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都这么随便的吗

傲娇的白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江左寒门最新章节!

    父亲张宣跟祖父张论掰扯了约莫一圈麻将的时间,才得以将张恪送进位于北楼的张氏藏书房。

    望着藏书房中密密麻麻的书轴,张恪愈发确定这上虞张氏绝对暗戳戳地藏着点什么东西。

    这藏书,如今执政的颍川庾氏怕是也不一定拿得出来吧。

    当然,他也没见过人家颍川庾氏到底有多少藏书,只是给自己脸上贴贴金而已,不必计较。

    反正,一个寒门庶族是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多藏书就是了。

    别的不说,光抄这满屋书所耗费的纸,就不是一般家庭能负担得起的。

    竹制的书签用细小的绳子系着,挂在卷轴的一头,在若有若无的微风中轻轻晃动。

    放眼望去,琳琅满目,像是在不露痕迹地炫富。

    张恪毫不磨叽,直奔主题。

    《老子》《庄子》《周易》是玄学的经典,但学习玄学却不能只看这些原文,而要看一些大家的注解和阐发。

    这其中,两个泰斗级人物便是何晏跟王弼。

    魏晋玄学,这两人是绕不开的。

    竹签翻动,卷轴抽出又插回,就在这反复的动作中,张恪累了。

    身子太弱,果然不长久。

    好在藏书楼里的藏书分门别类整理得很是规矩,让张恪省了很多事,顺利找到了自己想要的。

    很快,他看着已经被自己集中放到一旁小案几上的一大堆卷轴,高兴之余甚至有些惶恐。

    何晏的《老子道德论》,王弼的《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周易大衍论》、《周易穷微论》、《易辩》,郭象的《庄子注》。

    另有何晏《论语集解》十卷。

    一句话来说就是,他想要的,都有。

    东晋版国家图书馆?

    实体版百度?

    五保户家里停满了兰博基尼和湾流?

    张恪眉头一皱,发觉事情并不简单。

    难道是历史记载出了错误?东晋的庶族都这么有钱?

    他摇摇头,这个猜测比某乎上刚编的故事还不靠谱。

    站起身来,正想要再到书房中找找看有没有线索,可以猜一猜张氏的来历。

    忽然听见门外响起一声叫喊,“恪儿,好了没?”

    “好了。”张恪隔门应了一声。

    为什么莫名觉得很羞耻?

    万恶的互联网。

    要改,要改。

    他匆匆地跑到书法区,选了一副钟繇《宣示帖》的摹本,然后将刚才从刚才选出来的那些书轴中,挑了何宴的《老子道德论》,王弼的《周易注》、郭象的《庄子注》以及何晏《论语集解》,然后将剩下的卷轴各自放回原处。

    一顿操作猛如虎,就是苦了身子骨。

    藏书房的门外,张宣看着张恪不住喘气,虚弱而坚定抱着一大摞卷轴的样子,嘴角抽搐。

    坐在房中休息的张论也吓了一跳,不过既然已经同意,便也没说什么,详细登记后便让张恪回去了。

    时间临近傍晚,张恪忙完了大事,开开心心地站在楼上,眺望着远处的山水,心中轻松。

    当天晚上,柏舟去镜湖中抓了几条鲈鱼,手法熟练地处理干净,鲈鱼们走得很安详。

    于是,张恪尝到了一道名留青史的家常菜,“鲈鱼脍”。

    真鲜。

    他有些理解人称“江东步兵”的张翰为什么要思鲈了。

    这个步兵是指阮籍阮步兵,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步兵。

    当然,张翰思鲈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避祸,哪儿能真为了吃。

    但这就是人家聪明的地方,要不怎么能名传千古呢。

    包装很重要啊。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恪每天上午和柏舟一起爬山游湖,在山上做做操。

    下午和晚上自己看书临帖,煞是用功。

    看得张宣和李氏是又心疼又欢喜,欢喜完了想着那不能出仕的规矩,就更心疼了。

    越想越气,李氏在张宣的腰间狠狠拧了一把。

    张宣:“......”

    于是张恪越是努力,李氏就越是气不过,张宣只好默默承受着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磨难。

    在李氏的帮助下,如今的书房,已经被张恪霸占了,父亲张宣只能无奈重新布置了一处书房。

    他不是没有想过抗议,但感受了一下后腰上淤青处传来的疼痛,又想到万一今后都用不上这腰的悲催,再加上儿子上进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恩,主要是第三点,他屈服了。

    哎,人善被人骑!

    一晃一旬的时间悄然过去。

    张恪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案几上左伯纸的字迹,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手小楷已颇得神韵。

    倒不是张恪是什么书法天才,而是曾经的少年也曾日夜临摹这一幅《宣示帖》,只是他临的是张宣的摹本,徒有其形,并未得《宣示帖》真意。

    想到这儿,张恪默默吐槽这位便宜爹爹,自己什么水平,心里没点数么?

    何宴的《老子道德论》,王弼的《周易注》、郭象的《庄子注》他已经抄了一遍,既是读书,又是练字,一举两得。

    顺道,他还搞了点小发明,叫来母亲身边的青鸟、绿枝二婢中的青鸟,教她用针线为自己装订了三本线装书。

    小姑娘脸红得像个小太阳,一副张不开嘴合不拢......迈不开腿的样子,让张恪对自己的魅力又多了几分明悟。

    一大堆书轴换来的也就是薄薄三册,张恪乘胜追击,把剩下一点的《论语集解》抄完,就到了该去换书的时候了。

    这些天,他一有空就琢磨着上虞张氏的来历。

    毕竟是他如今在这个世界的归属,不搞清楚怎么好想办法偷偷搞事情......咳,怎么主动为家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缓缓搓着,这是前世养成的习惯。

    姓张,这一点基本可以确定。

    古人对姓氏香火的执念非同一般,于是一般来说不存在为了逃命而举族改姓的说法。

    从如今往上捋,姓张的大人物,西晋张华、张载、张翰都曾在青史留名,但名声最大、官位最高的是张华。

    张华,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西晋重臣,官至司空,总摄朝政近十年,被誉为“王佐之才”,上一位得到这个评语的那个男人,名叫荀彧。

    在深宫妖后贾南风疯狂作死的年代,张华凭借自己卓越的能力,硬生生维持住了濒临崩溃的政局,让西晋又和平了近十年。

    可惜在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杀死贾南风的时候,他也被一刀砍了,就此朝中擎天白玉柱轰然倒塌,八王之乱的阴影彻底笼罩在华夏大地的上空。

    咦?

    怎么越说越像了!

    张恪自嘲一笑,要是自己随便一猜就能猜对,这上虞张氏也太没水平了。

    对于张华,张恪记忆最深的还不是他辅政的事,二是两件不那么重要的事情。

    张华也是多才多艺之人,文政两开花。

    他曾写过一本《博物志》,乃是中国第一本博物类著作,有人说堪比《山海经》,

    也有人觉得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著名的守宫砂就是在这本书上详细记载的;

    同时,张华一生藏书甚多,尤其精通目录学,大概算是初代图书馆管理员的水平。

    众所周知,图书馆管理员都是猛人。

    咦?

    不对,已经不能用咦这么平淡的语气词了。

    啊!

    张恪震惊地起身,抱起卷轴就冲向北楼。

    在跟族长祖父一番花言巧语后,得以成功进入藏书房。

    他将书轴放归原处之后,并未立刻选新书,而是在房中开始四处搜寻,搜寻一套名叫《博物志》的卷轴。

    但是,没有找到。

    他颓丧地蹲在藏书房深处的角落,自嘲一笑,“我就说嘛,怎么可能。”

    他撑着手边的一个箱子站起,随意扫了一眼箱子上贴着的纸条,如遭雷击。

    纸条上很直白地写着三个大字,“博物志”

    怎么感觉有点过于随意了。

    张恪搓了搓脸,就这!你们还千里逃亡、不得出仕,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