦文样画稿,总结归纳云锦创作艺术规律,培训艺徒,抢救濒临失传的工艺绝技。

    先后整理出版了大型彩色图案集《南京云锦》和黑白图案集《南京云锦》,恢复了失传品种“双面锦”“凹凸锦”,开发出人民大会堂江苏厅装饰用锦\"雨花锦\"等。

    同时,征集购买了相当一批云锦匹料、块样、实物资料,为云锦的研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发展成了“中国织锦工艺研究生产实验中心”,成立了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领导下的织锦专业委员会,云锦所作为主任委员单位和学会所在地,在所内筹建了《中国织锦工艺陈列馆》,成为了全国织锦行业中心。

    并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成为了古代丝绸文物复制研究实验基地。

    最后,杜所长说。

    “云锦的优势主要在于手工织造的传统产品品种和丰富的传统图案,它的织造工艺无人能及。

    许多失传已久的云锦技艺、品种、图案,虽然被我们已经恢复。但是,因袭照搬传统产品、

    传统题材来代替继承,仅仅停留在低水平的复制上,是不行的。

    因此,我们一直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将南京云锦独特文化积淀精髓和传统工艺技术、文化科技内涵发扬光大,效果还不是十分彰显。”

    “杜所长,你你认为制约云锦发展的瓶颈在什么地方?”

    “李总,南京云锦工艺独特,织造云锦的操作难度和技术要求都很高。

    织制云锦需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

    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

    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

    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这种工艺仍无法用机器替代,故而有“寸金寸锦”之说。

    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

    在它的织面上就有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根线上穿梭。

    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