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哎哟,徐妙锦

何时秋风悲画扇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目送黄昏远去。

    吴与弼站在吴溥身旁,脆生生的道:“爹,你真信黄昏哥哥的话啊,难道朱棣真会将年号定为永乐?方孝孺又真的会被诛?我怎么都觉得不可置信,再说,你不是已经打定主意致仕了吗?”

    反正他是不信。

    吴溥沉默良久,“再看吧。”

    方孝孺会被杀,这件事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预见,但黄昏说朱棣的年号会是永乐,而且会修一本全书,仅是听那么一说,吴溥便觉得心潮澎湃。

    作为读书人,他太明白那样一本书是何等瑰宝。

    由不得他不动心。

    如果一切都如黄昏所推测,自己丢了气节学那胡广和李贯又如何,能去编撰这样一件瑰宝,为之锦上添花绣上一针,方不负一生所学。

    话说回来,如果一切成真,岂非证明黄昏真能利用所学准确推测后事,可这绝无可能,自己也不算孤陋寡闻,纵观古今圣贤书,从无一本确凿这等奇事。

    这样的人在大明王朝岂非要无往不利。

    吴溥觉得匪夷所思。

    ……

    ……

    去哪里救黄观?

    据史书记载,应天府城破之时,黄观和练子宁在外地募兵,有两个说辞,一说在杭州,一说在长江上游,根据其投江位置在安庆罗刹矶判断,后者比较可靠。

    可长江上游城市那么多,怎么去找。

    这不是问题。

    黄昏打算直接去罗刹矶等。

    应天府城破,消息传到黄观那边,再等他走到安庆时,自己应该已经守株待兔了。

    难的不是阻止黄观投水。

    而是从朱棣屠刀下救人。

    在朱棣靖难书中,列举有文职奸臣,黄观名列第六,排在前面的黄子澄、齐泰等人,都被朱棣清算,各种株连灭族。

    黄观死后,朱棣甚至还从科举名录中划去了黄观的名字。

    直到万历年间才恢复。

    补谥文贞。

    黄观其人,确实是个大才,师从元末学者黄冔,自幼勤学,从秀才到状元,历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夺第一,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曾任翰林院修撰,历任户部侍郎,如今任职右侍中。

    安庆在安徽。

    从应天府到安庆,途经和州、芜湖、铜陵,直线距离大概两百五十公里左右,若是加上道路曲折,也就三百公里,乘坐马车需三日才能到。

    车马颠簸,黄昏有些怀念动车高铁,没来由的想起了那句很文青的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搞笑么。

    来到大明王朝,一个就把我打发了?

    我全都要!

    车夫是个聋哑老头。

    读过几年私塾。

    吴溥思维缜密,毕竟是去救“文职奸臣”名录上列名第六的黄观,不宜走漏消息,事后也需要保密,聋哑车夫最为合适。

    又读过书,交流不会很难。

    出城十里,有折柳亭。

    兵荒马乱之后,人心依然惶惶,迎来送往的不多,折柳亭外有一辆华丽马车,车夫是个年轻男子,腰间佩了剑,面目棱角分明,颇有沙场武夫气。

    历朝民间皆禁兵器。

    车夫能佩剑,主人家不是权贵就是士族。

    亭中仅有三人,一男两女,衣着华丽,男的约莫三十出头,身高八尺面如冠玉,英姿非凡。

    极有英雄气。

    一个小女孩,尚是十一二岁垂髫丫头。

    粉嘟粉嘟很可爱。

    已有些美人胚子。

    较为显眼的是那位成年女子,一身雪白长裙,头戴斗笠,又以白纱遮面,身姿姣姣。

    黄昏多看了一眼。

    这大夏天的,戴着斗笠面纱不热么,怕是有鬼。

    也没在意。

    只道是支持建文帝的臣子怕被朱棣清算,提前送家人离开,可天下之大,皆已是永乐大帝朱棣的囊中之物,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

    一路斜插南下直奔安庆,无风无雨也无晴。

    倒是有件趣事。

    在进入和州时,守城兵丁盘查路引,发现黄昏路引上的户籍资料显示十三岁,但身高已有五六尺,略微问了两句,心照不宣的笑笑。

    放行。

    大家都懂。

    世间还是善良的人多,今日放行一人,也许就是救一人。

    三日后进入安庆城。

    问了路,黄昏将老车夫留在城内,独自一人出了城,直奔和安庆毗邻的贵池县,去往翠屏山下,据成书于宋太宗年间的《太平寰宇记》所述,贵池县翠屏山外有六孤石,生於江中,谓之罗刹矶。

    倒是好找。

    此处江水湍急,黄昏逆流而上,在一处水面平缓的小镇外,发现有一座渡口,于是租了艘船,整日里守在渡口码头。

    黄昏不知道黄观长什么样子。

    但过了安庆后,黄观会给其妻翁氏招魂,此处江水平缓,最是合适。

    黄昏没算错。

    在他抵达后的第三天,黄观出现了。

    江面上,一叶扁舟缓缓顺流而下,舟头有人负手而立,身着大明官服,纵是隔着江面,黄昏也能感觉儒雅之气扑面而来。

    不愧大三元才子,自带气场。

    正欲起身,让船家撑船去往江中,身后却忽然传来娇俏如黄鹂的声音,“黄昏,你从应天出城一路匆忙南下,到此处后又守候三日,原来为了见你叔父?可大势已去,如之奈何。”

    船轻微一沉。

    有幽香浸鼻。

    黄昏回头,发现登船的是个女子,身姿姣姣,头戴斗笠白纱遮面。

    记了起来。

    是当日出应天城时在折柳亭外看见的那个女子,当时还觉得她可疑来着,现在看来,她认识自己,又认识黄观,应是朝中支持建文帝的臣子家眷。

    笑着道:“你是谁?”

    女子略微讶然,“你不记得我了?”

    黄昏干笑两声,可能大明王朝的黄昏记得,但二十一世纪的黄昏可不记得你,道:“抱歉,被水溺了一场,记忆有些迷糊。”

    女子点头,“你叔母的事情我已知晓,女子投水殉国,大义可敬可佩。”

    黄昏心里嘀咕。

    别瞎扯这些没用的,倒是赶紧交代你是谁。

    万一是朱棣的密探呢。

    女子又道:“你叔父在应天府当差,朱棣反叛之后,因朝事之故,我兄长与你叔父多有交集,你我见过数面,你还叫我锦姐姐来着,记不起来了?”

    黄昏当然记不起来。

    关于这具身体主人的记忆,他一丁点都没得到。

    女子无奈,“我姓徐。”

    黄昏哦了一声,圆滑的道:“原来是徐姐姐啊——”

    猛然住口。

    哎哟。

    卧槽!

    苍了个天。

    姓徐,名字里有个锦字,其兄长又是朝中能和右侍中黄观商议政事的人物,这女子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只可能是那个人!

    徐妙锦。