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八百多识字农汉

树上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俺四叔是朱重八最新章节!

    不过,最后还是没有拦住。

    在一众人的满脸期待又紧张的情况下,一旁的玄平子手里,又提溜了一株土豆植苗。土豆植苗下面的根须上,还吊着五六颗比甘薯略微小一点的白色土豆。

    两者一相比较,产量便是立即分出高下。

    同一天种植下,同样的田地,同样的施肥,最后再同一时间,挖出来。

    一窝甘薯还能吃一顿,过过嘴瘾。但是,一窝土豆,却是仅仅只够塞牙缝,尝一尝味道。

    幸好,在这块良田中,只是稍微掺和着种植了不到半亩的土豆。

    朱子安才没有再次动手,朝着别的土豆下手,倒是让一旁的朱标,微微松了一口气。

    不过,在转悠到自己的田地后,朱标看着在田地一角,集中种植的那绿油油的一片甘薯,一双眼睛,竟然也不由的露出一丝跳跃之情,蠢蠢欲动。

    “二哥……”

    最后,朱标站立了好一会,还是没有按捺住心中那躁动的心,有些不好意思的朝着朱子安,轻轻喊了一句。

    “嗯?”

    朱子安回头,看了一眼,顿时有些明了。微微一笑之后,便是将手中的铲子,递了过去。

    “这?”

    朱标一愣,僵硬的接过铁铲,有些局促的看向朱子安,“二哥,我也可以嘛?”

    没想到,朱标会是如此神态,朱子安不由哑然失笑道:“殿下,你的田地,自是任由你施为!”

    “那我便试一试!”

    听罢,朱标眼中亮光一闪,虽然还有些不适应,但内心,却是有几分冲动。

    要知道,这可是他第一次拿起铲子,在田间劳作。

    而且,还是第一次,开挖甘薯。

    想着,在朱子安等人的注视下,缓缓抓紧手中铁铲子,学着朱子安刚刚的动作,先是在甘薯一周,铲了一个圈。

    随后,才开始往中心铲土。

    “殿下,甘薯露出来了!”

    很快,一颗紫红色的甘薯,便是从泥土中,露了出来。

    “我看见了!”

    朱标满脸激动,这可是他自己的土地中,第一次种出的甘薯,还是他第一次刨出来的。

    因此,在随口回应了万喜一句之后,便是满脸紧张,再次颤颤巍巍的拿着铁铲,慢慢的将一窝甘薯,都挖了出来。

    “一、二、三、四、五、六颗!”

    在将整个甘薯植苗上的泥土,都清理的差不多之后,万喜便一脸激动的蹲在一旁,大声的数着,“殿下,您挖的这一窝甘薯,整整有六颗甘薯,长的都还十分硕大!”

    “这位大伴说的没错,殿下挖开的这窝甘薯,是小人见过最大的一窝。”

    “恭喜殿下!”

    跟在一旁的几个佃户,都满脸喜色。

    朱标能挖出这么大的甘薯,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他们将田地管理的十分良好!

    这可都是功劳啊!

    至少,从一旁那位小道长手中的甘薯个头上,就能看出自己等人的功劳!

    “能在如此大旱的天气下,甘薯还能长出如此硕大的个头,尔等都有功劳!”

    果然,在欣喜了一会之后,朱标便是将目光看向面前的那几个佃户,夸赞道。

    “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一众佃户,满脸大喜。

    “万喜,拿着,本宫再挖一窝,一会回去献给父皇,要是按照此种甘薯的产量,绝对是我大明的神物,我大明之福!”

    说着,朱标满脸激动。

    随手将那一株甘薯递给万喜之后,便是顺手,从旁边再次清理出一株甘薯,开始用铲子挖了起来。

    见此,朱子安已经能预料到接下来的结果。

    同样的地方,甘薯植苗也都长的一株比一株茂盛,这株甘薯自然也不会差。

    果不其然,朱标挖开的第二株甘薯,下面也是一窝长势良好的甘薯。

    足足五颗甘薯,每一颗也都十分硕大,至少有二两之重。

    回去的路上,看着那云奇手中那两株甘薯,朱标瞬间觉得,自己刚刚挖的那株甘薯,不香了。

    早知道,他也让人将那些甘薯,都种植的离得沟渠近一些。

    这样的话,现在那些甘薯,也能长的和云奇手上的那些甘薯,差不多大小。味道,也能会更加好一些。

    可惜,没有如果。

    不过,能在大旱天气中,还能长出这么大的个头,朱子安也有些满足。

    只要接下来的一个月,可以风调雨顺,雨水充沛。

    按照良田中的土地肥力,朱子安感觉这些甘薯,再长大两倍,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这种些猜测,虽然很有事实依据。

    但是,在朱子安还是没有对朱标说这些。

    ……

    皇宫。

    “户部,城外那些良田的损失,统计出来没有?”

    御书房内,朱元璋一边批阅着手中的奏章,一边随口,对着下面的户部尚书杨思义问道。

    不过,看朱元璋那随意的神情,并没真想杨思义,可以回答出这个问题。

    却是没想到,杨思义竟然想都没想,便是直接拱手,行礼道:“回皇上,臣都已经统计出来了。”

    “嗯?”

    听罢,朱元璋手中动作微微一顿,反应过来后,便是连忙抬起头,看向杨思义。

    “快说,这一场大旱灾下来,城外良田中的庄稼,都旱死了多少?还剩存多少?”

    “回皇上,差不多旱死了七成左右,还剩存三成!”

    杨思义眼中闪过一丝痛惜,连忙拱手说道:“皇上,根据臣与户部一众官员统计,现在南京城外,一共有十万亩上等良田。但是,这一场大旱下来,每一块良田上,至少有七成庄稼,都直接旱死。

    至于剩下的那三成庄稼,也还是因为靠近沟渠,每天都有佃户浇水,这才能存活下来。但是,在这三成庄稼中,有一半庄稼,也是处于枯死边缘,幸好有这场大雨,等其再缓上几天后,便可以恢复过来!”

    “还有三成?”

    听罢,朱元璋一脸惊喜。

    “回皇上,正是!”

    杨思义连忙拱手回道。

    “恭喜皇上!”“恭喜皇上!”“这么长时间大旱,竟然还有三成庄稼,存活了下来,真是天佑我大明!”

    李善长与刘伯温等大臣,听后,也都满脸喜色。

    在这种长达两个月一滴雨不下,还暴晒的大旱天灾下。他们都已经准备好,那些良田中的庄稼,全部都会旱死。

    就算是有挖掘的沟渠浇水灌溉农田,他们心中,也仅仅只敢抱有幻想,有一成的庄稼,能活下来便是不错了。

    没想到,竟然直接活下来三成。

    随后,想到杨思义呈报的数据,李善长眼中便是又闪过一丝疑惑,不由的微微朝着杨思义拱了拱下手,道:“杨大人,还恕本官多疑。”

    “只是,此事有些地方,本官实在是有些想不通。城外良田有十万多亩,而你们户部,在南京城,最多才不到一百名官员。不知,在这么多的田地下,就算户部每一个官员,都去城外,一块良田一块良田的检查,一天半的时日,也检查不完吧。”

    “相国这便是有些多虑了!”

    杨思义轻轻一笑,回了一礼。

    “回皇上,相国,诸位大人,虽然我户部只有不到一百多个官员。但是,在户部与工部下面,还登记有八百多位识字的农汉。这么多识字农汉,甚至都不需要我户部官员出马,一天便可以跑遍城外所有良田。”

    随后,还未等朱元璋与李善长等人说话,杨思义眼中闪过一丝傲然,继续·说道:“而且,早在还未下雨之前,户部一众官员,便带着那些农汉们,时刻计数着城外农田庄稼的变化。因此,下雨过后,户部官员与那些农汉们,仅仅只是在城外,各个田地中,转一圈下来,便可以知道,还有多少庄稼,还存活着!”

    “八百多识字农汉?”

    听后,朱元璋与李善长等人,直接将那田地庄稼之事,抛在脑后,满脸惊叹,紧紧盯着杨思义。

    这个年代,只要识字,便都是紧缺的人才。

    更加别说,还都是识字的农汉。

    这种人才,只要放出去一个,都是管理农田的好手,各地府衙争抢的人才。

    虽然没有功名。

    但是,现在这会,也还没有科举考试,还都是处于举荐取仕的方法。

    只要那八百多名农汉,品行不错,能力也不错,大明官吏阶层,又可以垒实一层。

    想着,朱元璋与李善长两人,看向杨思义的眼光中,便不由的冒着亮光。

    “皇上,李相国,不知有什么问题吗……”

    还从未有过,被朱元璋与李善长两人,这么紧紧盯着的经历,杨思义一个大老爷们瞬间,不由的打了个寒颤,感觉自己起来一身鸡皮疙瘩。

    “杨大人,你可知罪?”

    突然,李善长瞪着眼睛,冲着杨思义,恶狠狠说道。

    “啊?”

    杨思义一惊,心中一谎,连忙问道:“敢问相国大人,下官何罪之有?”

    “杨大人,你身为户部尚书,必然知道,我大明多么的缺乏那些有才干的官吏。而你户部之下,竟然悄悄私藏了八百多名识字的农汉,都不向皇上禀报,这还不是重罪?”

    李善长一脸气愤。

    好嘛,他身为一国丞相,不仅要管理大军后勤之事,还要管理整个大明的政务。

    每天,都在发愁,一眼望去,哪里都是缺少可用的人才,愁的头快要秃了。没想到,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藏了这么多的识字农汉。

    要是将这么多的识字农汉,交由他来调度,那可得省多少事!

    越想,李善长便越是气闷。

    “善长说的在理!”

    上方,朱元璋虽然也是眼角微露笑意,但仍是装作一脸怒色,说道:“那么多的识字农汉,你竟然都藏在户部,归你户部调动,自私至极!”

    同时,一旁的刘伯温与汤和几人,也都是一脸震撼的看向杨思义。

    一直以来,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在户部下面,登记着一群识字的农汉。只是,没想到,竟然会是如此之多。

    这么多识字农汉,放谁身上,都眼馋的不行。

    “皇上,请容臣细禀!”

    杨思义连忙拱手,一脸委屈。

    “你讲,咱倒要听听,你有何理由?”

    朱元璋道。

    “皇上,各位大人,我户部冤枉啊。早在前几个月之前,有农汉识字之事,皇上与诸位大人,便都知道。那时候,皇上您便是让这些农汉,都交由臣户部登记造册。因此,这些识字农汉,并不是私藏。”

    杨思义连忙解释道:“而且,别看这些识字农汉,都八百多人。但是,其中年纪较小者,便是占据着一小半,其中年纪较大之人,也是占据着一部分。至于那些精壮农汉,才占据了一半!”

    “一半?”

    “那也是四百多人!”

    朱元璋与李善长等人,神情更加目羡。

    那可是四百多个精壮的识字农汉啊!

    在南京城周围,总共才多少个精壮农汉?

    “好了,此事不用再议论了!”

    李善长喘着粗气,直接喊道:“这么多的识字农汉,决不能任由户部一衙门调用,我中书省,也需要这些识字农汉!”

    “皇上,我督察院也需要!”

    “皇上,我吏部部也需要!”

    “皇上,我兵部……”

    有了李善长开头,早就已经眼馋不已的一众大臣们,都纷纷开口,朝着朱元璋禀报道。

    见此,原本还想继续辩解两句的杨思义,只能露出满脸的无奈笑容。

    那么多正用的顺手的农汉,从今往后,便是都不归自己户部一衙独享了!

    正如杨思义所想那样,原来户部拥有不到上百个识字农汉的时候,朱元璋与一众大臣,都还能理解。

    但是,谁能想到,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那些识字农户,直接增加到八百多人!

    “吏部!”

    朱元璋喊道。

    “臣在!”

    吏部尚书滕毅,连忙一脸喜色的站出来,拱手回道。

    “那八百多名识字农汉,便交由你户部掌控,尔等商议,看如何将这八百多农户,合理的分配给一众衙门!”

    朱元璋说道。

    “臣遵旨!”

    滕毅连忙拱手喊道。

    随即,眼中喜色,便是控制不住。

    谁能知道,吏部虽然是六部最重要的一部。而身为吏部尚书的他,每日,为了选拔人才,应付各个衙门的请求,他是有多么的犯愁。

    现在,手中一下有了八百多个识字农汉。

    虽然不是那些有士子与秀才,但也足以让滕毅兴奋不已。

    “此事,杨思义你可还有何异议?”

    朱元璋继续说道。

    “臣任凭皇上吩咐!”

    杨思义连忙回道,满脸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