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朝廷外小朝廷

一语不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

    就算拦不住,还是会有大臣拼命去拦。

    徐溥作为首辅,知道再不阻挠,朝堂就真要成为张延龄的个人舞台,他不能让大明朝堂陷入混乱,明知山有虎也不得不出来据理力争:“陛下,以外臣核算河工账目,本就已越制,若再以外臣对河工账目彻查,则大明纲常典制不存,切不可!望陛下三思!”

    众大臣也赶紧走出来附和:“望陛下三思。”

    朝堂上,一群文臣联合起来跟皇帝施压,避免陷入“外戚乱政”的局面。

    朱祐樘则根本不为所动,他道:“朕明白,你们是不想让事态扩大,造成朝中人人自危。但以朕想来,若替朝廷做事,连监督和查证都不敢,怎配做大明臣子?”

    “朕许诺,只允许建昌伯追查,不许他私自逮刑审讯,所查之人若能将过往账目厘清,朕一概不予追究。即便要问罪,也会因河工之功罪减一等。”

    “若诸位再说项,那朕只能认为你们是要包庇罪臣,是朕要劝诸位卿家好自为之!”

    全场鸦雀无声。

    大明朝弘治皇帝跟臣子的关系,从未降到如此生分冷漠的地步。

    朱祐樘等于是在此事上跟朝臣约法三章,一是不许张延龄将此案牵连擅自扩大,二是不允许张延龄动用刑狱、诏狱等用刑问罪,三则是在合理问罪的基础上给涉案之人降罪一等。

    皇帝也算是做出退让,若在场文臣还要坚持,就应了皇帝的话,你们不好自为之,那朕就不会让外戚手下留情。

    “至于户部和工部。”朱祐樘续道,“在此事上要全力配合建昌伯,只要他不动用谳狱查案,那一切都要配合他的调度,否则仍以包庇罪论处……建昌伯,你需要何人相助?”

    皇帝不允许张延龄动用审讯那一套,等于是要让张延龄自行去查,不准碰涉案人等。

    但不代表不允许张延龄碰账目。

    张延龄道:“臣请三人相助,一者为工部侍郎徐贯,二者为户部侍郎佀钟,三者负责监督河工的刘大夏,此三人分别为户部、工部及地方监督修造河工之人,相信能对臣理清河工弊政有所助益!”

    朱祐樘想都不想,直接道:“准奏。”

    “陛下……”

    徐溥似是要做最后的抗争,但是他自己都感觉说不下去。

    皇帝决心之大,是他以往未曾见过的。

    之前总觉得皇帝疏于政务而劝谏皇帝多过问朝事,但现在皇帝真要过问,他们这些文臣反而接受不了,感觉到自己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更在于这次皇帝所用的是外戚,而不是他们这些自认为皇帝左膀右臂的文臣。

    皇帝这是要在大朝廷之外,由张延龄去开一个小朝廷,人都找好,徐贯、佀钟、刘大夏,若再加上平时跟张延龄亲近的萧敬、崔元、张鹤龄等人,真与小朝廷无异。

    张延龄并未获得任何文官文职,却要把朝廷闹到天翻地覆。

    作为首辅大臣的徐溥,除了痛心,竟别无他法。

    劝说也是徒劳。

    ……

    朱祐樘道:“从弘治二年,黄河决堤时,朕便思索过河工之事,朕不求所修造之河堤能保沿河几百年的康定,甚至也不求保五十年,哪怕只有未来二十年海晏河清,朕也便心满意足。”

    “朕煞费苦心,近数年调拨大明近半的库银去完成此事,若到头来连最基本的账目都无从厘清,你们让朕如何心安?”

    众大臣听到皇帝如此发自肺腑之言,突然理解为何朱祐樘会如此执着,非要一查到底。

    皇帝也有苦衷。

    大明朝弘治中兴最突出的代表事件,其实就是治理黄河的河工成绩。

    弘治帝上任之后,近乎把整个大明朝的人力物力都调到黄河河工上,若最后黄河河工变成了一笔烂账糊涂账,上下其手中饱私囊,那跟把皇帝当猴耍有何区别?

    现在皇帝看出来,想靠朝廷的文臣武将去把河工之事查明白,已是不可能的,这才想到让张延龄去。

    乱拳打死老师傅。

    但皇帝如此做,也等于是否认朝中文臣的能力,无论皇帝出自于如何动机,这都会导致弘治朝皇帝跟文臣的关系一落千丈,而事件最直接的当事人,就是工部尚书刘璋,等于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刘尚书,你愿意帮朕完成心愿吗?”朱祐樘突然望着刘璋问道。

    刘璋此时面色早就已经漆黑,双手颤颤巍巍举起笏板,一副痛不欲生的表情道:“回陛下,老臣无颜再留于朝堂,也无面目再面对君上!”

    说完刘璋跪在地上,直接跪伏在地。

    一动不动。

    皇帝否定了工部,也等于是否定了刘璋,别人或许看不明白为何刘璋会如此激动,但刘璋自己很清楚,自己在朝堂内的时日无多,最后能全身而退就不错,更不指望未来皇帝还会信任他再对他委以重任。

    有关皇帝问询他,也不过是给他个面子,告诉他你回去后可以写乞老归田的奏疏了。

    张延龄道:“刘尚书在朝时兢兢业业,为大明屡立功劳,臣认为不当以一件事而否定其过往之功,刘尚书也不必妄自菲薄,何况我所奏之事都尚未经过监督和勘验,之前不是说要等三件事都奏完之后,一并勘验吗?”

    刘璋明摆是在请辞。

    张延龄的话,看似是在替刘璋求情,但更像风凉话。

    你工部账目出问题,现在说无颜面对皇帝,岂不是以退为进?你现在逼皇帝收回成命还有个屁用?

    现在不是你想不想走,是皇帝逼你走,你不得不走!

    朱祐樘仍旧立在那,语气很坚定道:“此事便如此定下,在河工之事查清之前,朕不希望听到任何有关此事的上奏,若谁人违背则一律由锦衣卫查处!”

    皇帝以如此的方式表明他态度的坚决。

    在张延龄查清楚之前,谁上奏提此事,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再或是找客观理由表明张延龄不适合追查的,一律都拿去诏狱问责。

    谁提谁倒霉!

    这也是为避免未来朝臣对张延龄所为指指点点,更以此对皇帝施压,逼朝廷叫停,干脆提前来个釜底抽薪。

    皇帝此举也可说是非常之决绝。

    朱祐樘再看着张延龄道:“建昌伯,你听好,既然河工的问题是你找出来的,最后也必须要由你来给朕一个合理的说法,若你不能自圆其说,朕先问你的罪过,你也好自为之!”

    看起来是警告。

    更好像是一种殷切期待。

    皇帝跟外戚明显绑在一条船上。

    “陛下,臣也请您准允家兄协助臣调查此事。”张延龄突然提请。

    张鹤龄本来跪在那一头雾水,为何这个没良心的弟弟就能被皇帝报以如此大的期待?突然之间弟弟又提到自己,他还没反应过来,正要争论两句,但又觉得这次弟弟不是在坑自己,他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脑子笨,关键时候短路了。

    朱祐樘点头道:“你要用谁,不必问朕,朕也不能长久等下去,最多三月……”

    三个月?

    对比张延龄五天查清楚河工账目,这期限余地很大。

    说到这里,朱祐樘已经没有耐性再把朝会继续下去,连赘述的话都没有,径直往奉天殿正殿门口走去。

    众大臣只能赶紧行礼恭送。

    ……

    ……

    就在皇帝出殿门,众大臣愁容满面时,突然听到一个人“哈哈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分外刺耳。

    竟是先前跪了许久,终于可以站起身的张鹤龄。

    有的人瞄他一眼,露出憎恶的目光。

    无论张延龄最初是如何“大义灭亲”,后来兄弟俩又是如何对着灭,最后的结果,张延龄还是提请让他大哥一起参与此案,打虎不离亲兄弟,人家两个还是又凑到一块,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外戚兄弟阋墙出转折了。

    再看现在张鹤龄那一脸得意的笑容,不正是在告诉他们,张家兄弟是一体的?现在张延龄得势,张鹤龄也跟着沾光?

    “诸位同僚,未来这段时间,可能要得罪,但也没办法,谁让我摊上这浑水了呢?”

    张延龄以往还会跟大臣客气两句。

    显得他好像很守礼数,很懂得官场应酬那一套,虽然别人总不会待见他,他还会厚着脸皮去跟别人打招呼。

    但现在张延龄则好像是在耀武扬威。

    这也说明,张延龄是要跟文臣彻底决裂。

    就在有人想出来痛骂张延龄,指责他这种外戚乱国行为时,从殿门口匆忙进来一人,正是先前陪皇帝出去的萧敬。

    想说话的,瞬间哑口。

    “建昌伯,陛下让您往乾清宫去一趟,或是有涉及河工事跟您交待……”

    萧敬看到满殿的大臣都还没有要走的意思,真不知该如何说。

    但现在张延龄已经强行把他绑到一条船上,他也无计可施,只能继续跟着张延龄混,他知道文臣那边自己是不可能再受待见。

    张延龄点头,正要走。

    张鹤龄过来一把抓住张鹤龄的衣袖道:“我呢?”

    萧敬怔了怔道:“寿宁侯也可一起过去,回头再由老朽送您二位出宫。”

    就这样,两兄弟一同离开了奉天殿。

    ……

    出了奉天殿,正在往乾清宫走。

    萧敬一脸苦逼之色道:“建昌伯,您为何之前非要说老朽帮过您,老朽哪帮过您?您就不能也学着参劾寿宁侯和周尚书那样,也参劾老朽吗?”

    张鹤龄一听瞬间来劲,皱眉道:“这怎么还有让别人参劾自己的?疯了吧?”

    张延龄则笑了笑道:“周尚书家人受贿,我参劾他不过据实以陈,萧公公又未曾贪赃枉法,参劾之事从何说起?”

    萧敬苦着脸道:“没有贪赃枉法,您也可以赖老朽贪赃枉法,只要是您参劾,哪怕是子虚乌有,老朽也是会承认的。”

    张鹤龄:“%¥@*…?)+&滚你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